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5年沒挪“窩”

飛機鈑金零件手工成型技術全憑操作者的手感和經驗, 其用勁大小、速度快慢、先後順序、大小尺寸都有講究。 在航空工業昌飛公司, 有這樣一個人, 他憑藉勤學苦練、潛心鑽研、精益求精, 一點點積累經驗, 成為一名鈑金技術專家。 他就是省勞模、航空工業首席技能專家孫濱生。 工友們叫他“老孫”, 外號“110”, 因為每當整機組裝出現問題, 孫濱生都會像“出警”一樣, 拎著工具箱, 穿梭在車間裡。

“飛機鈑金零件的複雜性就在於它的曲度, 滿足這個要求, 整個飛機的流暢性及升力才會提升。 我從毛頭小夥進廠就是一名鈑金工,

35年了, 從沒挪過‘窩’。 ”孫濱生介紹, 一架小型直升機有1000餘個零件, 鈑金零件是飛機的框架, 支撐著整架飛機。 所以, 製作鈑金零件不能有半點馬虎。 在旁人看來, 鈑金工工作環境很不好, 噪音大、又苦又累。 但在孫濱生眼裡, 看似枯燥重複的敲擊卻滿含學問與技巧。 多年來, 他加工的產品一次交檢合格率保持在100%。 “有人問我幾十年來做一件事不煩嗎, 我說不煩。 重複的事用心做就是專家, 我想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的一顆螺絲釘。 ”孫濱生說。

航空技術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引擎轟鳴的背後飽含無數航空工人的辛勤汗水。 2010年, 孫濱生接到一個緊急且艱巨的任務——在3個月內改裝3架直升機參與索馬里護航。 時間緊任務重,

孫濱生硬是用精湛的技藝把這塊硬骨頭“啃”了下來。 通過電視畫面, 看著翱翔的直升機震懾索馬里海盜, 孫濱生有種說不出的激動。

談及航空情緣, 孫濱生認為得益于自小父母的薰陶。 父輩默默獻身航空、熱愛航空事業的精神, 使他耳濡目染。 從技校鈑金專業畢生, 孫濱生專注於每一個零件, 將其視為“藝術品”來加工製造。 工閒時, 孫濱生常會用手摩挲著廠裡的直升機模型, 回憶自己從事航空製造業的點點滴滴。 看著我國的航空製造由弱變強, 那份驕傲與自豪難以言表。

本報記者齊美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