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英國人評出了美國最好的21位年輕小說家,還為他們出了本特刊【好奇心日報】

26 日, 英國著名文學雜誌《格蘭塔》(Granta)評選出了當代最好的 21 位美國年輕小說家( 40 歲以下)。 他們的小說都將出現在該雜誌第 139 期的特刊上。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 雖然這些作家比較年輕, 但他們中的一些人在商業上已經取得了成功。 比如 Garth Risk Hallberg 在 2013 年就獲得了一份價值 200 萬美元的圖書合同。 這本名為《火城》(City on Fire)的小說去年才剛剛出版。

Yaa Gyasi 的小說《歸家》(Homegoing)在倫敦書展上也賣到了七位數。 《歸家》這本書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介紹過, 小說描繪了一對因為 18 世紀販奴而相隔迦納和美國兩地的家族的故事。 它的靈感來源於 Gyasi 在大二時首度返回故鄉時的所見所聞。 對於這本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榜首作品, 書評人 Michiko Kakutani 如此評價:感謝 Gyasi 那本能般的敘事天賦, 這本書讓讀者們對奴隸制的野蠻現實和世代相傳的情感傷害有了深刻的認識。

來自:Granta

Emma Cline 也簽訂了一份三本書總共 200 萬美元的合同, 第一本《女孩》(The Girls)去年已經出版。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介紹過, 小說以 60 年代的嬉皮美國為背景, 由一個現在已經年屆中年的前嬉皮女孩 Evie 為敘事者, 從她口中來回憶及講述當年 14 歲的她曾經貼身參與一個嬉皮公社的故事。

除了商業上的成功, 另一些小說家則獲得或者入選了眾多獎項。

比如 Ottessa Moshfegh 的小說《愛琳》( Eileen )就曾入選過 2016 年布克獎的初選名單。 小說講述了一個沒有朋友, 沒有過男朋友, 整日在外喝酒的女孩 Eileen Dunlop 的懸疑驚悚故事。 Chinelo Okparanta 則因自己的女同性戀小說兩次獲得過 Lambda 文學獎。 這一文學獎專門頒發給 LGBT 作品。 Ben Lerner 和 Dinaw Mengestu 兩人獲得過麥克亞瑟天才獎。

來自:亞馬遜

其中, Anthony Marra 的小說《生命如不朽繁星》(A Constellation of Vital Phenomena)獲得過 2014 年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及北美獨立書商年度首作獎。 小說講述了車臣的三個人跨越十年的故事。 他們分別是父親被蘇俄士兵帶走的小女孩、小女孩的老鄰居和醫院的女外科醫生。

Karan Mahajan 的《小炸彈聯盟》(The Association of Small Bombs)入圍了去年的美國國家圖書獎, 也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好書。 《紐約時報》稱, 小說開篇, 喀什米爾人在德里的集市製造了一場恐怖襲擊事件。 隨後, 他講述了受這場襲擊影響的人的生活, 其中包括失去年輕兒子的 Deepa 和 Vikas Khurana 夫婦、年輕兒子的朋友且在襲擊中受傷的 Mansoor, 而 Mansoor 則漸漸產生政治激進主義的想法。 正如敘事所揭示的是, 炸彈過後, 沒有什麼能復原, 包括我們的人性、政治,

甚至信仰。

來自:亞馬遜

與此類似, Lauren Groff 的《命運與狂怒》(Fates and Furies)和 Jesse Ball 的《治癒自殺》(A Cure for Suicide)也入圍過美國國家圖書獎(2015)。 《命運與狂怒》講述了一對夫妻的故事。 丈夫 Lotto 由演員成功轉型為劇作家, 他的成功源於他善於偽裝自己。 而他優秀又神秘的妻子 Mathilde 更是一位好“演員”。 Lauren Groff 通過這個故事試圖探討幸福婚姻是否能夠和謊言並存的問題。《治癒自殺》則是由一個玩笑似的思維實驗逐漸演變為對痛苦與創傷治癒的深思。這本反烏托邦小說以檢察官與原告之間的對話開篇,講述原告重新學習如何與人交流,融入社會的過程等。

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去年十一的“推薦一些好書”專題中,書評人 Btr 還推薦了 Jesse Ball 的新作《如何及為何縱火》(How to Set a Fire and Why)。“在浸淫著創意寫作班氣息、小說追求厚重的美國文壇,Jesse Ball 是個不折不扣的‘怪’叔叔。(他)以簡約的筆法、獨特的敘事聲音和詭異的情節圈出了屬於自己的 cult 粉”,Btr 在文章中寫道。

來自:亞馬遜

《格蘭塔》雜誌這一評選每隔十年舉辦一次,今年則是第三次年輕美國小說家的專題。在 1996 年的評選中,現在被很多人熟知的 Sherman Alexie 、 Lorrie Moore 和 Elizabeth McCracken 就在榜單上。而2007年的評選中,則包括 Daniel Alarcón 、 Karen Russell 、 Gary Shteyngart 和李翊雲等。

與《格蘭塔》的評選類似,《紐約客》也舉辦過年輕小說家的評選。最近一次評選是在 2010 年。當年, Nicole Krauss 、 David Bezmozgis 、 Philipp Meyer 和李翊雲都曾上榜。再上一次則是1999年,入選的有如今早已成名的邁克爾·夏邦(Michael Chabon)和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等。

《格蘭塔》雜誌是一本始於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類雜誌,創刊於 1889 年的劍橋大學。 1970 年,《格蘭塔》因資金等原因停刊。 1979 年,兩個劍橋大學的美國留學生比爾•巴福特和喬納森•萊維對當時文壇沉悶的氛圍很不滿。為了撼動既有的文學格局,便接手《格蘭塔》,以季刊的形式重新出版。

這份雜誌重點關注年輕作家,希望“成為英國文化的先鋒”,“讓讀者免于沉悶”。所以,像今天知名的伊恩•麥克尤恩、薩爾曼•拉什迪、保羅•奧斯特、紮蒂•史密斯等作家的文學生涯,都是從《格蘭塔》起步。

來自:Granta附:《格蘭塔》雜誌評選的美國最好的21位年輕小說家名單

Jesse Ball

Halle Butler

Emma Cline

Joshua Cohen

Mark Doten

Jen George

Rachel B. Glaser

Lauren Groff

Yaa Gyasi

Garth Risk Hallberg

Greg Jackson

Sana Krasikov

Catherine Lacey

Ben Lerner

Karan Mahajan

Anthony Marra

Dinaw Mengestu

Ottessa Moshfegh

Chinelo Okparanta

Esmé Weijun Wang

Claire Vaye Watkins

題圖為 Emma Cline ,來自:emmacline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Lauren Groff 通過這個故事試圖探討幸福婚姻是否能夠和謊言並存的問題。《治癒自殺》則是由一個玩笑似的思維實驗逐漸演變為對痛苦與創傷治癒的深思。這本反烏托邦小說以檢察官與原告之間的對話開篇,講述原告重新學習如何與人交流,融入社會的過程等。

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去年十一的“推薦一些好書”專題中,書評人 Btr 還推薦了 Jesse Ball 的新作《如何及為何縱火》(How to Set a Fire and Why)。“在浸淫著創意寫作班氣息、小說追求厚重的美國文壇,Jesse Ball 是個不折不扣的‘怪’叔叔。(他)以簡約的筆法、獨特的敘事聲音和詭異的情節圈出了屬於自己的 cult 粉”,Btr 在文章中寫道。

來自:亞馬遜

《格蘭塔》雜誌這一評選每隔十年舉辦一次,今年則是第三次年輕美國小說家的專題。在 1996 年的評選中,現在被很多人熟知的 Sherman Alexie 、 Lorrie Moore 和 Elizabeth McCracken 就在榜單上。而2007年的評選中,則包括 Daniel Alarcón 、 Karen Russell 、 Gary Shteyngart 和李翊雲等。

與《格蘭塔》的評選類似,《紐約客》也舉辦過年輕小說家的評選。最近一次評選是在 2010 年。當年, Nicole Krauss 、 David Bezmozgis 、 Philipp Meyer 和李翊雲都曾上榜。再上一次則是1999年,入選的有如今早已成名的邁克爾·夏邦(Michael Chabon)和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等。

《格蘭塔》雜誌是一本始於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類雜誌,創刊於 1889 年的劍橋大學。 1970 年,《格蘭塔》因資金等原因停刊。 1979 年,兩個劍橋大學的美國留學生比爾•巴福特和喬納森•萊維對當時文壇沉悶的氛圍很不滿。為了撼動既有的文學格局,便接手《格蘭塔》,以季刊的形式重新出版。

這份雜誌重點關注年輕作家,希望“成為英國文化的先鋒”,“讓讀者免于沉悶”。所以,像今天知名的伊恩•麥克尤恩、薩爾曼•拉什迪、保羅•奧斯特、紮蒂•史密斯等作家的文學生涯,都是從《格蘭塔》起步。

來自:Granta附:《格蘭塔》雜誌評選的美國最好的21位年輕小說家名單

Jesse Ball

Halle Butler

Emma Cline

Joshua Cohen

Mark Doten

Jen George

Rachel B. Glaser

Lauren Groff

Yaa Gyasi

Garth Risk Hallberg

Greg Jackson

Sana Krasikov

Catherine Lacey

Ben Lerner

Karan Mahajan

Anthony Marra

Dinaw Mengestu

Ottessa Moshfegh

Chinelo Okparanta

Esmé Weijun Wang

Claire Vaye Watkins

題圖為 Emma Cline ,來自:emmacline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