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韓信,功成名就被殺,留下三個謎團,困擾後人千年

韓信, 可以說是劉邦奪取天下的第一功臣。 從20多歲被劉邦拜為大將, 到30多歲被呂雉所殺。 短短的十年間他經歷了數次大仗, 迅速達到人生巔峰, 隨機遭滅亡。

韓信的一生傳奇而短暫, 這就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謎團, 比如韓信到底有沒有謀反。 韓信歷來是一個受大眾喜愛而又爭議不斷的人物。

接下來, 蘿蔔將從史書中尋找韓信, 試圖解決困擾後人千年的韓信的三個謎團。

韓信三大謎團

韓信年紀輕輕總是能打勝仗

提到韓信首先就要考慮韓信的履歷, 我們先簡單概括一下韓信的履歷。 在劉邦被封漢王回到封地的途中, 登壇拜將, 韓信受封, 同時韓信為劉邦定下了東出必先先定三秦的策略。

彭城之戰, 劉邦大敗, 韓信則滅魏, 擄魏王豹。 之後, 劉邦採納韓信“北舉燕、趙, 東擊齊, 南絕楚之糧道, 西與大王會于滎陽”, 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

韓信開始率軍東進,

開闢北方戰場。 韓信北擊代王陳餘, 活捉代相夏說、滅代;東進滅趙;以李左車之謀, 韓信降燕;趁機滅齊;垓下合圍, 滅項羽。

從漢王元年韓信拜將, 到連滅魏、代、趙、燕、齊五國, 漢王五年滅項羽, 短短5年的時間, 韓信為劉邦開闢了北方疆域, 功勳卓著, 從無敗績。

在西漢武帝有一個霍去病, 同樣年紀輕輕, 17歲開始打仗, 打得匈奴抱頭鼠竄, 從無敗績, 甚至封狼居胥。 韓信和霍去病可謂是少年天才。 那麼, 為什麼韓信年紀輕輕卻總是能打勝仗呢?

韓信總能打勝仗原因

蘿蔔認為主要有三點:一, 工作經歷;二, 謀略過人;三, 韓信熟讀兵書且能活用。 先說工作經歷, 韓信最初是跟隨項羽的, 史書記載, 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 均不被採納。

項羽是天下諸侯之首, 這使得韓信能夠瞭解項羽以及和項羽接觸的很多的諸侯的性格特點, 和用人用策的方式。 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瞭解敵我雙方實力, 是韓信能打勝仗的基礎。

韓信的謀略主要有兩點, 一個是在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時, 劉邦問計, 韓信則為劉邦定下了要東出,

必先先定三秦的策略。 二個是劉邦彭城戰敗, 束手無策, 韓信為劉邦定下了“北舉燕、趙, 東擊齊, 南絕楚之糧道, 西與大王會于滎陽”的策略。

正是這兩個關鍵性的謀略, 使得劉邦能夠殲滅項羽, 統一天下, 當然張良的下邑奇謀也很重要。 韓信熟讀兵法而且活用兵法, 這從韓信的打仗風格和方式可以看出來。

我們舉一個例子, 韓信滅趙的時候, 率領數千兵, 攻打20萬趙軍, 依靠背水列陣的反常態打法取得了勝利。 諸將問他, 兵法上說, 佈陣應是‘右背山陵, 左對水澤’, 將軍卻背水為陣, 卻取勝了, 這是什麼戰術?

韓信說, 這也在兵法上, 只是諸位沒留心罷了。 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 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可見韓信是熟讀而且活用兵法的。

正是基於這三點, 韓信總是能夠打勝仗。

韓信總是能打勝仗

韓信為什麼不三分天下

在韓信打了幾個大勝仗以後, 實力大增, 所領軍隊大致有三十萬, 劉邦封他為齊王。 這時項羽由於龍且的失敗大概剩下幾十萬左右的兵力, 劉邦的兵力也和項羽相當。

這個時候,韓信的謀士,蒯通相勸韓信謀反,說項羽和劉邦實力相當,一直打仗,你處於協力廠商,幫助劉邦,則項羽滅亡,幫助項羽,則劉邦滅亡。

你為啥不讓他們兩方都得到好處,共同存在下去,你與他們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呢。蒯通說得對不對,很對!韓信確實能夠和項羽劉邦三分天下,但是韓信那樣做了嗎?沒有!

韓信為什麼不三分天下,史書給了兩點,一漢王待我很好,不能謀反,二,抱有幻想,認為自己功勞功多,漢王不會奪回他統治的齊國。

正是有這兩點,所以韓信始終猶豫不決,沒有當機立斷,所以後面韓信被呂後殺的時候,韓信非常後悔沒有用蒯通的計謀,三分天下。“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這是《史記》原話。

王立群教授給出了一個觀點,他認為韓信不能三分天下,是迫不得已的,因為韓信的軍隊姓劉而不是姓韓,他並不能完全掌握軍隊,也就是說他對軍隊有使用權,並沒有調度權。

這從劉邦滅項羽後,能夠馳入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改封韓信為楚王可以看出來,而且韓信下面的將軍,比如曹參、樊噲、周勃等都是劉邦起事時的兄弟,是不可能跟隨韓信的。蘿蔔也比較認同這一說法。

韓信為什麼不三分天下

韓信到底有沒有謀反

韓信到底有沒有謀反,這是一個爭議了兩千年的話題,至今史學界還對此有兩種觀點。第一,韓信確實謀反了,第二,韓信沒有謀反,劉邦(呂雉)冤殺功臣。

我們先說下韓信從巔峰落下來的經過,韓信受封楚王后,項羽的大將鐘離昧投奔了韓信。劉邦曾多次被鐘離昧打的差點狗帶,所以知鐘離眛逃到楚國後,要求韓信追捕他,韓信沒那樣做。

就在這時劉邦收到消息說楚王謀反,他採用了陳平計策,以出遊雲夢澤,諸侯拜見的機會逮捕了韓信,同時給韓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陽,赦免了韓信的罪過,改封他為淮陰侯。。

後來陳豨(西)叛漢,史書記載,韓信和陳豨有所圖謀,商量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平叛,韓信託病沒有隨從。這個時候,韓信和家臣商量,準備矯昭赦免官府的刑徒和奴隸,襲擊呂後和太子。

部署完畢,等待著陳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向呂後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於是呂後和蕭何謀劃,把韓信抓起殺了並夷三族。

韓信到底有沒有謀反

認為韓信謀反的,一般也認為是一個過程,也就是韓信最初沒有謀反,後來被逼的不得不謀反。最初蒯通要求韓信三分天下,韓信始終不肯,他認為自己是功臣,對劉邦抱有幻想,我功勞大,他不會殺我。

到後來,韓信的幻想破滅了,劉邦在雲夢澤逮捕了韓信,韓信自認為沒罪,憑什麼抓我,事實證明此時韓信確實沒反。劉邦沒找到他謀反的證據,把韓信放了,但是把他降為淮陰侯。

這個時候韓信就已經很不開心了,本來是王,功勳卓著,以莫須有的罪名被降職,削王改候,住在京城,和樊噲這種賣狗肉的屠戶在一等級,所以他非常的消沉,韓信從此稱病不上朝。他感到不公正,幻想破滅了,人生目標破滅了,所以他考慮謀反。

而認為韓信沒有謀反的理由是,一是陳豨不可能表明自己要謀反,還和韓信堂而皇之的商量,這時陳豨還是劉邦的重臣,手握邊疆重兵。二是韓信謀反時機不合情理,他手握精兵三十萬的時候,勸他謀反都不謀反,現在關在京城,無兵無權,商量謀反?

三是,矯昭釋放奴隸,去攻打正規軍,這可能嗎,這不是拿雞蛋碰石頭嗎。再說,韓信謀反這麼機密的事情,司馬遷是怎麼知道的,當然這也不奇怪。史書中這樣的機密事多了。

韓信

那麼,韓信到底有沒有謀反,蘿蔔認為他確實反了。那麼為什麼人們不相信韓信謀反了?一個是韓信的功勞太大,一個就是人們實在是太喜歡韓信了,認為他慘死在西漢政權屠刀下,非常可惜,所以認為韓信是被誣告的。

有人認為韓信情商低,不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不知道功成身退。實際上韓信的情商一點都不低,限於篇幅,我僅舉一個例子,韓信在封楚王后,分別封賞了他窮困潦倒時針對他的三個人。

一個是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賞賜她千金,一個是下鄉南昌亭長,就是躲在被窩把飯吃了,不給韓信吃的人,只賞他一百錢,並說:“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

而曾經侮辱自己,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少年,封他為中尉,相當於公安部長。韓信區別對待三人,尤其是使他受辱的,厚待,這肯定使他宣揚韓信的好處,這說明韓信很會做人,情商一點不低。

韓信是一個爭議的人物,快速劃過歷史,功勳卓著,迅速消失,留給我們很多謎團。這裡我僅舉三例,希望大家喜歡。那麼韓信到底有沒有謀反,看完這篇文章,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劉邦的兵力也和項羽相當。

這個時候,韓信的謀士,蒯通相勸韓信謀反,說項羽和劉邦實力相當,一直打仗,你處於協力廠商,幫助劉邦,則項羽滅亡,幫助項羽,則劉邦滅亡。

你為啥不讓他們兩方都得到好處,共同存在下去,你與他們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呢。蒯通說得對不對,很對!韓信確實能夠和項羽劉邦三分天下,但是韓信那樣做了嗎?沒有!

韓信為什麼不三分天下,史書給了兩點,一漢王待我很好,不能謀反,二,抱有幻想,認為自己功勞功多,漢王不會奪回他統治的齊國。

正是有這兩點,所以韓信始終猶豫不決,沒有當機立斷,所以後面韓信被呂後殺的時候,韓信非常後悔沒有用蒯通的計謀,三分天下。“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這是《史記》原話。

王立群教授給出了一個觀點,他認為韓信不能三分天下,是迫不得已的,因為韓信的軍隊姓劉而不是姓韓,他並不能完全掌握軍隊,也就是說他對軍隊有使用權,並沒有調度權。

這從劉邦滅項羽後,能夠馳入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改封韓信為楚王可以看出來,而且韓信下面的將軍,比如曹參、樊噲、周勃等都是劉邦起事時的兄弟,是不可能跟隨韓信的。蘿蔔也比較認同這一說法。

韓信為什麼不三分天下

韓信到底有沒有謀反

韓信到底有沒有謀反,這是一個爭議了兩千年的話題,至今史學界還對此有兩種觀點。第一,韓信確實謀反了,第二,韓信沒有謀反,劉邦(呂雉)冤殺功臣。

我們先說下韓信從巔峰落下來的經過,韓信受封楚王后,項羽的大將鐘離昧投奔了韓信。劉邦曾多次被鐘離昧打的差點狗帶,所以知鐘離眛逃到楚國後,要求韓信追捕他,韓信沒那樣做。

就在這時劉邦收到消息說楚王謀反,他採用了陳平計策,以出遊雲夢澤,諸侯拜見的機會逮捕了韓信,同時給韓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陽,赦免了韓信的罪過,改封他為淮陰侯。。

後來陳豨(西)叛漢,史書記載,韓信和陳豨有所圖謀,商量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平叛,韓信託病沒有隨從。這個時候,韓信和家臣商量,準備矯昭赦免官府的刑徒和奴隸,襲擊呂後和太子。

部署完畢,等待著陳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向呂後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於是呂後和蕭何謀劃,把韓信抓起殺了並夷三族。

韓信到底有沒有謀反

認為韓信謀反的,一般也認為是一個過程,也就是韓信最初沒有謀反,後來被逼的不得不謀反。最初蒯通要求韓信三分天下,韓信始終不肯,他認為自己是功臣,對劉邦抱有幻想,我功勞大,他不會殺我。

到後來,韓信的幻想破滅了,劉邦在雲夢澤逮捕了韓信,韓信自認為沒罪,憑什麼抓我,事實證明此時韓信確實沒反。劉邦沒找到他謀反的證據,把韓信放了,但是把他降為淮陰侯。

這個時候韓信就已經很不開心了,本來是王,功勳卓著,以莫須有的罪名被降職,削王改候,住在京城,和樊噲這種賣狗肉的屠戶在一等級,所以他非常的消沉,韓信從此稱病不上朝。他感到不公正,幻想破滅了,人生目標破滅了,所以他考慮謀反。

而認為韓信沒有謀反的理由是,一是陳豨不可能表明自己要謀反,還和韓信堂而皇之的商量,這時陳豨還是劉邦的重臣,手握邊疆重兵。二是韓信謀反時機不合情理,他手握精兵三十萬的時候,勸他謀反都不謀反,現在關在京城,無兵無權,商量謀反?

三是,矯昭釋放奴隸,去攻打正規軍,這可能嗎,這不是拿雞蛋碰石頭嗎。再說,韓信謀反這麼機密的事情,司馬遷是怎麼知道的,當然這也不奇怪。史書中這樣的機密事多了。

韓信

那麼,韓信到底有沒有謀反,蘿蔔認為他確實反了。那麼為什麼人們不相信韓信謀反了?一個是韓信的功勞太大,一個就是人們實在是太喜歡韓信了,認為他慘死在西漢政權屠刀下,非常可惜,所以認為韓信是被誣告的。

有人認為韓信情商低,不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不知道功成身退。實際上韓信的情商一點都不低,限於篇幅,我僅舉一個例子,韓信在封楚王后,分別封賞了他窮困潦倒時針對他的三個人。

一個是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賞賜她千金,一個是下鄉南昌亭長,就是躲在被窩把飯吃了,不給韓信吃的人,只賞他一百錢,並說:“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

而曾經侮辱自己,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少年,封他為中尉,相當於公安部長。韓信區別對待三人,尤其是使他受辱的,厚待,這肯定使他宣揚韓信的好處,這說明韓信很會做人,情商一點不低。

韓信是一個爭議的人物,快速劃過歷史,功勳卓著,迅速消失,留給我們很多謎團。這裡我僅舉三例,希望大家喜歡。那麼韓信到底有沒有謀反,看完這篇文章,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