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朝神龍政變後武三思韋後亂政 五王政變下場淒涼

政變後, 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范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 時稱“五王”, 所以, 神龍政變又被稱為“五王政變”。

網路配圖

對於張柬之等人的政變行動, 當時和後來的人都持支持肯定態度, 唐人皇甫澈就在《賦四相詩·中書令漢陽王張柬之》一詩中寫道:“周曆革元命, 天步值艱阻。 烈烈張漢陽, 左袒清諸武。 休明神器正, 文物舊儀睹。 南向翊大君, 西宮朝聖母。 茂勳鏤鐘鼎, 鴻勞食茅土。 至今稱五王, 卓立邁萬古。 ”

但是, 張柬之等五人的下場並不好。 當初, 敬暉和桓彥範等人誅殺張易之兄弟後, 洛州長史薛季昶曾經對敬暉說:“二凶雖除, 但呂產、呂祿那樣的人物依然存在, 大人們應該借著兵勢誅殺武三思等人, 匡正王室, 以安天下。 ”敬暉多次向張柬之提起, 但張柬之都不同意, 後來他解釋說:“這應該是皇上的事情。

皇上還是英王的時候, 以勇烈聞名, 我留下武家子弟, 是希望皇上能夠親自鋤奸立威。 ”後來, 敬暉也沒有堅持, 薛季昶曾感歎道:“我不知道日後會死在什麼地方了。 ”

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薛季昶所料, 武三思勾結韋皇后“內行相事, 反易國政”, 武氏家族中人及其羽党仍當權用事,

“為天下所患”。 後來, 張柬之等五人被武三思和韋後譖毀, 全部被貶官。

敬暉失掉權柄, 受制于武三思後, 每每捶床嗟歎惋惜, 直至彈指出血, 赴任崖州不久就被殺害。 接著, 張柬之在新州憂憤病死, 崔玄暐在嶺南病死, 桓、袁二人則被李顯派遣的使者殺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