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對:漢中對、隆中對、鄴中對

人臣之遇明主, 於始見之際, 圖事揆策, 必有一定之計, 據以為決, 然後終身不易其言, 則史策書之, 足為不朽——洪邁《容齋隨筆》

簡而言之,

就是一見面就提出了規劃天下的大主張, 而此後明主搞定天下用的就是這當初的大主張。 能夠提出這些大主張的, 都不是凡人。 而歷代明主也常常會碰見這種人。

其實所謂大主張按現代話來說就是規劃天下的宏觀戰略。 在中國歷史上, 以天下為藍圖, 提出宏觀的戰略最著名的有三條:

最有成效的一條是韓信的《漢中對》, 韓信勸漢祖任天下武勇, 以城邑封功臣, 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傳檄而定三秦;下魏之後, 請北舉燕、趙, 東擊齊, 南絕楚糧道, 西會滎陽, 漢高祖後來滅楚項羽, 無一言不酬, 所以司馬遷稱雲:漢之有天下, 大抵皆信之功也!

第二條是諸葛亮的《隆中對》, 諸葛亮的《隆中對》托《三國演義》的鴻福, 很出名, 事實上操作性也非常強,

基本上都實現了, 只不過後來蜀國丟了荊州, 又乏名將, 所以功虧一簣;

隆中對的最後被關羽給敗壞了, 當然, 即使關羽不敗壞, 關羽也非上將之才, 而且年事也高了, 不大可能包打天下, 包打天下的奇才一般還要得是壯年的才好。

第三條是東漢鄧禹的《鄴中對》, 對策雙方是劉秀和鄧禹。 鄧禹勸說劉秀先定洛陽, 然後拿下長安, 然後北上幽州, 但鄧禹的對策歷史書有的記載, 有的不記載, 真確性難以肯定, 所以並不出名, 但是鄧禹在東漢幾乎沒多少軍功, 而成為東漢開國第一功臣, 很有可能與對策有些關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