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戰國時代大名年收入可以到47億人民幣?比明朝王爺還多?

在B站上看到一個日本的電視歷史科普節目《日本戰國大科普 戰國嘿吼》, 頓時喜歡上了, 雖然內容比較簡單, 但正好比較生活化的細節化的知識比較合我胃口, 今天弄出來給大家一起聊聊。

節目開頭就提出一個問題:日本大名“織田信長”的年收入大概是多少?

我自己也寫過一堆“關於古代官員收入換算是今天是多少錢”的問題, 果然不論哪國普通人都會關心的。

直接給出了答案,

大概是770億日元, 相當於47億人民幣, 這個到底是怎麼算的呢?然後節目請出了駿河台大學教授來作答。 (後來查了一下嚇一跳, 這位學者叫黑田基樹, 是日本戰國時代關東史研究的第一人)

無論中國還是日本, 史學界換算古代貨幣購買力時都是用米的價格來換算,

畢竟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 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米都是作為稅收和工資的一部分的。

原來是這麼計算的, 戰國時期織田信長的有史記載的領地總出產是770萬石糧食, 日本當時的土地稅是50%, 於是770萬/2 = 385萬石, 然後8成給了各級家臣, 自己留下2成,

77萬石。 然後再X 10萬日元(大概是今日日本米價), 最後得出一個年收入相當於 今天購買力770億日元的結果。

還有其他的日本大名的收入狀況, 部分大名是不僅僅有土地稅, 還有礦山貿易等收入的。 所以收入要更高一些。 最後出來的是猴子---最終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

也是侵略朝鮮的元兇, 他的收入是怎麼樣呢?

18歲時跟隨織田信長, 當雜役, 收入是0, 不過有免費提供的食宿, 到26歲成為統領100人的足輕大將,年收入到了800萬日元, 37歲時成為統治近江的領主, 收入到了12億日元。 果然是屌絲逆襲典範。

最後他接替被刺的織田信長,成為日本權力最大的人的時候,收入是1900億日元。

在這裡我想起當年明月嘲笑日本戰國是一群村長打架的事情,在網上一直爭議不斷,當年明月的明史水準還算不錯,但對於日本歷史的評價卻是不公平的。

為什麼?我們同樣可以把日本大名們的收入換成大明的銀兩來看看,這些“村長”年收入是多少。

根據東北師範大學論文《江戶時代年貢米的商品化及其後果》,一石米是180.5公升,或者150公斤,和明朝的單位相同。

根據明代長江下游或江南的平均米價,每石約值銀九錢四分多點,但在邊境省份春天青黃不接時米價往往為秋收時的兩倍,或將近三倍。比如1558年大學士嚴嵩等說:“近聞大同頗熟,銀一兩可得米九鬥。……若延至來春二三月時,米價騰貴,銀三兩才可得米一石耳。”(白銀價值波動著這麼大,所以有錢人要買田,跟今天物價上漲越快買房子的越多一個道理)

所以織田信長的每年77萬石糧食,如果在 明朝江南換成白銀,大致是72萬兩,而要是在1558年的大同邊鎮春季缺米的時候就相當於231萬兩了!

當然,這筆收入不僅僅要供養自己家人,還要供養自己的僕從,直屬家臣,私人軍隊,修築城堡等等,但相比起來還是很寬裕的,因為明朝的福王在洛陽修王府,費銀也不過是28萬兩白銀。明朝王爺級別的年收入一般也就是在幾萬兩而已。

這並不是說日本就比明朝富裕,明朝僅算農業稅的話就有近兩千萬石。但這些只有很少部分能用到實際的供養軍隊上。

日本當時的戰爭體制下動員能力和財政汲取能力比明朝中央政府強,因此日本能出動包括後勤人員在內的30萬人進攻朝鮮,而萬曆時代以後的明朝卻很少組織超過15萬人的軍事行動的原因。(薩爾滸之戰實際明軍在10萬人以下)

最後他接替被刺的織田信長,成為日本權力最大的人的時候,收入是1900億日元。

在這裡我想起當年明月嘲笑日本戰國是一群村長打架的事情,在網上一直爭議不斷,當年明月的明史水準還算不錯,但對於日本歷史的評價卻是不公平的。

為什麼?我們同樣可以把日本大名們的收入換成大明的銀兩來看看,這些“村長”年收入是多少。

根據東北師範大學論文《江戶時代年貢米的商品化及其後果》,一石米是180.5公升,或者150公斤,和明朝的單位相同。

根據明代長江下游或江南的平均米價,每石約值銀九錢四分多點,但在邊境省份春天青黃不接時米價往往為秋收時的兩倍,或將近三倍。比如1558年大學士嚴嵩等說:“近聞大同頗熟,銀一兩可得米九鬥。……若延至來春二三月時,米價騰貴,銀三兩才可得米一石耳。”(白銀價值波動著這麼大,所以有錢人要買田,跟今天物價上漲越快買房子的越多一個道理)

所以織田信長的每年77萬石糧食,如果在 明朝江南換成白銀,大致是72萬兩,而要是在1558年的大同邊鎮春季缺米的時候就相當於231萬兩了!

當然,這筆收入不僅僅要供養自己家人,還要供養自己的僕從,直屬家臣,私人軍隊,修築城堡等等,但相比起來還是很寬裕的,因為明朝的福王在洛陽修王府,費銀也不過是28萬兩白銀。明朝王爺級別的年收入一般也就是在幾萬兩而已。

這並不是說日本就比明朝富裕,明朝僅算農業稅的話就有近兩千萬石。但這些只有很少部分能用到實際的供養軍隊上。

日本當時的戰爭體制下動員能力和財政汲取能力比明朝中央政府強,因此日本能出動包括後勤人員在內的30萬人進攻朝鮮,而萬曆時代以後的明朝卻很少組織超過15萬人的軍事行動的原因。(薩爾滸之戰實際明軍在10萬人以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