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伐名將葉挺飛機折戟處——山西興縣

原創 李永泉 西行

興縣, 位於山西省西北部, 呂梁市北端, 西隔黃河與陝西省神木縣相望, 是山西省版圖最大的縣。 興縣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群生息、繁衍, 但直到北齊始置蔚汾縣, 縣城在濱臨黃河的碧村, 後數易縣名, 至明洪武二年(西元1369年)始稱興縣。 興縣是革命老區, 也是貧困山區, 在21世紀初被列為山西省35個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之首。

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

位於興縣蔡家崖, 地處晉西高原, 呂梁山西麓、蔚汾河北岸。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 這裡曾是中央晉綏分局、晉綏邊區政府、晉綏軍區司令部所在地。

晉綏地區是我國最早的根據地之一。 它包括山西省同蒲鐵路以西的大部。 原綏遠省黃河以東及平綏鐵路以北的廣大地區, 是華北、華中、華南各解放區與陝甘寧邊區聯繫的樞紐和唯一通道。

1937年, 抗日戰爭爆發後, 賀龍與關向應遵照黨中央指示,

率120師從陝北挺進抗日前線, 開展了廣泛的遊擊戰爭。 120師在給敵人沉重打擊的同時, 廣泛發動武裝群眾, 開展兵民結合的武裝鬥爭。

晉西北軍區司令部

1938年, 120師在太原以北展開了遊擊戰, 切斷同蒲交通線, 襲擊太原飛機廠, 並成功地阻擊了大同敵寇26師團的進犯,

奠定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基礎。 11月, 120師奉黨中央之命開赴冀中, 與冀中軍民並肩作戰, 在黃土嶺戰鬥中, 擊斃敵酋阿部中將。

1940年1月, 晉綏邊區抗日民主政權——晉西北行政公署在興縣蔡家崖成立。 續范亭任行署主任。 6月, 成立晉西北軍區司令部,

賀龍任司令員, 軍區下設四個軍分區。 晉綏抗日民主政權和軍區的建立, 表明晉綏抗日根據地成為陝甘寧邊區的前衛陣地。

中央晉綏分局

1941年至1942年, 敵寇對邊區掃蕩達三十多次, 累計400餘天。 邊區軍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和軍火自給反掃蕩熱潮。

1942年10月, 中央晉綏分局成立。 此後數年, 邊區軍民英勇奮戰, 使晉綏邊區和晉察冀連成一片。 1948年春, 毛澤東等到達興縣, 4月2日毛澤東在蔡家崖接見《晉綏日報》編輯人員, 發表了著名的《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 5月, 毛澤東等到達西北坡。

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

蔡家崖是英雄的聖地、革命的搖籃。晉綏根據地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為中國民族獨立和解放做出了卓越的功勳。紀念館現開放的陳列展覽主要有毛澤東、任弼時、賀龍等同志故居、舊居,毛澤東召開晉綏幹部會議和晉綏日報編輯人員談洽舊址,以及六柳亭等原狀陳列;有“晉綏邊區革命鬥爭史陳列室、毛主席在蔡家崖革命活動紀念展”,“賀龍同志事蹟展覽”,“總書記視察興縣展室”等輔助陳列。該館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八”烈士紀念館

位於興縣城南50公里的莊上村,亦稱王若飛紀念館。1946年4月8日,王若飛、秦邦憲、鄧發、葉挺、黃齊生等13人乘飛機由重慶返延安途中,因飛機迷失方向失事遇難。飛機失事當天,當地百姓曾聽到飛機聲,由於黑茶山山高林深,方圓15裡內無人煙,第二天村民上山打柴才發現。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親筆為烈士題詞撰文:“為人民利益而死,雖死猶榮。”晉綏各界15000人參加了追悼會。“四.八”烈士遇難原址有王若飛、葉挺、秦邦憲等5位烈士及隨員的石刻靈位13塊,石碑2通,記載烈士簡歷和遇難經過。山下建有“四.八”烈士紀念館,院內正北大廳五間,東西各有配房三間,南為牌樓型大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峰厚崖革命紀念地

峰厚崖革命紀念地、革命遺址集中主要有晉綏解放烈士陵園,在山西興縣城內北隅玉京山麓。建於1952年。面積近5000平方米,坐東向西,依山勢構築。分下中上三院,蒼松翠柏點綴,遠眺近覽,莊重肅穆。下院中央建單簷歇山式紀念大廳,雄偉壯觀,雕樑畫棟,絢麗多彩。中院一泓池水,清盈碧透,石雕小橋縱跨其上。自甬道拾級而上,可直達塔底。上院中矗立著14米多高的紀念塔。正面有毛澤東“晉綏解放烈士塔”題字。其餘三面分置賀龍,林楓,李井泉,武新宇的題字。塔前左右建六角亭各一座,玲瓏美觀。塔後依山執勢壁窯洞式紀念室多孔,分別陳列王若飛,秦邦憲(博古),葉挺,鄧發,關向應,續範亭等的遺物、遺稿。

晉綏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

位於興縣城西7.5公里蔡家崖村,抗日戰爭時期晉綏邊區軍政領導機關舊址,1940年2月,晉西北行政公署(後改為晉綏行政公署)在這裡成立。120師和晉綏軍區司令部也進駐這裡,直至1948年下半年撤離南下。

舊址原為晉綏開明紳士牛友蘭的宅院和花園,抗日戰爭時期全部捐獻抗日民主政府。坐北朝南,分東西兩個相對獨立的院落,並相互串通。總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80平方米。

東院為四合式小院,原晉綏行署正副主任續范亭、牛蔭冠長期居住和工作在這裡。院子的正北面為倚山建造的石窯洞三孔,緊連東側又建一孔。東西廂各有石窯兩孔。正南原為普通瓦房數間,70年代改建為磚木展廳。院子的東南隅為磚砌大門。

西院原為牛友蘭的後花園,當地人稱“花園院”。1941年120師暨晉綏軍區司令部進駐此院後,軍區主要領導人賀龍、呂正操等長期居住在這裡。1948年春,毛澤東、任弼時等率中央機關遷往西柏坡時曾路居這裡。院子的正北面為倚山建造的六孔石窯洞,前帶插廊。西北面石窯,為當時軍區司令部增建的禮堂。

院子的西南有瓦房八間,為警衛排住房。當年就是在這些普通的窯房內,毛澤東同志主持召開了著名的“晉綏幹部會議”和“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院子正中是“六柳亭”,又名“六角亭”,由賀龍同志親自設計,親自栽樹,由六棵柳樹和石桌、石墩組成,因呈六角形狀,故名。

仙人洞

位於興縣縣城以東13公里的交樓申鄉仙洞口村。洞內,洞套洞,洞連洞,四通八達,曲徑通幽。現已探明溶洞總面積約1萬平米,其中50平米以上的中小廳10個,100平米以上大廳9個,最大廳面積1400余平米,堪稱“華北第一”。清人王士稹在《香祖筆記》卷五中寫道:山西興縣,去城十裡許,有一洞。洞中有二小人,長尺許,衣似樹葉,時出洞門坐,立冬即罕出。

從這個記錄和當地流傳的仙人曾在洞中住過等傳說,可以肯定古時必定有“人”曾在洞內生活過。 最讓人不解的還是那個洞口,如果正常人出入的話實在不方便太窄太小了。它的成因更讓人覺的不可思議,刀削過一樣的正長方型,絕不是人力和自然所為。那麼,“仙人洞”的洞口是如何形成的呢?古時洞內又住了些什麼仙人呢?這都成了未解之迷。

石樓山

石樓山,因其形似三層石樓而得名,海拔1770米,矗立于萬山環抱之中,突起于群峰之上,遠看象天外奇樓突兀而至,令覽勝者歎為觀止。據清修縣誌載:早在隋末唐初,這裡即有僧道進行傳教活動。唐初(624年)開始大興土木。鼎盛時期,山中祠廟林立,房屋數百間,常住僧眾200餘人。如今古寺舊址依存。尤以落日西沉,晚霞輝映之時,此山完全溶于落日的餘暉,織成酷似蓮花狀的奇觀,故而被人稱為"石樓晚照"。為興縣十景之一。

石猴山

與石樓山隔河相望的石猴山,海拔1600余米,山勢延綿,峰巒疊嶂,翠柏森森,遮天蔽日。此山因峰頂有數塊巨石酷似石猴而得名。山腰間現存元大德年間複修的道觀遺址。主峰南側的山腳下,有一天然石洞,名曰黑龍潭,潭內有兩泉,一為神泉,一稱人泉,常年不枯不溢,民間常取神泉之水祭天祈雨,多有靈驗。又山頂主峰巨石如蓮花,而稱其"蓮峰石堠"。石樓山、石猴山既是古代佛教聖地,又是歷史屯兵之所、關隘要地。山勢奇險,遺跡甚多。

胡家溝磚塔

位於興縣蔡家崖鄉胡家溝村,塔為七層八角實心磚雕塔,總高12米。塔基為三層,石質,高1.1米,周長10.4米;塔身四層為磚結構,各層塔簷均仿木構磚雕鬥栱椽飛,塔身窗櫺隔扇雕工精細,望柱、欄板上浮雕花草、人物、魚蟲;塔頂為逐漸收縮的八卦形,塔刹為疊澀狀,高約1米。

興縣冒湯

興縣冒湯興起的時期,史料裡面沒有記載。據說,清代乾隆九年,在京做高官的興縣籍人孫嘉淦回興縣探親。探親期間,他訪親問友,朋友們招待他的就是粉湯和餃子。當時的粉湯就是細粉條內調以辣椒、花椒、胡椒、蔥、蕪美、食鹽、醋等調料。餃子是羊肉餡餃子。孫嘉淦吃到老家的兩種風味食品,讚不絕口,直吃的肚子鼓脹才甘休。吃畢,孫嘉淦沉思片刻說:粉湯吃起來雖香鮮可口,但品種太單調,若能把餃子與粉湯融為一體那該有多好。次日,朋友就有意把煮熟的餃子混在粉湯內,端給孫嘉淦吃,孫嘉淦吃後感到兩種混在一起吃比分開吃要可口。此後,人們在做粉湯出售時,總要配以餃子。

興縣冒湯的原料為細粉絲、小餛飩、青紅絲、海帶絲、蔥絲、鮮蕪要、香油等。粉絲多自製,山藥搗碎,過篩,做成澱粉,澱粉內配以適量自礬,用極細的小孔(香頭粗細)的漏瓢,漏入滾沸的鍋內,熬約十分鐘,撈出,搭在木架上,半幹後收起,晾乾。青紅絲多用雞蛋製作,雞蛋放入炒瓢內,攤薄,待焦黃時取出,切成細絲。小餛飩餡有素葷之分,素餡多用白菜、粉條、豆腐拌以香油等調料做成,葷餡有羊肉、豬肉之分,羊肉餡多用蘿蔔,豬肉餡多配白菜、粉條。

製作冒湯先把水燒開,把事先準備好的細粉絲、小餛飩按吃食人數,適量下鍋,一般一碗冒湯下餃十個。煮熟後措在小碗內,舀點湯,撒上青紅絲、海帶絲、蔥絲、鮮蕪蔡,灌以胡椒、花椒、生薑、食鹽、醋,辣椒等調料湯,即可食。食時配以拉絲烙餅更是可口。

興縣冒湯的名字,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粉條上蓋了餃子,形同人戴了帽子;一種是取其諧音“冒”、“茂”同音,說明冒湯生意越來越興隆;一種是寓意吃冒湯的人,吃了之後,家庭興旺發達,能廣進財源。四十至五十年代,城關劉楊控所制的冒湯名冠興縣,八十年代傳至省城,深得省城人民的喜愛。

興縣油棗

興縣油棗外形特徵為個大、長圓形,色澤暗紅,與其它棗相比具有含糖高、有油性、香脆甜、口感好、可鮮食、宜貯存等特點。相傳清代康熙皇帝北巡,食此紅棗,香甜細膩,口稱神品。從此,興縣油棗成為皇帝必食的膳品。1996年,興縣油棗在全省林業博覽會上被評為山西省十大名棗之一。

興縣抿尖

抿尖製作須用抿尖床。抿尖床架木制呈井字形,中間開長形口,口上放置抿尖拍了。抿尖拍子為鐵置或銅制,呈凹形,岫面上開密密麻麻排序整齊的小孔眼,四邊緣凸起,嵌在床架上,上下須嚴絲合逢,否則不能操作。將豆麵加水和合成軟糊狀,用鐵勺挑在抿尖床上(抿尖床須搭水在滾沸的鍋沿上),右手按床架,左手拿抿拐拐把糊狀豆麵一下下抿到沸手鍋裡,煮熟用笊籬撈在碗裡,加山藥條條與各種調料食用。

興縣民間謎語雲:“疤女子朝天起,小後生挽占起,不地不喳鬧打起”,惟妙惟肖地描述了抿尖製作的過程。抿尖東加黃米撈飯混合食用別用風味。

興縣黃豆

興縣黃豆呈圓形狀,極象雞腎臟,當地俗稱為雞腰子黃豆,它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很高的蛋白質、脂肪,是製作豆油、醬油、豆製品的最佳原料。興縣黃豆因其呈圓形狀,極象雞腎臟。當地又俗稱為雞腰子黃豆,它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很高的蛋白質、脂肪,是製作豆油、醬油、豆製品的最佳原料,並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興縣軟米糕

由興縣傳統種植的黃黍子碾造而成,米粒淺黃色,較一般米大而圓,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用其製成的油炸軟糕,食之酥軟可口,是山西有名的小吃之一。

興縣大明綠豆

興縣所產的大明綠豆品質優良,質地純正,色澤墨綠,呈圓柱狀,富含澱粉和多種營養成份:含脂肪19.8%,含蛋白質40.1%,並含有6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興縣大明綠豆2000獲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興縣羊雜割

以羊骨熬湯,羊雜碎切成小片放湯內煮熟,加佐料而食。味鮮美,濃香,熱量高,營養豐富,為冬令小吃。

興縣大粒葵花

是興縣盛產的高產、優質品種,籽粒長約1—2釐米,含油豐富,營養價值高,因籽粒正反兩面都有三道黑眉,當地群眾又稱之為三道眉。是國內市場的搶手貨,年產量1500萬公斤。

一帶一路上的風土民俗藝術瑰寶,盡在西行文化!

如果喜歡,可以加入西行(xixingjilu)越野車部落,跟有共同興趣和價值觀的西行夥伴一起交流,一起旅行!

秦巴美好江山,與您攜手共創美好生活!

蔡家崖是英雄的聖地、革命的搖籃。晉綏根據地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為中國民族獨立和解放做出了卓越的功勳。紀念館現開放的陳列展覽主要有毛澤東、任弼時、賀龍等同志故居、舊居,毛澤東召開晉綏幹部會議和晉綏日報編輯人員談洽舊址,以及六柳亭等原狀陳列;有“晉綏邊區革命鬥爭史陳列室、毛主席在蔡家崖革命活動紀念展”,“賀龍同志事蹟展覽”,“總書記視察興縣展室”等輔助陳列。該館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八”烈士紀念館

位於興縣城南50公里的莊上村,亦稱王若飛紀念館。1946年4月8日,王若飛、秦邦憲、鄧發、葉挺、黃齊生等13人乘飛機由重慶返延安途中,因飛機迷失方向失事遇難。飛機失事當天,當地百姓曾聽到飛機聲,由於黑茶山山高林深,方圓15裡內無人煙,第二天村民上山打柴才發現。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親筆為烈士題詞撰文:“為人民利益而死,雖死猶榮。”晉綏各界15000人參加了追悼會。“四.八”烈士遇難原址有王若飛、葉挺、秦邦憲等5位烈士及隨員的石刻靈位13塊,石碑2通,記載烈士簡歷和遇難經過。山下建有“四.八”烈士紀念館,院內正北大廳五間,東西各有配房三間,南為牌樓型大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峰厚崖革命紀念地

峰厚崖革命紀念地、革命遺址集中主要有晉綏解放烈士陵園,在山西興縣城內北隅玉京山麓。建於1952年。面積近5000平方米,坐東向西,依山勢構築。分下中上三院,蒼松翠柏點綴,遠眺近覽,莊重肅穆。下院中央建單簷歇山式紀念大廳,雄偉壯觀,雕樑畫棟,絢麗多彩。中院一泓池水,清盈碧透,石雕小橋縱跨其上。自甬道拾級而上,可直達塔底。上院中矗立著14米多高的紀念塔。正面有毛澤東“晉綏解放烈士塔”題字。其餘三面分置賀龍,林楓,李井泉,武新宇的題字。塔前左右建六角亭各一座,玲瓏美觀。塔後依山執勢壁窯洞式紀念室多孔,分別陳列王若飛,秦邦憲(博古),葉挺,鄧發,關向應,續範亭等的遺物、遺稿。

晉綏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

位於興縣城西7.5公里蔡家崖村,抗日戰爭時期晉綏邊區軍政領導機關舊址,1940年2月,晉西北行政公署(後改為晉綏行政公署)在這裡成立。120師和晉綏軍區司令部也進駐這裡,直至1948年下半年撤離南下。

舊址原為晉綏開明紳士牛友蘭的宅院和花園,抗日戰爭時期全部捐獻抗日民主政府。坐北朝南,分東西兩個相對獨立的院落,並相互串通。總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80平方米。

東院為四合式小院,原晉綏行署正副主任續范亭、牛蔭冠長期居住和工作在這裡。院子的正北面為倚山建造的石窯洞三孔,緊連東側又建一孔。東西廂各有石窯兩孔。正南原為普通瓦房數間,70年代改建為磚木展廳。院子的東南隅為磚砌大門。

西院原為牛友蘭的後花園,當地人稱“花園院”。1941年120師暨晉綏軍區司令部進駐此院後,軍區主要領導人賀龍、呂正操等長期居住在這裡。1948年春,毛澤東、任弼時等率中央機關遷往西柏坡時曾路居這裡。院子的正北面為倚山建造的六孔石窯洞,前帶插廊。西北面石窯,為當時軍區司令部增建的禮堂。

院子的西南有瓦房八間,為警衛排住房。當年就是在這些普通的窯房內,毛澤東同志主持召開了著名的“晉綏幹部會議”和“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院子正中是“六柳亭”,又名“六角亭”,由賀龍同志親自設計,親自栽樹,由六棵柳樹和石桌、石墩組成,因呈六角形狀,故名。

仙人洞

位於興縣縣城以東13公里的交樓申鄉仙洞口村。洞內,洞套洞,洞連洞,四通八達,曲徑通幽。現已探明溶洞總面積約1萬平米,其中50平米以上的中小廳10個,100平米以上大廳9個,最大廳面積1400余平米,堪稱“華北第一”。清人王士稹在《香祖筆記》卷五中寫道:山西興縣,去城十裡許,有一洞。洞中有二小人,長尺許,衣似樹葉,時出洞門坐,立冬即罕出。

從這個記錄和當地流傳的仙人曾在洞中住過等傳說,可以肯定古時必定有“人”曾在洞內生活過。 最讓人不解的還是那個洞口,如果正常人出入的話實在不方便太窄太小了。它的成因更讓人覺的不可思議,刀削過一樣的正長方型,絕不是人力和自然所為。那麼,“仙人洞”的洞口是如何形成的呢?古時洞內又住了些什麼仙人呢?這都成了未解之迷。

石樓山

石樓山,因其形似三層石樓而得名,海拔1770米,矗立于萬山環抱之中,突起于群峰之上,遠看象天外奇樓突兀而至,令覽勝者歎為觀止。據清修縣誌載:早在隋末唐初,這裡即有僧道進行傳教活動。唐初(624年)開始大興土木。鼎盛時期,山中祠廟林立,房屋數百間,常住僧眾200餘人。如今古寺舊址依存。尤以落日西沉,晚霞輝映之時,此山完全溶于落日的餘暉,織成酷似蓮花狀的奇觀,故而被人稱為"石樓晚照"。為興縣十景之一。

石猴山

與石樓山隔河相望的石猴山,海拔1600余米,山勢延綿,峰巒疊嶂,翠柏森森,遮天蔽日。此山因峰頂有數塊巨石酷似石猴而得名。山腰間現存元大德年間複修的道觀遺址。主峰南側的山腳下,有一天然石洞,名曰黑龍潭,潭內有兩泉,一為神泉,一稱人泉,常年不枯不溢,民間常取神泉之水祭天祈雨,多有靈驗。又山頂主峰巨石如蓮花,而稱其"蓮峰石堠"。石樓山、石猴山既是古代佛教聖地,又是歷史屯兵之所、關隘要地。山勢奇險,遺跡甚多。

胡家溝磚塔

位於興縣蔡家崖鄉胡家溝村,塔為七層八角實心磚雕塔,總高12米。塔基為三層,石質,高1.1米,周長10.4米;塔身四層為磚結構,各層塔簷均仿木構磚雕鬥栱椽飛,塔身窗櫺隔扇雕工精細,望柱、欄板上浮雕花草、人物、魚蟲;塔頂為逐漸收縮的八卦形,塔刹為疊澀狀,高約1米。

興縣冒湯

興縣冒湯興起的時期,史料裡面沒有記載。據說,清代乾隆九年,在京做高官的興縣籍人孫嘉淦回興縣探親。探親期間,他訪親問友,朋友們招待他的就是粉湯和餃子。當時的粉湯就是細粉條內調以辣椒、花椒、胡椒、蔥、蕪美、食鹽、醋等調料。餃子是羊肉餡餃子。孫嘉淦吃到老家的兩種風味食品,讚不絕口,直吃的肚子鼓脹才甘休。吃畢,孫嘉淦沉思片刻說:粉湯吃起來雖香鮮可口,但品種太單調,若能把餃子與粉湯融為一體那該有多好。次日,朋友就有意把煮熟的餃子混在粉湯內,端給孫嘉淦吃,孫嘉淦吃後感到兩種混在一起吃比分開吃要可口。此後,人們在做粉湯出售時,總要配以餃子。

興縣冒湯的原料為細粉絲、小餛飩、青紅絲、海帶絲、蔥絲、鮮蕪要、香油等。粉絲多自製,山藥搗碎,過篩,做成澱粉,澱粉內配以適量自礬,用極細的小孔(香頭粗細)的漏瓢,漏入滾沸的鍋內,熬約十分鐘,撈出,搭在木架上,半幹後收起,晾乾。青紅絲多用雞蛋製作,雞蛋放入炒瓢內,攤薄,待焦黃時取出,切成細絲。小餛飩餡有素葷之分,素餡多用白菜、粉條、豆腐拌以香油等調料做成,葷餡有羊肉、豬肉之分,羊肉餡多用蘿蔔,豬肉餡多配白菜、粉條。

製作冒湯先把水燒開,把事先準備好的細粉絲、小餛飩按吃食人數,適量下鍋,一般一碗冒湯下餃十個。煮熟後措在小碗內,舀點湯,撒上青紅絲、海帶絲、蔥絲、鮮蕪蔡,灌以胡椒、花椒、生薑、食鹽、醋,辣椒等調料湯,即可食。食時配以拉絲烙餅更是可口。

興縣冒湯的名字,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粉條上蓋了餃子,形同人戴了帽子;一種是取其諧音“冒”、“茂”同音,說明冒湯生意越來越興隆;一種是寓意吃冒湯的人,吃了之後,家庭興旺發達,能廣進財源。四十至五十年代,城關劉楊控所制的冒湯名冠興縣,八十年代傳至省城,深得省城人民的喜愛。

興縣油棗

興縣油棗外形特徵為個大、長圓形,色澤暗紅,與其它棗相比具有含糖高、有油性、香脆甜、口感好、可鮮食、宜貯存等特點。相傳清代康熙皇帝北巡,食此紅棗,香甜細膩,口稱神品。從此,興縣油棗成為皇帝必食的膳品。1996年,興縣油棗在全省林業博覽會上被評為山西省十大名棗之一。

興縣抿尖

抿尖製作須用抿尖床。抿尖床架木制呈井字形,中間開長形口,口上放置抿尖拍了。抿尖拍子為鐵置或銅制,呈凹形,岫面上開密密麻麻排序整齊的小孔眼,四邊緣凸起,嵌在床架上,上下須嚴絲合逢,否則不能操作。將豆麵加水和合成軟糊狀,用鐵勺挑在抿尖床上(抿尖床須搭水在滾沸的鍋沿上),右手按床架,左手拿抿拐拐把糊狀豆麵一下下抿到沸手鍋裡,煮熟用笊籬撈在碗裡,加山藥條條與各種調料食用。

興縣民間謎語雲:“疤女子朝天起,小後生挽占起,不地不喳鬧打起”,惟妙惟肖地描述了抿尖製作的過程。抿尖東加黃米撈飯混合食用別用風味。

興縣黃豆

興縣黃豆呈圓形狀,極象雞腎臟,當地俗稱為雞腰子黃豆,它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很高的蛋白質、脂肪,是製作豆油、醬油、豆製品的最佳原料。興縣黃豆因其呈圓形狀,極象雞腎臟。當地又俗稱為雞腰子黃豆,它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很高的蛋白質、脂肪,是製作豆油、醬油、豆製品的最佳原料,並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興縣軟米糕

由興縣傳統種植的黃黍子碾造而成,米粒淺黃色,較一般米大而圓,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用其製成的油炸軟糕,食之酥軟可口,是山西有名的小吃之一。

興縣大明綠豆

興縣所產的大明綠豆品質優良,質地純正,色澤墨綠,呈圓柱狀,富含澱粉和多種營養成份:含脂肪19.8%,含蛋白質40.1%,並含有6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興縣大明綠豆2000獲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興縣羊雜割

以羊骨熬湯,羊雜碎切成小片放湯內煮熟,加佐料而食。味鮮美,濃香,熱量高,營養豐富,為冬令小吃。

興縣大粒葵花

是興縣盛產的高產、優質品種,籽粒長約1—2釐米,含油豐富,營養價值高,因籽粒正反兩面都有三道黑眉,當地群眾又稱之為三道眉。是國內市場的搶手貨,年產量1500萬公斤。

一帶一路上的風土民俗藝術瑰寶,盡在西行文化!

如果喜歡,可以加入西行(xixingjilu)越野車部落,跟有共同興趣和價值觀的西行夥伴一起交流,一起旅行!

秦巴美好江山,與您攜手共創美好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