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宮秘史大揭秘,太上皇乾隆退位卻不放權,嘉慶皇帝成為牽線木偶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 乾隆皇帝在太子嘉慶的陪侍下來到奉先殿堂, 舉行隆重的授受大典, 並命人祭告太廟。 隨後, 乾隆駕臨太和殿, 將御用印璽授予嘉慶。 嘉慶自此正式即位, 是為清仁宗。

天無二日, 國無二主。 嘉慶即位後, 乾隆帝宣佈退位為太上皇帝。 雖然退了位, 但是他仍用“朕”為自稱, 按照道理來講, 太上皇是不應該過多干預政事的, 但是乾隆帝規定, 尋常事件由嘉慶自行處理, 一旦有軍國要事和涉及到官員任免的事宜, 則仍由他親自指導, 甚至是親自進行處理, 凡是新授府道以上官員, 叩謝完皇上以後, 還要前往太上皇那裡磕頭謝恩。 《朝鮮正宗實錄》就記載, 乾隆曾對寵臣和珅說:“朕雖然歸政, 大事還是我辦。 ”和珅擬寫政令奏請嘉慶批復, 嘉慶也說:“惟黃爺處分, 朕何敢與焉。 ”由此可見, 乾隆雖然號稱歸政于嘉慶, 實則仍然掌握大權, 嘉慶當時不過是個牽線木偶。

本來嘉慶即位改元後, 全國上下、紫禁城內外, 都應該統一使用嘉慶紀元, 可宮庭中還是用乾隆年號。 嘉慶帝即位後, 錢幣應該改鑄“嘉慶通寶”。 可乾隆龍馭上殯之前的那幾年, 乾隆、嘉慶兩個年號的通寶各鑄一半, 同時流通。 據相關史料記載,

退位後的乾隆帝, 本應該住在甯壽宮, 把養心殿騰出來給新皇帝住, 但他拒絕從象徵著國家最高權力的養心殿中遷出, 把嘉慶趕到毓慶宮去住, 賜名“繼德堂”。

每逢早朝, 太上皇乾隆經常仍然端坐於御座之上接受百官朝賀, 皇帝嘉慶則在一旁陪侍。 根據目擊者記述道:(嘉慶)侍坐太上皇, 上喜則亦喜, 笑則亦笑……只視上皇之動靜, 而一不轉矚。

政治的較量場上是不講親情的。 老皇帝在位期間, 已經形成了一個在大方向上比較一致的利益集團;新皇帝登基, 需要他自己的班底, 需要執行他的方針。 這就是所謂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在老皇帝駕崩、新皇帝繼位元的情況下, 新老勢力交替通常能夠比較平穩的過渡。 而在老皇帝遲遲不死、退位為太上皇的情況下, 一方面是中國封建社會推崇的父為子綱, 太上皇是前皇帝, 此時的位置是臣, 新皇帝是君, 新皇帝對太上皇有無上權威。 這就難於相處了。

康乾盛世末期, 清王朝已經開始國庫空虛、朝政腐敗、貪賄成風, 亟需一位雷厲風行的皇帝來解決矛盾、化解危機。 而嘉慶的性格卻是四平八穩、不思進取, 是能守城而不能開拓、創新的君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