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程咬金,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此圖為網路配圖

程咬金(589年-665年), 原名咬金, 字義貞, 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西南)人。 唐朝開國大將。

據史書記載, 隋朝末年, 隋煬帝楊廣統治殘暴,

驕奢荒淫, 連年大興土木, 不斷對外用兵, 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蕪, 民不聊生, 最終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起義後, 義軍相繼發展到百余支之多, 每支義軍少則數百人多至10余萬, 但規模都不是很大, 同時也沒有政治目標, 基本上是流動作戰, 四處搶掠。 程咬金為此聚集鄉里豪傑共保鄉里, 以備義軍。 經過七個年頭戰爭磨煉, 農民起義軍由小到大、由弱變強, 逐漸克服地域觀念, 散而複聚, 走向聯合。 至大業十三年左右, 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三支強有力的起義軍, 即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 竇建德、劉黑闥領導的河北義軍和杜伏威、輔公柘領導的江淮義軍。

到了此時, 程咬金這種地方的自保勢力已經無法維持下去,

此後程咬金改名為程知節, 最後投奔了瓦崗軍李密部。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 隋洛陽守將王世充挑選精銳兵馬2萬余人, 馬2000餘匹, 架起三座橋, 以便與瓦崗軍決戰。 李密擺陣迎戰王世充, 程知節領內馬軍, 與李密安營在北邙山上, 單雄信則領外馬軍, 安營在偃師城北。 王世充部隊到達後, 立即派出數百騎兵攻打單雄信。 李密派程知節和裴行儼前去支援。 裴行儼率先沖向敵陣, 結果中流矢墜馬。 程知節前去營救, 立殺數人, 王世充軍稍退, 他乘機抱起裴行儼撤退。 由於載了兩個人, 程知節的戰馬負擔過重, 被王世充軍追上。 程知節不忍將裴行儼丟下, 結果被一槊刺中, 此戰, 由於李密指揮不利, 瓦崗軍包括程知節和裴行儼在內,
共十余員驍將遭受重創, 實力大損。 不久, 李密戰敗降唐, 瓦崗義軍失敗。

瓦崗軍失敗後, 程知節和秦叔寶及許多將領因走投無路, 而降于王世充。 王世充得到程知節後, 對他很好。 雖然如此, 但是二人皆不滿王世充。 於是兩人開始找機會離開王世充。 武德二年(619年)閏二月十九日, 王世充率部進犯唐朝谷州, 王世充任命程知節為將軍。 王世充與唐軍交戰于九曲。 程知節、秦叔寶、吳黑闥、牛進達等都帶兵上陣, 率幾十個親信騎馬向西跑了一百來步, 然後下馬向王世充行禮, 隨即投奔投奔唐軍。 王世充不敢追逼。

二人歸唐後, 唐高祖李淵讓他們跟隨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久聞二人之名, 十分尊重他們, 任命程知節為秦王府左三統軍,

秦叔寶則為馬軍總管。 從此, 程知節在李世民手下作戰, 每次作戰都奮勇爭先。 因功封為宿國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