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善為道者——我的朋友胡適之

在近代中國, 有一個特別了不起的人物, 名叫胡適(字適之)。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社會, 有一句極為出名的流行語。 就是“我的朋友胡適之”。 當時, “上至總統、主席, 下至企台、司廚、走卒、擔菜、賣漿……行列之中都有胡適之的朋友”。 作為一個學者, 他身處“文人相輕”的環境, 但他卻能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凝聚起了一大批知識份子, 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 建立了巨大的歷史功績。

胡適之胸襟開闊, 具有偉大的包容精神。 他以自己無上的智慧洞悉了人間的光明和黑暗, 悟透了人生道路的平坦和困頓, 修煉出用自己的胸襟去包容世人, 獲得了社會各方面的高度讚譽。

1919年, 林語堂到美國留學, 生活相當拮据。 當他在哈佛專心求學時, 政府突然停發了他的半公費獎學金, 使他幾乎陷於走投無路的境地。 萬般無奈之中, 他想起了一位並不太熟悉的朋友胡適。

於是他向胡適拍了通電報, 請他代向北大校方申請預支1000美元。 沒多久, 錢果然寄來了。 林語堂才得以完成哈佛大學畢業。 後來, 他又轉入德國萊比錫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又請胡適代借1000美元。 學成回國後, 林語堂回到北大任教, 去向校長歸還2000美元的借款。 蔣校長查詢財務, 才知道兩筆錢都是胡適之個人所匯。 林語堂聞知, 深為感動。

胡適幫助的人不計其數, 現代中國許多偉大的人物都曾受惠於他。

臺灣著名的作家李敖, 恨不得罵盡天下所有有名望的人, 獨對胡適心存崇敬。

1962年, 胡適去世之後, 人們敬致挽聯:“新文化舊道德的楷模, 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 ”廣大民眾更是有數十萬人為其送葬, 葬禮規模之大極為罕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