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撫順人民廣播電臺的發展歷程

一、建置與設施

1985年, 撫順人民廣播電臺隸屬撫順市廣播電視局, 與局及撫順電視臺合署辦公。 台址在撫順市迎賓街二段2號。

民國31年、《迎接1953年中國人民三大任務講座》(1953年2月辦)、《憲法學習專題》(1954年6月25日辦)、《政治經濟學廣播講座》(1955年11月21日辦)、《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專題》(1957年10月14日辦)等等。 《廣播講座》內容主要是配合黨的中心工作, 通俗講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此節目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停辦, 1981年3月恢復為固定性節目, 僅1984-1985年就播出各類內容講座280講。

《廣播雜誌》節目創辦於1960年11月, 是一個教育性、知識性、趣味性兼備的以知識性為主的節目。

主要是傳播科學文化知識, 進行愛國主義、共產主義教育。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 《廣播雜誌》受到批判, 粉碎“四人幫”後, 撥亂反正, 1979年5月15日恢復這個節目, 處理好普及與提髙、廣雜與系統性、短與長等關係, 把節目辦得生動形象、短小活潑。 1985年, 《廣播雜誌》分解為《科學與生活》、《文體生活》等幾個小欄目。

《文明家庭》創辦於1981年3月, 設有《教育子女》、《待人接客》、《鄰里關係》、《文明家風》、《茶餘飯後》、《老人樂園》、《父母修養》、《夫妻之間》、《育兒常識》等專欄。

3、文藝節目 撫順電臺建台初期, 文藝節目占全天播出節目總時間的39%, 主要有京劇、歌曲、教唱歌曲、曲藝、詩朗誦等, 絕大部分節目在播音室直接演播, 也有部分唱片。 1951年部分節目開始錄音播出。

1958年廣播事業大發展, 文藝廣播時間增加, 至1959年, 文藝廣播時間已占全天播出節目總時間的55%。 “文化大革命”時期, 文藝節目大為減少, 節目形式和內容單調。 粉碎“四人幫”後, 恢復開辦了《文藝百花園》、《聽眾點播》、《少年兒童藝術宮》、《每週一歌》、《評書連播》等, 同時還錄製了廣播劇、廣播小說、長書、電影剪輯等文藝節目, 有多部在全國、省、市獲獎。 1984年4月, 撫順電臺舉辦了徵集優秀歌曲活動, 入選的優秀歌曲陸續在電臺《每週一歌》中播出, 對普及撫順市優秀歌曲活動起了推動作用。

八十年代, 王梅雲(左四)同其他編輯進行業務學習

4、服務節目 撫順電臺開辦的服務類節目有《節目預告》、《天氣預報》、《廣播體操》、《廣播與聽眾》、廣告等。 《廣告》節目創辦於1950年, 當時稱《工商廣告》, 1959年改名為《為聽眾服務》, “文化大革命”期間停辦。 1979年1月10日恢復, 稱《天氣預報和廣告》, 內容以影劇廣告為主, 同時播送少量商業資訊。 1981年單獨開辦《廣告》節目, 每日3次, 每次5分鐘。 自1985年起每日播出4次廣告, 從為本市服務逐漸發展到面向全國。

1984年, 撫順電臺編排製作的配樂廣播《嘉陵牌摩托車好》, 在全國《廣告》節目評比中被評為優秀廣告節目;同年編排製作的快板廣告《介紹毛氈製品》, 在全國《廣告》節目評比中獲一等獎。

三、機構與職工隊伍

1.機構 撫順人民廣播電臺是撫順市廣播電視局所屬單位, 是中共撫順市委領導的新聞宣傳機關。

撫順電臺的前身是撫順新華廣播電臺, 1949年改稱撫順人民廣播電臺。 當時由中共撫順市委領導, 同時受東北人民廣播電臺(區台)領導。

1973年4月6日, 成立撫順市廣播事業局, 同電臺一套機構, 實行局、台合一體制。 1979年3月1日, 組建撫順人民廣播電臺編輯委員會, 行使黨委和行政領導職權, 仍為市廣播事業局下屬單位, 1983年7月18日, 市廣播事業局改為廣播電視局,

繼續實行局、台合一體制。

至1985年末, 歷屆台長(局長兼台長〉及主持工作的副台長有田蔭(女)、劉銘(女)、洛曉(女)、楊光、李軍、王克林、高福元、費允譜、於占鼇、陶千。

八十年代, 位於迎賓路的撫順人民廣播電臺

2.職工隊伍 1949年撫順電臺初創時只有工作人員3人(播音員2人、技術人員1人)。 1950年5月新台建成後,增至18人。1958年全台實有工作人員69人。1973年成立廣播事業局後,全台119人。1983年改為廣播電視局時,包括局機關、電視臺在內共189人,1985年增至231人,其中撫順電臺為111人。

1950年5月新台建成後,增至18人。1958年全台實有工作人員69人。1973年成立廣播事業局後,全台119人。1983年改為廣播電視局時,包括局機關、電視臺在內共189人,1985年增至231人,其中撫順電臺為111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