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齊國為什麼昏君多,秦國為什麼多明君聖主?竟和薑子牙還有關係?

齊國為什麼昏君多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那就是齊國的開國始祖姜太公太強悍了, 沒有為子孫留下艱苦創業的印象, 齊國開國之初, 姜太公就為齊國打下了雄厚的經濟、軍事、政治基礎。 齊國人重來沒有像晉國、楚國、秦國那樣吃過開國之苦, 晉國開國時期, 晉國的國土很小, 同時又要提防戎狄, 楚國和秦國也是一樣, 開國之初數十代國君, 都在煎熬中渡過, 因此晉國、楚國、秦國都有一種不進取就滅亡的思想。

反觀齊國, 開國之初就是風光無限, 從來沒有吃過開國之苦, 又由於開國之初的兩位明君(姜太公與齊丁公), 都是能征慣戰智慧超群的明君, 因此齊國在他們二人死後, 齊國歷任國君只知道享樂不知進取, 其實總的來說, 就是因為齊國在創業時期過於一帆風順, 使得子孫後代變得越來越懶散了。

縱觀姜太公在位期間, 將齊國周邊的敵人幾乎都削弱了,

姜太公開國伊始, 就與東方大國萊國開戰, 歷經大小72戰, 最後將萊國打敗, 之後萊國再也沒有能力與齊國抗衡, 萊國被打敗後, 齊國在三監之亂時期, 迅速成為擁有征伐大權的強國, 使得齊國在諸侯中的地位提高, 姜太公去世後齊國已經是天下諸侯公認的大國。 這時齊國的又一位開國明君齊丁公呂伋即位, 呂伋是姜太公的嫡長子, 他在位期間齊國不但是泱泱大國, 更是周王朝的護國重臣, 呂伋在位期間, 齊國的國力和在周王朝的地位蒸蒸日上, 呂伋本人又是武將出身, 所以齊國在他的治理下沒有遇見任何強敵入侵。 呂伋去世後, 齊國可以說是一帆風順, 既沒有強敵窺伺, 更沒有強敵入侵, 齊國的子孫生活在一片樂土之上,
後來引發了齊哀公被烹的悲劇, 齊哀公被烹殺後, 齊國迅速內亂, 但仍然沒有人趁此時奪取齊國的領土。

齊國的這場內亂長達70多年, 內亂結束後, 齊國人終於迎來了痛苦煎熬的歲月, 從而熬出了四位明君。 第一位是齊文公, 他以鐵血手腕殺死所有的叛亂者,

他在位期間, 齊國開始慢慢的恢復內亂所引發的創傷, 第二位是齊成公, 他在位期間, 齊國國君終於能在平穩中過渡權位;第三位是齊前莊公呂購, 他在位期間, 齊國終於能騰出時間恢復國力和國際地位, 從而徹底擺脫內亂的陰影;第四位是齊僖公, 他在位期間, 齊國開始恢復自身在東夷之地的主導地位, 開始往中原地區發展霸事業。 齊國的這四位國君, 都是在齊國內亂之後, 在痛苦煎熬的歲月中, 熬出來的明君, 也正因為有這四位明君的痛苦煎熬, 才會有齊桓公稱霸中原的盛世。

齊桓公死後, 齊桓公的五個兒子互相殘殺爭奪王位, 史稱齊國五公子爭位之亂, 而齊桓公的這五個兒子, 能力皆很平庸, 所以齊桓公死後, 齊國的霸業在內亂中崩潰。 齊國這個國家由於沒有吃過開國之苦, 所以遇到什麼事都覺得得心應手, 可是一旦吃過內亂之苦, 齊國的國君都想憑藉自己的力量恢復國力, 齊國五公子之亂結束後, 齊國在齊惠公的治理下逐漸恢復國力, 齊惠公之後的國君,都想恢復桓公霸業,因此大都勵精圖治,但卻改不了驕奢淫逸之氣,致使齊國的霸業徹底成為泡影。

齊國昏君多,在於他們沒有吃過開國之苦。晉國開國之後,尚且與戎狄煎熬了數百年,楚國開國後,在披荊斬棘、篳路藍縷中煎熬了數百年,秦國開國之後,也在與西戎的作戰中煎熬了數百年,這些都為後世子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觀齊國,自姜太公開國之初,國力便蒸蒸日上,既沒有受過外敵之苦,更不用篳路藍縷的過日子,向來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過日子。再加上姜太公和呂伋父子兩人,沒有給齊國的子孫留下什麼艱苦創國的印象,讓齊國子孫生來就有一種得心應手的感覺,做什麼事都由著自己性子來,毫無先祖遺志的約束。不像晉國、楚國、秦國,他們的歷代國君都在先祖遺志的約束中長大,所以他們的子孫生來就有一種為先祖爭口氣的精神。反觀齊國,先祖姜太公與齊丁公父子兩人身前風光無限,齊國的子孫都在他們的光環下長大,是他們為子孫爭了一口氣,而不是要子孫為他們爭口氣,這就是春秋四大強國開國之初的差距。

齊惠公之後的國君,都想恢復桓公霸業,因此大都勵精圖治,但卻改不了驕奢淫逸之氣,致使齊國的霸業徹底成為泡影。

齊國昏君多,在於他們沒有吃過開國之苦。晉國開國之後,尚且與戎狄煎熬了數百年,楚國開國後,在披荊斬棘、篳路藍縷中煎熬了數百年,秦國開國之後,也在與西戎的作戰中煎熬了數百年,這些都為後世子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觀齊國,自姜太公開國之初,國力便蒸蒸日上,既沒有受過外敵之苦,更不用篳路藍縷的過日子,向來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過日子。再加上姜太公和呂伋父子兩人,沒有給齊國的子孫留下什麼艱苦創國的印象,讓齊國子孫生來就有一種得心應手的感覺,做什麼事都由著自己性子來,毫無先祖遺志的約束。不像晉國、楚國、秦國,他們的歷代國君都在先祖遺志的約束中長大,所以他們的子孫生來就有一種為先祖爭口氣的精神。反觀齊國,先祖姜太公與齊丁公父子兩人身前風光無限,齊國的子孫都在他們的光環下長大,是他們為子孫爭了一口氣,而不是要子孫為他們爭口氣,這就是春秋四大強國開國之初的差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