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知識科普2:影響中國的公主有哪些?看看你都知道嗎(下)

接上篇:

7、

梁公主, 隋湣皇后

姓名:蕭美娘

丈夫:楊廣

影響力:★★★★★

蕭美娘, 西梁孝明帝蕭巋嫡長女, 母張惶後。

本文第一位五星級公主登場!

她是中國歷史上, 最能魅惑眾生的絕色公主。

她是中國歷史上, 佔據重要一席的傳奇皇后。

她的一生, 波瀾壯闊, 她的一生, 顛沛流離。

她以自己的容顏和才華, 迷倒了六位亂世君王!

她的是非功過, 留與後人說。

8、

隋樂平公主, 周天元大皇后

姓名:楊麗華

丈夫:宇文贇

影響力:★★★

楊麗華, 隋文帝楊堅嫡長女, 母獨孤伽羅。 隋煬帝之姐。 北周宣帝嫡妻。

573年, 北周武帝宇文邕為皇太子宇文贇納娶楊麗華為皇太子妃。 578年, 宇文贇即皇帝位, 是為北周宣帝, 冊封楊麗華為皇后。

579年, 宇文贇傳位給太子宇文闡, 自稱天元皇帝, 立楊麗華為天元皇后。 不久, 宇文贇又先後立宇文闡生母朱滿月為天皇後, 妃子元樂尚為天右皇后, 陳月儀為天左皇后, 與楊麗華一起為四位皇后。

580年, 宇文贇下令在諸位皇后的封號中都加上“大”字。 楊麗華為天元大皇后, 朱滿月為天大皇后, 元樂尚為天右大皇后, 陳月儀為天左大皇后。 三月, 又立妃子尉遲熾繁為天中大皇后, 與楊麗華等五後並立。

楊麗華性格柔順, 不妒忌, 所以其他四位皇后以及後宮中的九嬪、侍禦等都喜愛並敬重她。

宇文贇後來昏庸暴虐更加嚴重, 喜怒失常, 曾經無故責備楊麗華, 想強加給她罪名。 但是楊麗華舉止安詳, 言語態度沒有曲撓服軟的表示, 所以宇文贇十分憤怒, 於是賜楊麗華死罪, 逼令她自殺。 楊麗華的母親獨孤伽羅聞訊後, 急忙進宮, 為楊麗華求情, 以至叩頭流血, 楊麗華才免於一死。

580年, 宇文贇去世, 宇文闡尊楊麗華為皇太后, 居住在弘聖宮。 當初, 宇文贇生病, 命令楊麗華的父親楊堅到宮中侍候陪伴。 等到宇文贇病危, 劉昉、鄭譯等人乘機假傳旨意任命楊堅輔佐朝政。 楊麗華開始雖然沒有參與此事, 但因為繼位的宇文闡年幼, 擔心大權落入其他家族, 對自己不利,

得知劉昉、鄭譯等人已經傳達此詔令, 心中十分高興。 楊麗華後來瞭解到她的父親楊堅有異心, 心中很不滿, 在言辭神態中表現出來。

581年, 楊堅篡奪北周天下, 建立隋朝, 是為隋文帝, 楊麗華一時無法接受, 對此更加憤恨。 隋文帝雖不能責備她, 但心中對她很愧疚。

586年, 隋文帝封楊麗華為樂平公主。 後來隋文帝商量將楊麗華改嫁, 楊麗華堅決不同意, 於是此事作罷。

楊麗華與宇文贇的女兒宇文娥英, 到了婚嫁的年齡, 其外祖父隋文帝下旨為她選婿, 奉皇帝的命令到弘聖宮聚集, 等待相女婿的貴公子弟, 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人。 楊麗華親自在帷帳之中, 讓參加選婿的貴公子弟們做自我介紹, 並試他們的技藝。 選不中的, 就讓他們出去。

到幽州總管李崇之子李敏入試時, 被楊麗華相中, 選為女婿。 楊麗華對李敏說:“我把天下都給了皇上, 只有一個女婿, 我當為你求柱國之職。 皇上如授你當別的官, 你千萬別致謝應承。 ”最後隋文帝果然授任李敏為柱國。

609年, 楊麗華跟隨弟弟隋煬帝楊廣巡幸張掖時, 在河西去世, 時年四十九。 臨終前向隋煬帝囑託說:“我沒兒子, 惟有一女。 我不怕死, 只是深深憐愛女兒和女婿。 我現有的食邑, 乞求轉賜給李敏。 ”隋煬帝答應了她, 後將她與宇文贇合葬在定陵。

9、

唐平陽公主

姓名:李秀甯

丈夫:柴紹

影響力:★★★★★★★

平陽昭公主,唐高祖李淵第三女,唯一嫡女,母竇後。李世民姐。

中國公主史上,最重要的朝代,必定是唐朝。而被唐朝公主們頂禮膜拜的人物,非平陽莫屬。

大唐平陽昭公主,中國公主史上最高高在上的女神!

揭杆而起,攻克長安,這是何等的蓋世功勞!

她是中國封建史上,唯一一個由軍隊為其舉殯的女子。更有“娘子關”等許多傳說。

10、

唐高陽公主

姓名:李玲

丈夫:房遺愛

影響力:★★★★

高陽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七女。

高陽公主雖是庶出,但有寵于太宗,深得太宗喜愛。下嫁名臣房玄齡次子房遺愛,恃寵嬌縱。

婚後,高陽公主與和尚辯機私通。辯機,少懷高蹈之節,容貌俊秀英颯,氣宇不凡,15歲時剃髮出家,駐長安西北的金城坊會昌寺。幫助玄奘翻譯經文,撰成《大唐西域記》一書。後因高陽公主相贈之金寶神枕失竊,禦史庭審之時發案上奏,唐太宗怒而刑以腰斬,並殺公主奴婢數十人,高陽公主非常怨恨。唐太宗駕崩後,高陽公主,哭容不哀。

高陽公主曾讓掖庭令陳玄運在禁宮之內伺候她向鬼神祈福問祥,並且推演星宿的排位,這在封建社會,是何等的大逆不道!

653年,高陽公主欲奪房遺愛兄長房遺直所繼承的官爵,誣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禮,經長孫無忌審理,與其夫房遺愛意圖擁立荊王李元景謀反事泄,唐高宗賜其自盡。這次大案,被稱為高宗朝第一大案:皇室勳貴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高陽公主夫婦、巴陵公主夫婦、名將薛萬徹等均被賜死,江夏王李道宗、九江公主被流放死,房玄齡家族幾乎被清洗殆盡。

先是出軌高僧辯機,後又主持謀反,害死了大一片權貴。高陽公主親手掀開了大唐公主的覆雨翻雲之路!

11、

唐文成公主,吐蕃贊蒙

姓名:李雪雁

吐蕃名:甲木薩

丈夫:松贊干布

影響力:★★★★★★

文成公主,據說是江夏王李道宗之女。

634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馮德遐出使吐蕃。松贊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絕。由於當時吐谷渾王諾曷缽入唐朝見,吐蕃特使回來後便告訴松贊干布,聲稱唐朝拒絕這個婚約是由於吐谷渾王從中作梗。

638年,松贊干布遂藉口吐谷渾從中作梗,出兵擊敗吐谷渾、黨項、白蘭羌,直逼唐朝松州,揚言若不和親,便率兵大舉入侵唐朝。牛進達率領唐軍先鋒部隊擊敗了吐蕃軍,松贊干布大懼,在唐將侯君集率領的唐軍主力到達前,退出吐谷渾、黨項、白蘭羌,遣使謝罪,再次請婚,派大論薛祿東贊前往長安正式求婚。

相傳,祿東贊攜帶黃金5000兩以及大量珠寶,率領求婚使團請婚。不料,天竺、格薩、大食、霍爾的國王也派了使者求婚,他們均希望迎娶賢慧的文成公主。唐太宗決定讓婚使們比賽智慧,誰勝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這便是歷史上的“六試婚使”

第一試:綾緞穿九曲明珠,即將一根柔軟的綾緞穿過明珠的九曲孔眼。

第二試:辨認一百匹騍馬和一百匹馬駒的母子關係。

第三試:規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內喝完一百壇酒,吃完一百隻羊,還要把羊皮揉好。

第四試:交給使臣們松木一百段,分辨其根和梢。

第五試:夜晚出入皇宮不迷路。

第六試:辨認公主。

祿東贊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的一一破解了難題,贏得了最終的勝利。於是,唐太宗將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

641年,江夏王李道宗持節護送文成公主進藏。松贊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謁見李道宗,行子婿之禮。之後與公主同返邏些,為公主築城、修建宮室。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間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由於文成公主的博學多能,對吐蕃國的開化影響很大,不但鞏固了唐朝的西陲邊防,更把漢民族的文化傳播到西藏,西藏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營養得以長足發展。

650年,松贊干布逝世,文成公主繼續在吐蕃生活達30年,致力於加強唐朝和吐蕃的友好關係。她熱愛藏族同胞,深受百姓愛戴。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故事,以及推進藏族文化的功績,至今仍以戲劇、壁畫、民歌、傳說等形式在漢藏民族間廣泛傳播。文成公主在藏傳佛教中,被認為是綠度母的化身。

如今,文成公主已經成為了一個永恆的文化形象,在中國歷代公主中,佔據了無比顯赫的地位。

12、

唐太平公主

姓名:李令月

丈夫:薛紹、武攸暨

影響力:★★★★★★

李令月,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最小的孩子。

太平公主8歲時,以替已經去世的外祖母祈福為名,出家為道,“太平”乃是她的道號。但她一直住在宮中,直到吐蕃派使者前來求婚,點名要娶太平公主。李治便修建了太平觀讓她入住,正式出家,以此避免和親。

681年,太平公主約16歲時,下嫁唐高宗的嫡親外甥,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兩人婚後生活安定。

688年,因為薛顗參與唐宗室李沖的謀反,牽連到薛紹,但薛紹本人並沒有參加這次謀反,但武則天仍下令將薛顗處死,薛紹杖責一百,餓死獄中。當時太平公主最小的兒子才剛滿月。事後,武則天為了安慰女兒,打破唐公主食封不過三百五十戶的慣例,將她的封戶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戶。

不久,武則天曾打算將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給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罷。

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武則天為了讓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暨,處死了武攸暨的妻子。婚後太平公主替武攸暨生下兩個兒子、兩個女兒。武攸暨性格謹慎謙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間,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並曾將自己中意的男寵進獻給母親武則天(即蓮花六郎張昌宗)。

太平公主“喜權勢”,武則天認為她長相,性格都像自己,常與之商議政事,但武則天生前從不讓太平公主將她參與政事的事情外泄。太平公主畏懼母親,因而行事比較收斂,對外只大肆裝修府邸,購買別業。武則天時期,太平公主見諸史書的建樹只有為自衛而剷除來俊臣勢力這一件。太平公主本人雖是武家兒媳,卻一直是李家的擁護者。

701年,二張因進讒言害死了兩家的嫡系繼承人而同時得罪武李兩家。

702年,李顯、李旦與太平公主聯名表奏,請封張昌宗為王,為武則天拒絕,改封二張為國公。但不久後的703年,張昌宗誣告魏元忠與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禮丞高戩,引起武則天大怒,將魏高二人下獄。二張與太平公主及李家的關係徹底破裂。

705年,李家的擁護者、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誅殺二張,逼武則天遜位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由於參與誅殺二張兄弟有功,而受封“鎮國太平公主”,其兄李旦封“安國相王”,開府,封五千戶。

李顯復位之後,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幕前,積極參政。她受到李顯的尊重,李顯曾特地下詔免她對皇太子李重俊、長寧公主等人行禮。中宗朝,韋後與安樂公主亂權,唯懼太平公主多謀善斷。

707年,太子李重俊謀反。安樂公主與宗楚客想趁機陷害太平公主與相王李旦兄妹,遂誣告他們與太子同謀,因主審官禦史中丞蕭至忠對李顯流淚進諫,“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忍一弟一妹,而讓人羅織罪名殘害嗎!”太平公主與李旦而得以倖免於難,但太平公主與安樂公主的敵對已明顯白熱化。

710年,李顯被韋後與安樂公主毒死。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試圖在韋後與皇族之間謀取平衡,但宗楚客與韋後同黨商議,改相王李旦為太子太師,架空了李旦,打破了這一平衡。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簡與劉幽求一起參與了李隆基等誅殺韋後的行動,清除了韋氏同黨,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相王李旦復位,是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勞而晉封萬戶,為中國歷代公主權勢之頂峰。

太平公主屢立大功後,權勢地位更加顯赫重要,李旦經常同她商量大政方針,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李旦坐一起談;有時她沒去上朝謁見,李旦會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徵求她的意見。每當宰相們奏事的時候,李旦就要詢問:“這件事曾經與太平公主商量過嗎?”接下來還要問道:“與三郎商量過嗎?”在得到宰相們肯定的答覆之後,李旦才會對宰相們的意見表示同意。三郎指的是皇太子李隆基。凡是太平公主想幹的事,李旦沒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遷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話,其餘經過她的舉薦而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士人更是不可勝數。由於太平公主的權勢甚至超過了李旦,所以對她趨炎附勢的人數不勝數。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簡三人都受封為王。太平公主的田產園林遍佈于長安城郊外各地,她家在收買或製造各種珍寶器物時,足跡遠至嶺表及巴蜀地區,為她運送這類物品的人不絕于路。太平公主在日常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也處處模仿宮廷的排場。

太平公主認為太子李隆基還很年輕,因而起初並未把太子放在心上;不久之後又因懼怕太子的英明威武,轉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長期保住現有的權勢地位。太平公主屢次散佈流言,聲稱“太子並非皇帝的嫡長子,因此不應當被立為太子。”

711年,太平公主同益州長史竇懷貞等結成同黨,想加害于太子李隆基,便指使她的女婿唐邀請韋安石到自己的家中來,韋安石堅決推辭,沒有前往。李旦曾經秘密地召見韋安石,對他說:“聽說文武百官全都傾心歸附太子,您應當對此多加留意。”韋安石回答說:“陛下從哪裡聽到這種禍國之言呢!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主意。太子為宗廟社稷立下了大功,而且一向仁慈明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實,希望陛下不要被讒言所迷惑。”李旦聽過這話之後十分驚異地說:“朕明白了,您不要再提這件事了。”當時太平公主正在簾後偷聽他們談話,事後便散佈各種流言蜚語對韋安石橫加陷害,想把他逮捕下獄嚴加審訊,多虧了郭元振的救助才得以倖免。

太平公主還曾乘輦車在光範門內攔住宰相,暗示他們應當改立皇太子,在場的宰相們全都大驚失色。宋璟大聲質問道:“太子為大唐社稷立下了莫大的功勞,是宗廟社稷的主人,公主為什麼突然提出這樣的建議呢!”

712年,太平公主指使一個懂天文曆法的人向李旦進言說:“彗星的出現標誌著將要除舊佈新,再說位於天市垣內的帝座以及心前星均有變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應當登基即位。”李旦說:“將帝位傳給有德之人,以避免災禍,我的決心已定。”太平公主和同黨都極力諫阻,認為這樣做不行,李旦說:“中宗皇帝在位時,一群奸佞小人專擅朝政,上天屢次用災異來表示警告。朕當時請求中宗選擇賢明的兒子立為皇帝以避免災禍,但中宗很不高興,朕也因此而擔憂恐懼以至於幾天吃不下飯。朕怎麼能夠對中宗可以勸他禪位,對自己卻不能做到這一點呢!”於是在八月傳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713年,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的勢力專擅朝政,與李隆基發生尖銳的衝突,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門下,文臣武將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太平公主與同黨一起圖謀廢掉唐玄宗,此外,太平公主又與宮女元氏合謀,準備在進獻給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

不久,魏知古告發太平公主發動叛亂,李隆基決定率先下手誅除太平公主集團。初三,李隆基通過王毛仲調用閑廄中的馬匹以及禁兵三百餘人發動政變,斬殺太平公主同黨。太平公主逃入山寺,直到事發三天以後才出來,被李隆基下詔賜死在她自己的家中。

一代風雲人物,就此隕落,留給後人無盡的傳說。

唐平陽公主

姓名:李秀甯

丈夫:柴紹

影響力:★★★★★★★

平陽昭公主,唐高祖李淵第三女,唯一嫡女,母竇後。李世民姐。

中國公主史上,最重要的朝代,必定是唐朝。而被唐朝公主們頂禮膜拜的人物,非平陽莫屬。

大唐平陽昭公主,中國公主史上最高高在上的女神!

揭杆而起,攻克長安,這是何等的蓋世功勞!

她是中國封建史上,唯一一個由軍隊為其舉殯的女子。更有“娘子關”等許多傳說。

10、

唐高陽公主

姓名:李玲

丈夫:房遺愛

影響力:★★★★

高陽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七女。

高陽公主雖是庶出,但有寵于太宗,深得太宗喜愛。下嫁名臣房玄齡次子房遺愛,恃寵嬌縱。

婚後,高陽公主與和尚辯機私通。辯機,少懷高蹈之節,容貌俊秀英颯,氣宇不凡,15歲時剃髮出家,駐長安西北的金城坊會昌寺。幫助玄奘翻譯經文,撰成《大唐西域記》一書。後因高陽公主相贈之金寶神枕失竊,禦史庭審之時發案上奏,唐太宗怒而刑以腰斬,並殺公主奴婢數十人,高陽公主非常怨恨。唐太宗駕崩後,高陽公主,哭容不哀。

高陽公主曾讓掖庭令陳玄運在禁宮之內伺候她向鬼神祈福問祥,並且推演星宿的排位,這在封建社會,是何等的大逆不道!

653年,高陽公主欲奪房遺愛兄長房遺直所繼承的官爵,誣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禮,經長孫無忌審理,與其夫房遺愛意圖擁立荊王李元景謀反事泄,唐高宗賜其自盡。這次大案,被稱為高宗朝第一大案:皇室勳貴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高陽公主夫婦、巴陵公主夫婦、名將薛萬徹等均被賜死,江夏王李道宗、九江公主被流放死,房玄齡家族幾乎被清洗殆盡。

先是出軌高僧辯機,後又主持謀反,害死了大一片權貴。高陽公主親手掀開了大唐公主的覆雨翻雲之路!

11、

唐文成公主,吐蕃贊蒙

姓名:李雪雁

吐蕃名:甲木薩

丈夫:松贊干布

影響力:★★★★★★

文成公主,據說是江夏王李道宗之女。

634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馮德遐出使吐蕃。松贊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絕。由於當時吐谷渾王諾曷缽入唐朝見,吐蕃特使回來後便告訴松贊干布,聲稱唐朝拒絕這個婚約是由於吐谷渾王從中作梗。

638年,松贊干布遂藉口吐谷渾從中作梗,出兵擊敗吐谷渾、黨項、白蘭羌,直逼唐朝松州,揚言若不和親,便率兵大舉入侵唐朝。牛進達率領唐軍先鋒部隊擊敗了吐蕃軍,松贊干布大懼,在唐將侯君集率領的唐軍主力到達前,退出吐谷渾、黨項、白蘭羌,遣使謝罪,再次請婚,派大論薛祿東贊前往長安正式求婚。

相傳,祿東贊攜帶黃金5000兩以及大量珠寶,率領求婚使團請婚。不料,天竺、格薩、大食、霍爾的國王也派了使者求婚,他們均希望迎娶賢慧的文成公主。唐太宗決定讓婚使們比賽智慧,誰勝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這便是歷史上的“六試婚使”

第一試:綾緞穿九曲明珠,即將一根柔軟的綾緞穿過明珠的九曲孔眼。

第二試:辨認一百匹騍馬和一百匹馬駒的母子關係。

第三試:規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內喝完一百壇酒,吃完一百隻羊,還要把羊皮揉好。

第四試:交給使臣們松木一百段,分辨其根和梢。

第五試:夜晚出入皇宮不迷路。

第六試:辨認公主。

祿東贊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的一一破解了難題,贏得了最終的勝利。於是,唐太宗將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

641年,江夏王李道宗持節護送文成公主進藏。松贊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謁見李道宗,行子婿之禮。之後與公主同返邏些,為公主築城、修建宮室。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間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由於文成公主的博學多能,對吐蕃國的開化影響很大,不但鞏固了唐朝的西陲邊防,更把漢民族的文化傳播到西藏,西藏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營養得以長足發展。

650年,松贊干布逝世,文成公主繼續在吐蕃生活達30年,致力於加強唐朝和吐蕃的友好關係。她熱愛藏族同胞,深受百姓愛戴。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故事,以及推進藏族文化的功績,至今仍以戲劇、壁畫、民歌、傳說等形式在漢藏民族間廣泛傳播。文成公主在藏傳佛教中,被認為是綠度母的化身。

如今,文成公主已經成為了一個永恆的文化形象,在中國歷代公主中,佔據了無比顯赫的地位。

12、

唐太平公主

姓名:李令月

丈夫:薛紹、武攸暨

影響力:★★★★★★

李令月,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最小的孩子。

太平公主8歲時,以替已經去世的外祖母祈福為名,出家為道,“太平”乃是她的道號。但她一直住在宮中,直到吐蕃派使者前來求婚,點名要娶太平公主。李治便修建了太平觀讓她入住,正式出家,以此避免和親。

681年,太平公主約16歲時,下嫁唐高宗的嫡親外甥,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兩人婚後生活安定。

688年,因為薛顗參與唐宗室李沖的謀反,牽連到薛紹,但薛紹本人並沒有參加這次謀反,但武則天仍下令將薛顗處死,薛紹杖責一百,餓死獄中。當時太平公主最小的兒子才剛滿月。事後,武則天為了安慰女兒,打破唐公主食封不過三百五十戶的慣例,將她的封戶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戶。

不久,武則天曾打算將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給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罷。

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武則天為了讓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暨,處死了武攸暨的妻子。婚後太平公主替武攸暨生下兩個兒子、兩個女兒。武攸暨性格謹慎謙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間,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並曾將自己中意的男寵進獻給母親武則天(即蓮花六郎張昌宗)。

太平公主“喜權勢”,武則天認為她長相,性格都像自己,常與之商議政事,但武則天生前從不讓太平公主將她參與政事的事情外泄。太平公主畏懼母親,因而行事比較收斂,對外只大肆裝修府邸,購買別業。武則天時期,太平公主見諸史書的建樹只有為自衛而剷除來俊臣勢力這一件。太平公主本人雖是武家兒媳,卻一直是李家的擁護者。

701年,二張因進讒言害死了兩家的嫡系繼承人而同時得罪武李兩家。

702年,李顯、李旦與太平公主聯名表奏,請封張昌宗為王,為武則天拒絕,改封二張為國公。但不久後的703年,張昌宗誣告魏元忠與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禮丞高戩,引起武則天大怒,將魏高二人下獄。二張與太平公主及李家的關係徹底破裂。

705年,李家的擁護者、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誅殺二張,逼武則天遜位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由於參與誅殺二張兄弟有功,而受封“鎮國太平公主”,其兄李旦封“安國相王”,開府,封五千戶。

李顯復位之後,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幕前,積極參政。她受到李顯的尊重,李顯曾特地下詔免她對皇太子李重俊、長寧公主等人行禮。中宗朝,韋後與安樂公主亂權,唯懼太平公主多謀善斷。

707年,太子李重俊謀反。安樂公主與宗楚客想趁機陷害太平公主與相王李旦兄妹,遂誣告他們與太子同謀,因主審官禦史中丞蕭至忠對李顯流淚進諫,“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忍一弟一妹,而讓人羅織罪名殘害嗎!”太平公主與李旦而得以倖免於難,但太平公主與安樂公主的敵對已明顯白熱化。

710年,李顯被韋後與安樂公主毒死。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試圖在韋後與皇族之間謀取平衡,但宗楚客與韋後同黨商議,改相王李旦為太子太師,架空了李旦,打破了這一平衡。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簡與劉幽求一起參與了李隆基等誅殺韋後的行動,清除了韋氏同黨,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相王李旦復位,是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勞而晉封萬戶,為中國歷代公主權勢之頂峰。

太平公主屢立大功後,權勢地位更加顯赫重要,李旦經常同她商量大政方針,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李旦坐一起談;有時她沒去上朝謁見,李旦會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徵求她的意見。每當宰相們奏事的時候,李旦就要詢問:“這件事曾經與太平公主商量過嗎?”接下來還要問道:“與三郎商量過嗎?”在得到宰相們肯定的答覆之後,李旦才會對宰相們的意見表示同意。三郎指的是皇太子李隆基。凡是太平公主想幹的事,李旦沒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遷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話,其餘經過她的舉薦而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士人更是不可勝數。由於太平公主的權勢甚至超過了李旦,所以對她趨炎附勢的人數不勝數。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簡三人都受封為王。太平公主的田產園林遍佈于長安城郊外各地,她家在收買或製造各種珍寶器物時,足跡遠至嶺表及巴蜀地區,為她運送這類物品的人不絕于路。太平公主在日常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也處處模仿宮廷的排場。

太平公主認為太子李隆基還很年輕,因而起初並未把太子放在心上;不久之後又因懼怕太子的英明威武,轉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長期保住現有的權勢地位。太平公主屢次散佈流言,聲稱“太子並非皇帝的嫡長子,因此不應當被立為太子。”

711年,太平公主同益州長史竇懷貞等結成同黨,想加害于太子李隆基,便指使她的女婿唐邀請韋安石到自己的家中來,韋安石堅決推辭,沒有前往。李旦曾經秘密地召見韋安石,對他說:“聽說文武百官全都傾心歸附太子,您應當對此多加留意。”韋安石回答說:“陛下從哪裡聽到這種禍國之言呢!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主意。太子為宗廟社稷立下了大功,而且一向仁慈明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實,希望陛下不要被讒言所迷惑。”李旦聽過這話之後十分驚異地說:“朕明白了,您不要再提這件事了。”當時太平公主正在簾後偷聽他們談話,事後便散佈各種流言蜚語對韋安石橫加陷害,想把他逮捕下獄嚴加審訊,多虧了郭元振的救助才得以倖免。

太平公主還曾乘輦車在光範門內攔住宰相,暗示他們應當改立皇太子,在場的宰相們全都大驚失色。宋璟大聲質問道:“太子為大唐社稷立下了莫大的功勞,是宗廟社稷的主人,公主為什麼突然提出這樣的建議呢!”

712年,太平公主指使一個懂天文曆法的人向李旦進言說:“彗星的出現標誌著將要除舊佈新,再說位於天市垣內的帝座以及心前星均有變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應當登基即位。”李旦說:“將帝位傳給有德之人,以避免災禍,我的決心已定。”太平公主和同黨都極力諫阻,認為這樣做不行,李旦說:“中宗皇帝在位時,一群奸佞小人專擅朝政,上天屢次用災異來表示警告。朕當時請求中宗選擇賢明的兒子立為皇帝以避免災禍,但中宗很不高興,朕也因此而擔憂恐懼以至於幾天吃不下飯。朕怎麼能夠對中宗可以勸他禪位,對自己卻不能做到這一點呢!”於是在八月傳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713年,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的勢力專擅朝政,與李隆基發生尖銳的衝突,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門下,文臣武將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太平公主與同黨一起圖謀廢掉唐玄宗,此外,太平公主又與宮女元氏合謀,準備在進獻給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

不久,魏知古告發太平公主發動叛亂,李隆基決定率先下手誅除太平公主集團。初三,李隆基通過王毛仲調用閑廄中的馬匹以及禁兵三百餘人發動政變,斬殺太平公主同黨。太平公主逃入山寺,直到事發三天以後才出來,被李隆基下詔賜死在她自己的家中。

一代風雲人物,就此隕落,留給後人無盡的傳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