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這4類人最易患頸椎病,看看有你嗎?簡單易學的4步體育療法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 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 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

頸椎病可分為: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哪些人易患頸椎病

中老年人患頸椎病的較多;長期低頭伏案工作者或頭頸常向某一方向轉動者易患頸椎病;躺著看書、看電視時頭部長久單一姿勢等日常生活中不良姿勢過多的人, 易發生頸椎病;如先天性椎管狹窄、先天性椎體融合、頸肋和第7頸椎橫突肥大等, 也易患頸椎病。

臨床表現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複雜。 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噁心、嘔吐, 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及個體差異有一定關係。

X線檢查

正常40歲以上的男性, 45歲以上的女性約有90%存在頸椎椎體的骨刺。 故有X線平片之改變, 不一定有臨床症狀。

CT檢查

CT已用於診斷後縱韌帶骨化、椎管狹窄、脊髓腫瘤等所致的椎管擴大或骨質破壞, 測量骨質密度以估計骨質疏鬆的程度。

此外, 由於橫斷層圖像可以清晰地見到硬膜鞘內外的軟組織和蛛網膜下腔。 故能正確地診斷椎間盤突出症、神經纖維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 對於頸椎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

治療

運動療法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 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 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 不宜增加運動刺激。 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 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 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 幅度要適當控制。

牽引治療

“牽引”在過去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方法之一, 但近年來發現, 許多頸椎病患者在使用“牽引”之後, 特別是那種長時間使用“牽引”的患者,

頸椎病不但沒有減輕, 反而加重。

牽引不但不能促進頸椎生理曲度的恢復, 相反牽引拉直了頸椎, 反而弱化頸椎生理曲度, 故頸椎病應慎用牽引療法。

手法按摩推拿療法

是頸椎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措施。 它的治療作用是能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及痙攣, 恢復頸椎活動, 松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來緩解症狀, 脊髓型頸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 否則極易加重症狀, 甚至可導致截癱, 即使早期症狀不明顯, 一般也推薦手術治療。

理療

在頸椎病的治療中, 理療可起到多種作用。 一般認為, 急性期可行離子透入、超聲波, 紫外線或間動電流等;疼痛減輕後用超聲波、碘離子透入, 感應電或其他熱療。

溫熱敷

此種治療可改善血循環, 緩解肌肉痙攣, 消除腫脹以減輕症狀, 有助於手法治療後使患椎穩定。 本法可用熱毛巾和熱水袋局部外敷, 急性期患者疼痛症狀較重時不宜作溫熱敷治療。

頸椎病病人如何做體育療法

體育療法對頸椎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可選用頸椎病防治操,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鐘,方法如下:

1.左顧右盼 8~16次。分腿站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頭緩緩向左旋轉至最大限度,稍停片刻即還原,頭緩緩向右旋轉至最大限度,稍停片刻再還原。

2.前俯後仰 8~16次。預備姿勢同上。抬頭望天至最大限度,稍停片刻即還原,低頭看地至最大限度,稍停片刻,再還原成預備姿勢。

3.聳肩頸 24~32次。預備姿勢:同上。動作:兩臂伸直,兩肩用力向上聳起,再後旋放下。

4.回環搖頭 16~24次。預備姿勢:分腿站立,兩手叉腰,頭頸和全身放鬆。動作:頭部緩慢大幅度環轉運動,以先順時針後逆時針作為1次,反復交替進行。該動作如有眩暈即可停止。

2017站立計畫是由中央財政支援社會組織的一項公益專案。如需諮詢,可添加(lishasha1125)。

可選用頸椎病防治操,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鐘,方法如下:

1.左顧右盼 8~16次。分腿站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頭緩緩向左旋轉至最大限度,稍停片刻即還原,頭緩緩向右旋轉至最大限度,稍停片刻再還原。

2.前俯後仰 8~16次。預備姿勢同上。抬頭望天至最大限度,稍停片刻即還原,低頭看地至最大限度,稍停片刻,再還原成預備姿勢。

3.聳肩頸 24~32次。預備姿勢:同上。動作:兩臂伸直,兩肩用力向上聳起,再後旋放下。

4.回環搖頭 16~24次。預備姿勢:分腿站立,兩手叉腰,頭頸和全身放鬆。動作:頭部緩慢大幅度環轉運動,以先順時針後逆時針作為1次,反復交替進行。該動作如有眩暈即可停止。

2017站立計畫是由中央財政支援社會組織的一項公益專案。如需諮詢,可添加(lishasha112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