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保護不等於包辦 規劃不等於鋪路 包辦式教育正扼殺孩子聰明天性

在美國紐約皇后區的馬路上, 一位父親為孩子打著傘, 自己的後背卻被雨水淋透了。 這一幕被網友拍到, 隨後照片在國外網路相簿被瘋傳。 短短13小時感動全球超過250萬人。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 一對父子走在人行道上, 父親穿著襯衫、手提公事包, 儘管全身濕透, 右手的傘堅定的舉在兒子頭上, 呵護著他不受風吹雨打。 這張照片上午出現在網路相簿上, 從歐美到亞洲不斷瘋傳下, 短短13小時感動全球超過250萬人, 這數字還在高速中不斷被刷新。 國內外網友看了照片後大受感動, 紛紛感慨父愛如山:爸爸左手提的是事業,

右手撐起的是希望, 背上扛的是風雨……之後, 有網友留言寫下內心想法, “淩晨看到這張照片, 在洗手間淚流不止”、“我一個人在紐約, 正在床上大哭”、“照片深深打動我”、“馬上打了電話給爸爸媽媽”、“現在覺得好難受”。 也出現另一個種解讀:為什麼不能抱著孩子一起打傘?絕大多數中國家長覺得抱著孩子打傘並沒有什麼, 有些家長甚至懷疑這位父親的智商, 或者有炒作行銷的嫌疑。

保護不等於包辦, 規劃並不等於鋪路, 分房間睡也不就意味著獨立。

其實, 抱著孩子打傘體現了絕大數中國家長包辦的教育習慣。 作為父親, 家長, 確實要為膝下的兒女遮風擋雨, 富足以物質, 呵護好身心, 賦之安全感….但是, 你卻終究不能替他腳下自己的路。

在傳統的中國式家庭裡, 家長說一不二, 強行決定孩子應該怎麼樣, 不能怎麼樣。 現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 但在家庭生活中我們有沒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說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 家長有沒有徵求過孩子的意見?當家庭內部出現爭執的時候,

無論有沒有道理, 家長總是習慣于用簡單粗暴的辦法, 以“都是為了你好”的名義來代替孩子做出決定。 而這種行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腦子裡的民主意識, 而讓他覺得強權就能戰勝一切。

中國家長對孩子包辦式教育觀念已經有些氾濫無味了,

萬千悲涼的包辦教育方式案例數不勝數。 中國家長也感到迷茫, 也曾為了鍛煉孩子的獨立性, 為了執行這一“科學且正確”的育兒觀, 與孩子分開房間睡, 多少媽媽蹲在孩子的房間外面, 痛苦的度過一個個漫漫長夜。 孩子在門裡哭, 媽媽在門外哭, 每個回合都持續得像一輩子那麼長, 即使這般, 也如邱少雲般“心亂身不動”。 仿佛打開面前這扇兒童房的門, 就是關上了孩子的獨立之門。 這也便是很多中國家長極端的地方。 孩子長大是否獨立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並非是在不在一起睡、幾歲開始斷奶就決定了的。 但可以確定的是, 在這個過程中, 家長們的焦慮, 糾結, 乃至自責, 和嚴重的不安全感, 都會毫無保留的傳遞給孩子,
而這些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大的。

很多家長總會說, 看了太多的育兒經, 反而會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 總希望有一個“唯一真理“, 可以讓我們無需思辨, 篤定的執行即可, 然而漫漫育兒路上, 只有選擇, 沒有對錯。 如果說存在“唯一的正確答案”的話, 那麼就是家長自己本身的成長。 不傳遞自己的情緒給孩子, 不必安排孩子的生活, 也不以任何方式綁架孩子的未來, 我們只需雨中多拿出一把傘, 一人一把, 各打各的, 與孩子風雨同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