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耐克上黑榜,國產品牌的機會來了?

央視2017年3•15晚會上, 耐克被曝光:號稱“最好的籃球鞋”氣墊消失, 新買的這雙鞋後跟只有實心橡膠底, 或涉嫌虛假宣傳。 執法部門也已連夜奔赴耐克中國總部調查。

把產品進行區別對待, 這種帶有歧視性的做法, 很多跨國企業都有先例。 很多作為耐克擁躉的消費者, 恐怕此刻都有了“粉絲轉黑”的心理。 耐克不僅要陷入一段時間的危機公關中, 更是要面臨著很多消費群體忠誠度的重建。

對於國產運動品牌商家而言, 耐克此次上黑榜, 是否意味著“攻城掠地”的機會來了呢?答案或許並不肯定。 “氣墊門”對耐克造成的負面影響,

和讓三星傷筋動骨的手機“爆炸門”不同。 畢竟, 三星是長時間找不到手機爆炸原因才處於極端被動, 而“氣墊門”是耐克主動為之。 以耐克的市場反應敏感度而言, 在內部資訊溝通順暢的情況下, “補鍋”的工作隨即啟動。 留給對手, 尤其是國產品牌的對手的時間顯然並不多。

更為關鍵的是, 此次事件的主角——zoom air氣墊, 是屬於絕對的核心科技。 很多消費者也是沖著“獨此一家”的體驗感去買單。 國產品牌在這方面, 已有長足進步, 但離行業技術的金字塔尖還有一段距離。 尷尬的是, 也是因為核心技術的不自信, 很多國產品牌主動放棄了運動鞋高端領域, 繼而轉身到入門級產品的市場。 這種博取數量的定位, 前期是可以佔據份額,

但越往後發展, 會感到話語權的弱勢。 現在, 消費者如果給耐克投了否決票的話, 保不齊原有的消費群體會把重心橫向轉移到其他的國外品牌上, 而並非是把購買力投向性價比更高的國產品牌。

除了關鍵部件的核心技術需要加強外, 國產品牌還需要加強市場搏擊的全天候性, 要有在優勢占盡的情況下能取得戰果的實力。 去年CBA賽場上的易建聯“丟鞋風波”, 雖然得到了不少同情分, 但最受傷還就是CBA贊助商的國產品牌。 易建聯背後的品牌贊助商耐克, 反而因為這個事件獲得了大量的關注流量。 此次, “氣墊門”事件讓耐克陷入了不利境地, 但這個市場的高段位選手, 並不會立于危牆之下, 行銷、廣告等傳統強項也將入場救火。

這也給國產品牌一個現場學習的機會, 看看一個商業強者是如何扭轉局勢, 也算是“師夷長技以制夷”。

文/謝偉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