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為兒子在私立幼稚園不丟分?年輕夫妻負債買寶馬

3月10日晚上十點, 李豔抱著兒子怒氣衝衝地走出家門, 高跟鞋快速地敲擊著樓梯, 樓道裡的聲控燈應聲亮起。 片刻, 她開著一輛寶馬車轟鳴著駛出社區, 門衛依舊如往日一樣, 笑著向車內揮手致意, 但這一次, 香檳色的寶馬車並沒有將車窗搖下來回應。

年過五旬的門衛還不知道, 3月10日這天, 是李豔30歲的生日, 但她的丈夫鄭軍婉拒了妻子李豔的同事和閨蜜們要求聚會的提議。 回家後, 兩人因此爭吵, 直至李豔摔門而去。 至於拒絕聚會的原因, 要從他們的兒子說起, 李豔的兒子在一所高檔幼稚園讀書,

李豔一家為了讓兒子有“更高的起點”, 去年, 她和丈夫鄭軍背上了20余萬元的債務, 買了這輛香檳色的寶馬車, 同時, 也過上了節衣縮食的生活。

轉眼4天過去了, 春寒料峭, 入夜溫度更低, 看著社區裡每家每戶的燈都陸續亮了起來, 但自己家中卻冷冷清清。 33歲的鄭軍用力關上窗戶, 一拳砸在牆上:到底為了啥, 把自己搞成這樣。

一雙鞋子:

兒子不願上學 穿毛毛蟲鞋子的小朋友才能一起玩

去年國慶後, 5歲的兒子牛牛有點反常, 早上不願去幼稚園。 李豔多次詢問, 終於在有天晚上睡覺前, 牛牛開口說:媽媽, 我想要一雙毛毛蟲鞋子。

國慶才給兒子買了一雙一百多元的童鞋, 這才一周多點又要買? 還有, 啥是毛毛蟲鞋子?李豔和鄭軍都覺得奇怪,

牛牛繼續嘟囔:幼稚園裡, 只有穿毛毛蟲鞋子的小朋友才在一起玩。

牛牛口中的毛毛蟲童鞋 圖據網路

兩人上網一查:這種名為毛毛蟲的鞋子最早由某著名運動品牌推出, 一雙童鞋均價約在四百元左右。 就收入而言, 33歲的鄭軍是仁壽縣某單位的中層幹部,

副科級。 李豔則是一名中學英語教師, 兩人每月超五千元的收入, 花四百元買雙童鞋, 絲毫不會影響生活。

但兩人並不想買, 兒子9月轉到這所私立幼稚園讀書, 每學期學費加生活費近萬元, 除了不願讓兒子自小就養成攀比的習慣外, 還有一個原因是, 兒子這段時間身體長得快, 四百元買雙鞋子, 最多一年, 就會穿不了, 這顯然並不划算。 隨後, 通過與幼稚園老師電話溝通, 老師否認了“只有穿毛毛蟲鞋子的小朋友才在一起玩”的說法, 這讓李豔覺得, 事情沒那麼嚴重。

次日, 李豔去接兒子放學時, 多了個心眼, 她發現兒子班上確實有10來個小朋友都穿著該品牌的鞋子, 她還注意到一個細節, 其中幾個小朋友出幼稚園後,

伸出腳圍成一個圈互相說了再見。 但沒有一個小朋友來給牛牛打招呼。 接連幾天, 情形都如此, 李豔覺得, 可能需要處理一下這個事兒了。

李豔隨即帶著兒子去了商場, 花了將近五百元為兒子買了一雙鞋。 回家後, 丈夫鄭軍有些意見:不是說好了不買嗎。 但他很快被妻子說服:和花錢相比, 讓兒子有更多的圈子, 這是幾百元錢所不能買到的。

第二天, 牛牛早上起床, 早飯都沒有吃就嚷嚷著要去幼稚園, 放學後, 牛牛也圍在了那群小朋友當中, 互相說了再見。 後又跟幼稚園溝通時, 老師告訴李豔:牛牛近來變得活潑, 有時還主動拉著其他小朋友的手唱歌跳舞。

圖據網路 圖文無關

一次出遊:

自己的車不到十萬元, 是裡面最差的

和許多紮根外地的年輕人一樣, 來自陝西農村的鄭軍初到仁壽這個陌生的城市, 努力打拼, 想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 如今他成家生子, 一開口, 已經是滿嘴的四川話了。

在經歷毛毛蟲童鞋事情後, 鄭軍認為, 兒子的起點, 跟自己那代人確實不一樣了。 至少會從一個縣城人開始,至少他身邊的小朋友基本上都是生長在縣城裡的,屬於“見多識廣”型。這也是當初夫妻倆決定送兒子上這所當地最貴的私立幼稚園的初衷:孩子接觸到的圈子不一樣。

鄭軍也很快發現,這個圈子確實有些不一樣。

和公立幼稚園不同,這所私立幼稚園有的班級基本上每月都會組織一次小朋友自願參加的戶外活動。第一次活動是野炊,六個家庭一組,鄭軍分配到的是帶鍋、鏟子和菜板等餐具。

約定早上九點集合,八點半鄭軍帶著妻兒開著自家兩年前買的某國產品牌小車來到幼稚園門口時,幼稚園門口已變成了停車場,鄭軍注意到,其中賓士、寶馬等品牌車不少,還有不少品牌越野車,車旁,小朋友和家長們已開始整理著物品。

鄭軍將車開到了幼稚園門口,準備下車時,門口保安大聲喊了一句:門口不能停車,開走開走。一時間,周圍所有的人都注意到了這輛車,鄭軍覺得臉上有點發燙,他趕緊向保安解釋,自己是這個幼稚園學生的家長,是來參加活動的。

將車挪開後,他們找到牛牛所在的小組,鄭軍這時又發現,六個家庭裡有兩輛寶馬,兩輛賓士,一輛奧迪Q5,而自己的車不到十萬元,是裡面最差的。

到了目的地後,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撒開了玩,幾個媽媽洗菜擇菜,而爸爸小組的成員聊完車又聊各種生意。鄭軍不太插得上話,只能往灶裡猛添柴火。

晚上到家,牛牛興奮得不斷在畫板上畫著各種車,而鄭軍和李豔卻有點失落,“其實別人也沒有明說什麼,但是怎麼說呢,總覺得不是一個圈子的”。

事實上,此前兩人都自認為還是有一定的優越感:一個上百萬人的仁壽縣,也就幾百個副科級以上的人,身為單位中層的鄭軍是其中一員;而李豔身為一所中學的英語教師,學生家長無論從政或經商,看到自己都恭恭敬敬的。

之後的幾次外出,牛牛和同學們變得熟悉起來,有幾次更是吵鬧著要坐其他叔叔們的“快車”,同時,沒有一個小朋友主動來乘坐鄭軍的車。

圖據網路

一個決定:

就算借錢也要買一輛好車

鄭軍和李豔不約而同地決定,該考慮換輛車了。

2016年元旦節,兩人在車展上選中了一輛寶馬車,但10余萬元的存款和30多萬的車價相差甚遠,沒敢給岳父母說,把手機裡的通訊錄翻了又翻,制定了償還計畫,終於,鄭軍和李豔在兩天之內找好朋友借到了20余萬元。

拿到車後沒幾天,就是幼稚園小組寒假前的最後一次出行,這次,鄭軍香檳色的寶馬車依舊開在最後,但出發前,幾個家長注意到鄭軍換了新車,還有一個小朋友主動提出“想坐坐新車”,雖然對方家長並未許可,但鄭軍和李豔心裡竊喜了好一陣。

另一個變化就是,牛牛再也沒有主動要求去坐其他叔叔的車。

鄭軍覺得,雖然買車背了債,但從此後的經歷來看,還是買對了。特別是兒子的反應,更讓他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他如果只知道兩種生活,他就只能在這兩種生活裡面選擇,但他如果知道十種生活,他就有十種選擇,只有見多識廣,經歷得足夠多,起點才會更高,他追求的境界也才會越高……我們不想讓他攀比,不想讓他當第一,但也不想讓他當最後,中上水準就行。幼稚園裡更貴的車也不少,這輛新車,算個中等偏上吧”

一種無奈:

閨蜜責備 開上寶馬人都變了

換了寶馬車,兒子的開心,同事們的稱讚,讓兩人受用了好一陣。

但與此同時,他們的生活也因這20多萬的債務一天天起了變化。

寒假一放假,學校幾個同事又約著去旅遊,從不缺席的李豔第一次拒絕了。因為她簡單算了一下,如果要去的話,自己和兒子兩人需要四千元左右。

之前在借錢時,他們答應了一個朋友,要在2017年五一節前還款5萬元。這5萬元,鄭軍和李豔計畫從每個月五千多元的工資裡拿出三千元存上,再加上年終獎等,五一節前能勉強湊夠5萬元,所以不能有任何額外的大筆開支。

寒假中,其他的同事也相繼約過李豔打麻將。不過,李豔打麻將的金額由十元不自覺地變成了五元,不少麻友開玩笑說:開起寶馬車打五元的麻將,李老師你有點低調哦。

在和閨蜜們聚會時,李豔有時會直截了當地說,我要存錢,這頓你請哈。此時,閨蜜們的責備也不知真假:你個小富婆,開起寶馬還請不起一杯水啊?

“我要是給大家說,我為了兒子才借錢買的寶馬?會有幾個人信?”買車後,朋友們要求請客的次數明顯增多,讓鄭軍也苦惱不已,不得已,鄭軍只能不時領一幫朋友回家,美名其曰家宴,雖然節約了錢,但一周總有那麼一兩次,又下廚又洗碗的李豔直接累癱在沙發上。

春節回李豔老家,嶄新的寶馬車讓鄭軍在岳父母面前有了大聲說話的底氣,但發給晚輩們變薄的紅包還是招來了表兄妹的“玩笑話”:耶,硬是越有錢越摳啊?

吃完飯打牌時,鄭軍和李豔不願入座更是讓兄弟姐妹們有了意見:買了寶馬就看不起我們啦?牌都不願和我們打了?

所幸初七鄭軍就開始上班了,一家人返回了縣城,李豔對此有些慶倖:春節期間同學安排的幾場聚會,名正言順地推掉了,“幾次聚會平攤下來,又是上千元”。

意料之外的爭吵

哪種生活才是自己甘心情願的?

3月11日,是李豔30歲的生日,閨蜜和同事們都主動談及“要好好給李老師慶個生”。按照往年的標準,兩桌人吃飯、唱歌、宵夜,至少得花三四千元,出於節約,鄭軍建議婉拒。即便改成更為省錢的家宴,但家裡容不下兩桌多人。丈夫強烈反對之下,李豔的生日聚會只得取消。

同事們大惑不解,一位同事悄悄發來短信:李豔,感覺你買了車後,完全就變了個人了,女人三十歲是個很重要的日子……無論如何,生日快樂。

李豔不知從何回答,但她清楚,還差一萬元就能湊夠五萬了,如果生日聚會請客,五月一日前可能就很難還別人的錢。

回家路上,坐在寶馬車內抱著兒子,李豔心裡有些委屈:往年生日都是大家一起熱熱鬧鬧,今年30歲的“大生”,卻因為沒錢不敢請客,為什麼別人都能過得很好,我卻過成這樣?

回到家,看到妻子明顯不高興,鄭軍試圖盤算債務給李豔解釋,不過,這讓李豔徹底爆發:平時你說不參加聚會就算了,連三十歲的生日聚會都不行?就不能想點其他辦法?

鄭軍頓時也上了火:有多少錢你心裡又不是沒有數,啥子時候要還錢,你也不是沒有數……沖我冒火啥意思,我沒出息?

一番爭吵後,李豔摔門而去,把兒子和寶馬車都帶回了父母家。

3月14日,酒桌上,身高近一米八的鄭軍幾次抱頭,他還沒有想好如何去面對岳父母和妻子。“這種生活,不是之前想到了並且說好了的嗎?但為何我們還要吵架?”“說實話,本來買車是很開心的……結果這個車子把我們的生活基本上全部打亂了,我也不曉得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

已經連續幾天沒回家的李豔暫時也還沒想好怎麼跟丈夫開口:也不是他的錯,但當時確實心裡委屈,火一下就起來了。

觀點:

與其說是孩子的攀比不如說是父母的攀比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其實所謂孩子攀比心理都是來自成人世界。為何小學生就會炫富、比誰家的車好、誰父母官大,這些都是成人世界在他們身上的投射,“與其說是孩子的攀比,不如說是父母的攀比。這個鍋,不能簡單讓孩子來背,家長心態就沒對”。

幼稚園裡是不是只有穿毛毛蟲鞋子的小朋友才在一起玩?熊丙奇認為,這也有可能是孩子說謊,如果確實如此,父母應該及時和老師溝通交流,比吃比穿的風氣肯定是不對的,需要老師和家長來共同教育和引導孩子。

比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更重要的,是教會其正確的財富觀

在熊丙奇看來,即使騎自行車帶孩子去參加活動,也可以借機教育孩子這是綠色出行,非常環保,有何不好?覺得自己的車低檔,讓孩子沒有面子,不排除是父母為自己的攀比找理由。

熊丙奇建議,當發現孩子出現攀比心態時,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父母的財富與自己沒有多大關係,每個優秀的學生需要通過後天的努力與進步,來獲得別人的尊重。平時對於孩子的勤奮、自覺、節儉等,父母應該及時予以表揚。

追求更好的生活沒有錯,但應量力而行

綿陽師範學院社會學教授蔣洪認為,夫妻倆這種現象在當前還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生活中此類例子比比皆是。

追求更好的生活,這當然沒有錯,這本身也是追求上進的一種表現。本身也不能一味地鼓勵清貧樂道安於現狀。並且,人是社會性動物,要融入社會,他人的態度和評價是我們行為的重要參考。

但這當中的度如何把握,就值得思考了。如果太在意別人的態度和評介,活在他人的世界中,那就不是真正的自我,誠如法國哲學家薩特所說的“他人是地獄”。因此,我們在為他人而活的同時更要為自己而活。還是那句話,量力而行,根據自身經濟實力進行消費,而不是盲目攀比。

孩子的精神世界應該得到更大的滿足

蔣洪同時指出,作為家長,遇到類似的困惑時,在滿足孩子基本的物質需求之外,還應該多想想其他的辦法,在愛好、特長、勇敢、愛心、擔當、自力等方面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這些精神的豐富對孩子的成長更重要。

應當事人要求,鄭軍、李豔系化名

成都商報用戶端記者丨蔣麟 圖據網路

編輯丨江亞玲

至少會從一個縣城人開始,至少他身邊的小朋友基本上都是生長在縣城裡的,屬於“見多識廣”型。這也是當初夫妻倆決定送兒子上這所當地最貴的私立幼稚園的初衷:孩子接觸到的圈子不一樣。

鄭軍也很快發現,這個圈子確實有些不一樣。

和公立幼稚園不同,這所私立幼稚園有的班級基本上每月都會組織一次小朋友自願參加的戶外活動。第一次活動是野炊,六個家庭一組,鄭軍分配到的是帶鍋、鏟子和菜板等餐具。

約定早上九點集合,八點半鄭軍帶著妻兒開著自家兩年前買的某國產品牌小車來到幼稚園門口時,幼稚園門口已變成了停車場,鄭軍注意到,其中賓士、寶馬等品牌車不少,還有不少品牌越野車,車旁,小朋友和家長們已開始整理著物品。

鄭軍將車開到了幼稚園門口,準備下車時,門口保安大聲喊了一句:門口不能停車,開走開走。一時間,周圍所有的人都注意到了這輛車,鄭軍覺得臉上有點發燙,他趕緊向保安解釋,自己是這個幼稚園學生的家長,是來參加活動的。

將車挪開後,他們找到牛牛所在的小組,鄭軍這時又發現,六個家庭裡有兩輛寶馬,兩輛賓士,一輛奧迪Q5,而自己的車不到十萬元,是裡面最差的。

到了目的地後,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撒開了玩,幾個媽媽洗菜擇菜,而爸爸小組的成員聊完車又聊各種生意。鄭軍不太插得上話,只能往灶裡猛添柴火。

晚上到家,牛牛興奮得不斷在畫板上畫著各種車,而鄭軍和李豔卻有點失落,“其實別人也沒有明說什麼,但是怎麼說呢,總覺得不是一個圈子的”。

事實上,此前兩人都自認為還是有一定的優越感:一個上百萬人的仁壽縣,也就幾百個副科級以上的人,身為單位中層的鄭軍是其中一員;而李豔身為一所中學的英語教師,學生家長無論從政或經商,看到自己都恭恭敬敬的。

之後的幾次外出,牛牛和同學們變得熟悉起來,有幾次更是吵鬧著要坐其他叔叔們的“快車”,同時,沒有一個小朋友主動來乘坐鄭軍的車。

圖據網路

一個決定:

就算借錢也要買一輛好車

鄭軍和李豔不約而同地決定,該考慮換輛車了。

2016年元旦節,兩人在車展上選中了一輛寶馬車,但10余萬元的存款和30多萬的車價相差甚遠,沒敢給岳父母說,把手機裡的通訊錄翻了又翻,制定了償還計畫,終於,鄭軍和李豔在兩天之內找好朋友借到了20余萬元。

拿到車後沒幾天,就是幼稚園小組寒假前的最後一次出行,這次,鄭軍香檳色的寶馬車依舊開在最後,但出發前,幾個家長注意到鄭軍換了新車,還有一個小朋友主動提出“想坐坐新車”,雖然對方家長並未許可,但鄭軍和李豔心裡竊喜了好一陣。

另一個變化就是,牛牛再也沒有主動要求去坐其他叔叔的車。

鄭軍覺得,雖然買車背了債,但從此後的經歷來看,還是買對了。特別是兒子的反應,更讓他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他如果只知道兩種生活,他就只能在這兩種生活裡面選擇,但他如果知道十種生活,他就有十種選擇,只有見多識廣,經歷得足夠多,起點才會更高,他追求的境界也才會越高……我們不想讓他攀比,不想讓他當第一,但也不想讓他當最後,中上水準就行。幼稚園裡更貴的車也不少,這輛新車,算個中等偏上吧”

一種無奈:

閨蜜責備 開上寶馬人都變了

換了寶馬車,兒子的開心,同事們的稱讚,讓兩人受用了好一陣。

但與此同時,他們的生活也因這20多萬的債務一天天起了變化。

寒假一放假,學校幾個同事又約著去旅遊,從不缺席的李豔第一次拒絕了。因為她簡單算了一下,如果要去的話,自己和兒子兩人需要四千元左右。

之前在借錢時,他們答應了一個朋友,要在2017年五一節前還款5萬元。這5萬元,鄭軍和李豔計畫從每個月五千多元的工資裡拿出三千元存上,再加上年終獎等,五一節前能勉強湊夠5萬元,所以不能有任何額外的大筆開支。

寒假中,其他的同事也相繼約過李豔打麻將。不過,李豔打麻將的金額由十元不自覺地變成了五元,不少麻友開玩笑說:開起寶馬車打五元的麻將,李老師你有點低調哦。

在和閨蜜們聚會時,李豔有時會直截了當地說,我要存錢,這頓你請哈。此時,閨蜜們的責備也不知真假:你個小富婆,開起寶馬還請不起一杯水啊?

“我要是給大家說,我為了兒子才借錢買的寶馬?會有幾個人信?”買車後,朋友們要求請客的次數明顯增多,讓鄭軍也苦惱不已,不得已,鄭軍只能不時領一幫朋友回家,美名其曰家宴,雖然節約了錢,但一周總有那麼一兩次,又下廚又洗碗的李豔直接累癱在沙發上。

春節回李豔老家,嶄新的寶馬車讓鄭軍在岳父母面前有了大聲說話的底氣,但發給晚輩們變薄的紅包還是招來了表兄妹的“玩笑話”:耶,硬是越有錢越摳啊?

吃完飯打牌時,鄭軍和李豔不願入座更是讓兄弟姐妹們有了意見:買了寶馬就看不起我們啦?牌都不願和我們打了?

所幸初七鄭軍就開始上班了,一家人返回了縣城,李豔對此有些慶倖:春節期間同學安排的幾場聚會,名正言順地推掉了,“幾次聚會平攤下來,又是上千元”。

意料之外的爭吵

哪種生活才是自己甘心情願的?

3月11日,是李豔30歲的生日,閨蜜和同事們都主動談及“要好好給李老師慶個生”。按照往年的標準,兩桌人吃飯、唱歌、宵夜,至少得花三四千元,出於節約,鄭軍建議婉拒。即便改成更為省錢的家宴,但家裡容不下兩桌多人。丈夫強烈反對之下,李豔的生日聚會只得取消。

同事們大惑不解,一位同事悄悄發來短信:李豔,感覺你買了車後,完全就變了個人了,女人三十歲是個很重要的日子……無論如何,生日快樂。

李豔不知從何回答,但她清楚,還差一萬元就能湊夠五萬了,如果生日聚會請客,五月一日前可能就很難還別人的錢。

回家路上,坐在寶馬車內抱著兒子,李豔心裡有些委屈:往年生日都是大家一起熱熱鬧鬧,今年30歲的“大生”,卻因為沒錢不敢請客,為什麼別人都能過得很好,我卻過成這樣?

回到家,看到妻子明顯不高興,鄭軍試圖盤算債務給李豔解釋,不過,這讓李豔徹底爆發:平時你說不參加聚會就算了,連三十歲的生日聚會都不行?就不能想點其他辦法?

鄭軍頓時也上了火:有多少錢你心裡又不是沒有數,啥子時候要還錢,你也不是沒有數……沖我冒火啥意思,我沒出息?

一番爭吵後,李豔摔門而去,把兒子和寶馬車都帶回了父母家。

3月14日,酒桌上,身高近一米八的鄭軍幾次抱頭,他還沒有想好如何去面對岳父母和妻子。“這種生活,不是之前想到了並且說好了的嗎?但為何我們還要吵架?”“說實話,本來買車是很開心的……結果這個車子把我們的生活基本上全部打亂了,我也不曉得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

已經連續幾天沒回家的李豔暫時也還沒想好怎麼跟丈夫開口:也不是他的錯,但當時確實心裡委屈,火一下就起來了。

觀點:

與其說是孩子的攀比不如說是父母的攀比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其實所謂孩子攀比心理都是來自成人世界。為何小學生就會炫富、比誰家的車好、誰父母官大,這些都是成人世界在他們身上的投射,“與其說是孩子的攀比,不如說是父母的攀比。這個鍋,不能簡單讓孩子來背,家長心態就沒對”。

幼稚園裡是不是只有穿毛毛蟲鞋子的小朋友才在一起玩?熊丙奇認為,這也有可能是孩子說謊,如果確實如此,父母應該及時和老師溝通交流,比吃比穿的風氣肯定是不對的,需要老師和家長來共同教育和引導孩子。

比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更重要的,是教會其正確的財富觀

在熊丙奇看來,即使騎自行車帶孩子去參加活動,也可以借機教育孩子這是綠色出行,非常環保,有何不好?覺得自己的車低檔,讓孩子沒有面子,不排除是父母為自己的攀比找理由。

熊丙奇建議,當發現孩子出現攀比心態時,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父母的財富與自己沒有多大關係,每個優秀的學生需要通過後天的努力與進步,來獲得別人的尊重。平時對於孩子的勤奮、自覺、節儉等,父母應該及時予以表揚。

追求更好的生活沒有錯,但應量力而行

綿陽師範學院社會學教授蔣洪認為,夫妻倆這種現象在當前還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生活中此類例子比比皆是。

追求更好的生活,這當然沒有錯,這本身也是追求上進的一種表現。本身也不能一味地鼓勵清貧樂道安於現狀。並且,人是社會性動物,要融入社會,他人的態度和評價是我們行為的重要參考。

但這當中的度如何把握,就值得思考了。如果太在意別人的態度和評介,活在他人的世界中,那就不是真正的自我,誠如法國哲學家薩特所說的“他人是地獄”。因此,我們在為他人而活的同時更要為自己而活。還是那句話,量力而行,根據自身經濟實力進行消費,而不是盲目攀比。

孩子的精神世界應該得到更大的滿足

蔣洪同時指出,作為家長,遇到類似的困惑時,在滿足孩子基本的物質需求之外,還應該多想想其他的辦法,在愛好、特長、勇敢、愛心、擔當、自力等方面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這些精神的豐富對孩子的成長更重要。

應當事人要求,鄭軍、李豔系化名

成都商報用戶端記者丨蔣麟 圖據網路

編輯丨江亞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