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禁煙英雄”林則徐,為啥偷偷的告訴朝廷,全民種大煙?

提到林則徐, 人們就會想到“虎門銷煙”。 為了和帝國主義做鬥爭, 林則徐不顧個人安危, 把英國傾銷到中國的鴉片全部付之一炬。 然而, 林則徐後來竟然改變了看法, 建議清廷鼓勵老百姓種植大煙。

這是為什麼呢?

(吸食大煙)

在國際貿易市場, 中國人的茶葉、絲綢一直很暢銷。 但是, 清朝末年, 朝廷發現出現了貿易逆差, 英國商人在中國經營的鴉片太暢銷了。

鴉片也就是大煙, 源於罌粟植物蒴果, 主要生物鹼是嗎啡。 鴉片最初是作為藥用, 在中國也有幾千年的歷史, 但是英國商人很會經營, 把鴉片放在煙中, 口感很好, 最開始宣稱吸食後能夠壯陽, 吸引中國人嘗試。 但是, 這種東西容易上癮, 吸食後就很難戒掉。

鴉片大量輸入, 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600萬兩, 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 造成銀貴錢賤, 財政枯竭, 國庫空虛。 道光十八年(1838年)9月, 林則徐在兩湖總督任內向道光皇帝上書言事,

痛陳西方國家對我國大量傾銷鴉片的危害, “若猶泄泄視之, 是使數十年後, 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 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道光讀後深為所動, 即于同年12 月31 日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 使粵查禁鴉片。

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查禁鴉片。 1839年6月3日, 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 至6月25日結束, 共歷時23天, 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 總重量2376254斤。

(吸食鴉片)

林則徐以虎門銷煙、奮力抗英而聞名中外, 成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 為後人稱頌。 但也是因為禁煙和抗英, 使林則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 遭受了5年悲壯的流放生活。

林則徐在廣州的禁煙功績, 最初得到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 時隔不久, 林則徐所面臨的形勢就迅速惡化起來。

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 英軍派艦隊封鎖珠江口, 進攻廣州。 林則徐嚴密佈防, 使英軍的進攻未能得逞。 英軍受阻後沿海岸北上, 於7月5日攻佔定海, 8月9日抵達天津大沽口, 威脅北京。 這時, 道光帝驚慌失措, 急令直隸總督琦善前去“議和”, 又命令兩江總督伊裡布查清英軍攻佔定海的原因,

究竟是由於“絕其貿易”還是“燒其鴉片”, 意欲將林則徐作為“替罪羊”。

從此, 各種誣陷、打擊和指責連續降臨到林則徐的頭上。 琦善是妥協派的骨幹, 當然不會錯過這一陷害和打擊林則徐的機會。 他聲稱英國所不滿的只是林則徐一人, 只要清廷懲治林則徐, 所有問題都可解決。 其間, 林則徐兩次上奏, 大膽陳述禁煙抗英的合理性和正義性。 道光帝翻臉, 指責林則徐簡直是一派胡言。

不久, 接替琦善的靖逆將軍奕山在率軍與英軍作戰中打了敗仗。 為了開脫罪責, 他竟造謠說, 英方是願意議和的, 他們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則徐一人。 言外之意, 就是必須再次懲辦林則徐, 英方才能罷兵議和。

道光帝求和心切, 便把廣州戰敗的責任再次歸罪於林則徐, 說他在廣州任職時沒有積極籌畫防務, 以致英軍發起進攻後, 奕山招架不住。 6月28日, 道光皇帝下旨, 革去林則徐“四品卿銜”, “從重發往新疆伊犁, 效力贖罪。 ”

1841年到1845年, 林則徐在新疆服役, 後來朝廷重新起用林則徐, 調任陝甘總督、陝西巡撫、雲貴總督。

(虎門銷煙)

禁煙英雄林則徐,為什麼後來又改變了看法呢?

這樣的歷史文章,每日漢字編輯很早就在網路上看到過,以為可能性不大。但是,經過查找過一些文章,發現林則徐還真給清廷出過這樣的主意。

1847年,林則徐已經結束了服役,當時江西撫州的署知府文海致信陝西巡撫林則徐,請教如何提升GDP、發展地方經濟,並防止白銀外流。

林則徐給他回了一封信,核心意思就是鼓勵種植大煙。這封信大意內容如下: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煙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阿芙蓉,指鴉片),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舍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

通過這封信,我們能看出,林則徐反對的並非吸食鴉片,而是進口鴉片。

對於這種觀點,很多人持批評態度,但是如果客觀站在林則徐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最開始林則徐是全力禁煙,但是清廷太不抗打,就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規定英國商人銷售鴉片屬於合法。

因為英國商人在中國銷售鴉片合法了,林則徐的建議就是應該國內老百姓也種植大煙,既然吸毒無法禁絕,不如准許民眾種植鴉片,以國產毒品對抗進口毒品,至少還能挽回經濟上的利權。

(鴉片)

林則徐的這種建議,後來被朝廷默許。 國產鴉片開始奮起直追,其種植區域,從雲貴川等地,迅速擴展到全國,美麗動人的罌粟花在全國到處開放。

19世紀60年代後,罌粟種植面積迅速增加,鴉片加工品質也逐步提高,逐漸可同進口鴉片進行競爭。雲貴川是中國罌粟的主產區。在雲南,偏遠地區地區和少數民族居住地區廣泛種植,如布朗族在19世紀70年代就熟練掌握了罌粟的種植技術,他們從11月燒地,12月下種,次年5月收割,連種7至15年後再另擇荒地開墾。

19世紀七十年代後,罌粟種植遍及全國,史籍中很難找到不種罌粟的省份了。北至蒙古、東北三省,西至甘肅、陝西,南至福建廣東,以及山西、山東舸南和相對富庶的江浙地區等,大量的土地用來種植罌粟,甚至成為部分農民的主業,很多地區的罌粟種植面積占耕地的一成以上,有的則高達半數以上。

中國“山寨”的鴉片已經華麗的趕超洋煙,擠佔了英國殖民者的份額,英國殖民者無利可圖,而此時的清政府已經開始意識到鴉片的危害,開始禁煙,1906年9月20日,光緒帝明降諭令,宣佈嚴厲禁煙。隨著中國鴉片市場逐漸由土煙所壟斷,英國對華鴉片貿易利潤逐年減少,加之英國人民反對鴉片貿易的呼聲日甚一日,英國政府對鴉片問題的態度也有所轉變。清政府經過與英國的多次交涉,雙方於1908年3月簽訂了《中英禁煙條約》。

(每日漢字)

(虎門銷煙)

禁煙英雄林則徐,為什麼後來又改變了看法呢?

這樣的歷史文章,每日漢字編輯很早就在網路上看到過,以為可能性不大。但是,經過查找過一些文章,發現林則徐還真給清廷出過這樣的主意。

1847年,林則徐已經結束了服役,當時江西撫州的署知府文海致信陝西巡撫林則徐,請教如何提升GDP、發展地方經濟,並防止白銀外流。

林則徐給他回了一封信,核心意思就是鼓勵種植大煙。這封信大意內容如下: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煙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阿芙蓉,指鴉片),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舍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

通過這封信,我們能看出,林則徐反對的並非吸食鴉片,而是進口鴉片。

對於這種觀點,很多人持批評態度,但是如果客觀站在林則徐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最開始林則徐是全力禁煙,但是清廷太不抗打,就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規定英國商人銷售鴉片屬於合法。

因為英國商人在中國銷售鴉片合法了,林則徐的建議就是應該國內老百姓也種植大煙,既然吸毒無法禁絕,不如准許民眾種植鴉片,以國產毒品對抗進口毒品,至少還能挽回經濟上的利權。

(鴉片)

林則徐的這種建議,後來被朝廷默許。 國產鴉片開始奮起直追,其種植區域,從雲貴川等地,迅速擴展到全國,美麗動人的罌粟花在全國到處開放。

19世紀60年代後,罌粟種植面積迅速增加,鴉片加工品質也逐步提高,逐漸可同進口鴉片進行競爭。雲貴川是中國罌粟的主產區。在雲南,偏遠地區地區和少數民族居住地區廣泛種植,如布朗族在19世紀70年代就熟練掌握了罌粟的種植技術,他們從11月燒地,12月下種,次年5月收割,連種7至15年後再另擇荒地開墾。

19世紀七十年代後,罌粟種植遍及全國,史籍中很難找到不種罌粟的省份了。北至蒙古、東北三省,西至甘肅、陝西,南至福建廣東,以及山西、山東舸南和相對富庶的江浙地區等,大量的土地用來種植罌粟,甚至成為部分農民的主業,很多地區的罌粟種植面積占耕地的一成以上,有的則高達半數以上。

中國“山寨”的鴉片已經華麗的趕超洋煙,擠佔了英國殖民者的份額,英國殖民者無利可圖,而此時的清政府已經開始意識到鴉片的危害,開始禁煙,1906年9月20日,光緒帝明降諭令,宣佈嚴厲禁煙。隨著中國鴉片市場逐漸由土煙所壟斷,英國對華鴉片貿易利潤逐年減少,加之英國人民反對鴉片貿易的呼聲日甚一日,英國政府對鴉片問題的態度也有所轉變。清政府經過與英國的多次交涉,雙方於1908年3月簽訂了《中英禁煙條約》。

(每日漢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