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三招巧應對!

牛牛從一歲三個月左右, 開始有打人的現象, 就是手丫長力氣了, 一不高興, 一巴掌拍你的臉, 還有打手、打腳的, 但情況不算嚴重, 被我和老周教育幾次, 有所改善, 但目前依然是探索階段, 估計打人的情況還是要持續一段時間。

對於孩子打人這件事多讓人煩惱, 在沒當媽前就深有體會!當時我和老周還在談戀愛, 每次去他家, 他三歲的小侄子就啪啪啪狠狠地打我, 一個三歲的孩子, 不控制力度, 打下來我的手和腿都是一片紅, 真的疼得想哭呀。 求救眼神看向我公公, 結果我公公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不能打人呀,

沒禮貌”, 再也沒有第二句了。

於是每次去老周家都要被打, 弄得我都怕那個小侄子了。 後來他長大點進幼稚園了, 估計被老師教育了, 目測現在沒有打人的行為。 但被打的那一年多, 還是記得清清楚楚的。

寶寶打人, 正常不過了, 不管是溫柔打還是狠狠地拍,

都屬於用手去探索的階段, 這個階段一定會過去的, 但家長總不能由著他被打一兩年吧。 而且寶寶打你, 你不管教, 到了外面同樣會打其他孩子和大人, 到時候別的家長管教, 就不是那麼溫柔了。

寶寶為什麼打人?

要知道, 寶寶成長階段的每個行為都是有理由的:

1.手部探索階段

一歲左右的寶寶可能會比較頻繁的出現打人行為, 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處在“手部敏感期”。

他們突然發現原來手還可以打人, 就像遊戲一樣覺得很好玩, 打你的時候也並不知道哪裡能打哪裡不能打, 所以經常讓大人覺得很尷尬或者生氣。

這個階段家長不用太生氣, 你只需要告訴他不可以打人, 或者輕輕抓住他的手, 稍微阻止一下,

不用把這個行為當作是孩子品行不好, 處理的時候也不用太嚴肅, 過了這個階段孩子自然會減少打人行為。

2.表達壞情緒

兩三歲的孩子打人多半就是在表達自己的壞情緒了。

如果在一歲左右家長過分嚴格制止或者完全不管打人的行為,

就等於默認和強化了這個行為, 後面管教起來就更困難了。

寶寶打人的錯誤處理

✖不處理

如果寶寶一歲多, 第一次開始打人的時候, 你沒有糾正這個行為, 對寶寶來說, 就是等同於你默認這個行為是被允許的。

那麼就有後面的第二次、第三次。

雖然一歲多的寶寶打人是屬於手部探索行為, 但並不能因此默認打人行為。

✖以暴制暴

有些家長覺得, 要讓寶寶知道打人不對, 那麼就打他, 讓他感受一下被打的滋味。

但“以暴制暴”不僅不能解決孩子打人問題, 還教會孩子用暴力解決問題。

兩三歲以上的孩子還有頻繁打人的習慣, 幾乎都是因為大人在家裡也打他。

寶寶打人, 家長應該這麼做

1.安撫寶寶的情緒

當寶寶打人的時候, 爸爸媽媽首先要做的是幫孩子識別情緒, 如“寶寶生氣了是不是?”當情緒被家長看見並命名的時候, 孩子就得到了安撫, 打人的衝動就會降低。

再告訴寶寶, 如果生氣了, 不能打人, 那要怎麼呢?比如跺腳, 握緊拳頭再放鬆等等。

對於特別頻繁、屢教不改的打人行為, 家長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經常對孩子動手,孩子從家長那裡學到解決事情靠暴力。

2.溫柔且堅定地明確:打人是不對的!

牛牛一開始有打人行為的時候,我和老周都覺得是偶爾行為,沒必要較真,就沒處理了。後來發現他不僅打爸爸媽媽,外婆外公抱的時候也會一巴掌糊人臉上。才開始認真地和他說打人是不行的。

當你認真對孩子說一件事情,嚴肅又堅定的時候,一歲多的孩子能明白你說的事情是有多重要的,也會隨著你的態度也認真起來。

別怕他們聽不懂,認真說上幾次,怎麼都能明白的。

3.寶寶知道錯了後,給他一個肯定的擁抱

不必要求孩子必須口頭承認錯誤,你可以從他們的行為和表情看出來他們其實已經知道自己做錯了,這就已經足夠。

如果強迫孩子道歉或者說自己錯了,會讓孩子對道歉產生負性的情緒體驗。

當你已經看出孩子知錯了,就要及時的鼓勵和肯定,這樣會讓孩子知道,不打人是有好處的,爸爸媽媽會鼓勵和肯定我。

其實孩子大多數的行為教育都要採取“淡化錯誤行為,積極鼓勵正面行為”的方式。

有的父母正好相反,喜歡抓著孩子的錯誤不放,一定要打罵到孩子怕為止,反而對於孩子好的行為卻漠視,因為怕鼓勵會讓孩子驕傲,這樣就會強化孩子錯誤的行為,漸漸淡化好的行為。

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成年人認為的“壞毛病”出現,從一歲多的打人,到兩三歲的說謊、叛逆再到五六歲的小偷小摸。

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切忌不要用成人世界的道德標準去評判,孩子的內心世界和成年人的內心世界是不一樣的。

有的不良行為是發育必經階段,有的不良行為是家庭環境多重因素導致的。

爸爸媽媽應該儘量去瞭解每個階段孩子的心理發育特點,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

發生了不好的事情,先去問問他是怎麼想的,而不是按著我們自己的大人思維不分青紅皂白就去打罵。

如果你家也有一個愛打人的寶寶,不妨試試上面的做法。

家長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經常對孩子動手,孩子從家長那裡學到解決事情靠暴力。

2.溫柔且堅定地明確:打人是不對的!

牛牛一開始有打人行為的時候,我和老周都覺得是偶爾行為,沒必要較真,就沒處理了。後來發現他不僅打爸爸媽媽,外婆外公抱的時候也會一巴掌糊人臉上。才開始認真地和他說打人是不行的。

當你認真對孩子說一件事情,嚴肅又堅定的時候,一歲多的孩子能明白你說的事情是有多重要的,也會隨著你的態度也認真起來。

別怕他們聽不懂,認真說上幾次,怎麼都能明白的。

3.寶寶知道錯了後,給他一個肯定的擁抱

不必要求孩子必須口頭承認錯誤,你可以從他們的行為和表情看出來他們其實已經知道自己做錯了,這就已經足夠。

如果強迫孩子道歉或者說自己錯了,會讓孩子對道歉產生負性的情緒體驗。

當你已經看出孩子知錯了,就要及時的鼓勵和肯定,這樣會讓孩子知道,不打人是有好處的,爸爸媽媽會鼓勵和肯定我。

其實孩子大多數的行為教育都要採取“淡化錯誤行為,積極鼓勵正面行為”的方式。

有的父母正好相反,喜歡抓著孩子的錯誤不放,一定要打罵到孩子怕為止,反而對於孩子好的行為卻漠視,因為怕鼓勵會讓孩子驕傲,這樣就會強化孩子錯誤的行為,漸漸淡化好的行為。

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成年人認為的“壞毛病”出現,從一歲多的打人,到兩三歲的說謊、叛逆再到五六歲的小偷小摸。

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切忌不要用成人世界的道德標準去評判,孩子的內心世界和成年人的內心世界是不一樣的。

有的不良行為是發育必經階段,有的不良行為是家庭環境多重因素導致的。

爸爸媽媽應該儘量去瞭解每個階段孩子的心理發育特點,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

發生了不好的事情,先去問問他是怎麼想的,而不是按著我們自己的大人思維不分青紅皂白就去打罵。

如果你家也有一個愛打人的寶寶,不妨試試上面的做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