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裡的藏品是真是假,到民間收藏文物鑒定諮詢點問問看

公益服務不開鑒定證書

“這套銀幣是父母傳下來的, 尤其這枚背面印著慈禧的錢幣, 應該非常稀有。 ”在朵雲軒鑒定諮詢的專家桌前, 兄弟二人手捧裝錢幣的盒子, 信心十足。 不過, 接下來專家的一句話卻似一盆冷水澆下來。 “這套錢幣不是銀的, 你說是真的假的?”3月15日, 朵雲軒鑒定點的首場鑒定活動如期舉行。 人們拎著大包小包取號、排隊, 仿佛看起了專家門診。

一直以來, 由於缺乏針對民間收藏文物鑒定機構及從業人員的管理制度, 部分社會機構及人員缺少基本的文物鑒定科學知識和職業道德,

出具的形形色色的“鑒定證書”不僅擾亂了民間收藏文物鑒定秩序, 也嚴重影響了文物收藏者的信心。 為此, 上海文物局推薦上海文物商店、朵雲軒集團、上海市收藏家協會三家單位, 作為首批文物鑒定諮詢試點機構, 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民間收藏文物鑒定諮詢工作。

“上海是民間文物收藏重鎮, 對於收藏鑒定的民間需求非常迫切, 但過去沒有服務型社會諮詢, 虛假鑒定、詐騙時有發生。 ”市文物局文物專家胡巍介紹, 去年文物局和司法、文化市場管理部門等聯合打擊了一批民間詐騙鑒定、假拍的不法分子, 受騙人的經濟損失過億元。 “我們一方面打擊不法分子, 一方面也要把服務工作做好, 讓公眾知道去哪裡做鑒定, 引導樹立正確的收藏觀。 ”參加試點的3家單位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良好的行業信譽, 可獨立開展陶瓷器、玉石器、金屬器、書畫、雜項等門類的文物鑒定服務。

為保障試點工作順利開展, 各試點單位都做好了前期準備, 建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學的鑒定流程。

試行期間, 鑒定諮詢試點單位的鑒定行為都作為公益性服務, 不收取費用。 文物鑒定諮詢試點單位在完成委託的鑒定諮詢事項後, 口頭告知委託人鑒定的傾向性意見, 不向委託人出具文物鑒定諮詢文書。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朵雲軒鑒定現場看到, 不少市民拿來的藏品或為“祖傳”或從海外淘得, 都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鑒定諮詢。 市民秦先生帶來一隻花鳥杯和一幅題名沈周的古畫來做鑒定。 經專家鑒定, 兩樣東西都是仿品。 中國陶瓷學會常務理事、原上博陶瓷部研究員周麗麗拿著瓷杯細心講解, “在博物館裡這樣的杯子也非常稀少, 並不是說民間不可能收藏到真品, 但這件東西無論用料、花色、畫風都和古代的不一樣。

不過既然喜歡古董, 只要東西有一點點古意, 也可以自己收藏把玩, 無傷大雅。 ”秦先生微笑點頭接受, 他表示自己剛開始收藏, 花費不多。 “主要想瞭解自己有多少水準, 也抱著一點能撿漏的希望。 不管怎樣, 聽到專家的講解, 收穫很大。 ”對另一幅“古畫”, 原上海朵雲軒集團副總經理、研究員承載肯定地告訴他:這是一幅現代美術品, “是粗製濫造的仿古畫。 ”承載主要負責信劄、古籍鑒定, 他這次“過眼”的第一幅手稿就是真跡, “是一位晚清時人寫的生平紀年, 但史料價值高於鑒賞價值。 ”

記者注意到, 在鑒定中能讓專家眼前一亮的“寶貝”並不多, 大部分是仿品或價值不高的舊物。 不過, 市民的收藏心態普遍良好, 在得知結果後, 都能坦然面對。 還有一些專家一時決定不了的“疑案”, 留待月底的“專家會診”再來解決。

民間收藏鑒定管理要走的路還很長

民間收藏文物鑒定管理一直是個難題。 據悉, 國家文物局即將出臺民間文物鑒定管理辦法, 此次上海的民間文物鑒定諮詢試點, 旨在通過引導專業機構參與民間收藏文物鑒定活動,為下一步制定全國民間文物鑒定管理法規提供前期經驗基礎。

此次參與鑒定的專家名單經過層層審核,業務水準、業內認可度、專業能力和為人誠信、學術著作等都在考核範圍內。不過,胡巍介紹,國內還沒有開展民間的文物鑒定專家認定資質。“在西方有所謂‘背靠背’的鑒定模式,也就是藏品持有人和鑒定專家不見面,藏家出示物品,交保證金,由專家綜合出具鑒定意見,這種意見是被法律認可的。未來,我們希望通過實踐,逐漸摸索出適合中國傳統文物的鑒定經驗。上海作為民間文物收藏重鎮,也有這樣先行先試的責任。”

從此次鑒定試點首日情況可見,民間收藏中仿品、贗品叢生,一般收藏者缺乏鑒別能力。但對活躍和繁榮民間收藏市場,文物工作者依然很有信心。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兩會部長通道上表示,寫好讓文物“活起來”的大文章,要盤活文物資源,要在“活”字上下功夫,包括開放社會力量進入到這個領域,鼓勵和規範民間合法收藏。“民間的好東西多了,上海的拍賣市場每年文物標的就有十幾萬件,大部分都來自民間,近幾年拍賣行中很多過億元的文物也都來自民間。”胡巍認為,藏寶於民並非空談,很多民間藏家還主動“捐寶”給博物館,比如上博很多重要青銅器、印章等都來自民間捐贈。應該有效利用民間收藏力量,引導和服務民間藏家共同讓文物在當代“活起來”。

鐘菡 攝 圖片編輯:曹立媛 編輯郵箱:scljf@163.com)

文/鐘菡

旨在通過引導專業機構參與民間收藏文物鑒定活動,為下一步制定全國民間文物鑒定管理法規提供前期經驗基礎。

此次參與鑒定的專家名單經過層層審核,業務水準、業內認可度、專業能力和為人誠信、學術著作等都在考核範圍內。不過,胡巍介紹,國內還沒有開展民間的文物鑒定專家認定資質。“在西方有所謂‘背靠背’的鑒定模式,也就是藏品持有人和鑒定專家不見面,藏家出示物品,交保證金,由專家綜合出具鑒定意見,這種意見是被法律認可的。未來,我們希望通過實踐,逐漸摸索出適合中國傳統文物的鑒定經驗。上海作為民間文物收藏重鎮,也有這樣先行先試的責任。”

從此次鑒定試點首日情況可見,民間收藏中仿品、贗品叢生,一般收藏者缺乏鑒別能力。但對活躍和繁榮民間收藏市場,文物工作者依然很有信心。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兩會部長通道上表示,寫好讓文物“活起來”的大文章,要盤活文物資源,要在“活”字上下功夫,包括開放社會力量進入到這個領域,鼓勵和規範民間合法收藏。“民間的好東西多了,上海的拍賣市場每年文物標的就有十幾萬件,大部分都來自民間,近幾年拍賣行中很多過億元的文物也都來自民間。”胡巍認為,藏寶於民並非空談,很多民間藏家還主動“捐寶”給博物館,比如上博很多重要青銅器、印章等都來自民間捐贈。應該有效利用民間收藏力量,引導和服務民間藏家共同讓文物在當代“活起來”。

鐘菡 攝 圖片編輯:曹立媛 編輯郵箱:scljf@163.com)

文/鐘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