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民國了·西安(1)潼關以西,為什麼是清廷的後路

現在是辛亥年, 南方的革命黨人舉事, 而且成燎原之勢。 這倒跟老祖宗當年的設想差不多。 但東北依然回不去, 京師的達官貴人, 多是奔天津租界, 或者再轉船去上海租界。 可是, 朝廷在江山未全失之前, 就流亡租界, 未免說不過去。 向西是一個選擇。

1900年庚子事變, 西太后、光緒帝“兩宮西狩”, 跑到西安貓了一年多, 後來成功地通過談判回到北京, 搞起了新政。

西安

自滿清入關以來, 一定有個巨大的恐懼時時盤踞在滿人心頭:漢人那麼多, 有一天造起反來, 我們怎麼辦?為此清廷在各個大的省會都築了滿城, 八旗兵丁分駐。 又不准關內的漢人隨意向關外遷徙, 要保留那一片“龍興之地”。

那時當然不會有人想到連鄭成功都打不過的西洋人, 會鬧出這麼大的陣仗。

第二次鴉片戰爭, 咸豐帝“北狩”到了承德木蘭圍場。 這應該就是滿洲人往關外退卻的設計線路,

先到承德, 如果情況不妙, 就由此回關外根據地去。

咸豐皇帝

八國聯軍圍困北京, 東、北、南三面都幾乎被封死, 只有往西走比較活動。 況且此時的東北, 正在日俄的覬覦之中, 誰敢往那方去?

於是一路向西, 從太原到西安。 曾有消息說八國聯軍還打算進攻山西,

流亡清廷也動過再往西走去蘭州的念頭。

現在是辛亥年, 南方的革命黨人舉事, 而且成燎原之勢。 這倒跟老祖宗當年的設想差不多。

但東北依然回不去, 京師的達官貴人, 多是奔天津租界, 或者再轉船去上海租界。 可是, 朝廷在江山未全失之前, 就流亡租界, 未免說不過去。

向西是一個選擇。

按照良弼為首的宗社黨意見, 一旦京師告危, 隆裕太后與宣統皇帝大可以效法庚子故智, 西去長安甚至蘭州, 保住潼關以西, 至少可以成一種苟安局面。

宗社黨這樣想是有道理的。 潼關以西, 主要是陝甘兩省, 而前陝甘總督, 正是鐵杆保守派升允。 此人于舉國滔滔高唱立憲新政之際, 竟然上書朝廷, 阻撓立憲, 被視為國內封疆大吏中保守第一人,

攝政王載灃為了表示皇室的立憲決心, 於1911年6月23日將升允“開缺”, 這也是清廷立憲以來處分大員職位最高者。

升允

不對吧?武昌事變後僅十二天, 10月22日, 陝西新軍便在西安起義, 陝西與湖南同日, 並列成為第一個回應湖北宣告獨立的省份, 清廷咋還敢打潼關以西的主意呢?

你這個娃娃不懂事, 那陝西雖然光復咧, 但不能算真的獨立咧。

為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