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法國三體護衛艦非常先進,卻很難被軍方採納

XWind-4000一經亮相, 就引發了人們極大的好奇心, 因為它的外形實在是太科幻了。 它採用三體穿浪設計, 體現了法國對艦艇研發的獨到見解。 那麼, 這種護衛艦概念究竟有何特別的地方?其前途如何?本文將為大家進行分析。

源於更新換代需求

法國在海軍艦艇設計上有著自己相當獨到的見解,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全隱身化護衛艦——“拉法葉”級, 該級艦最早在艦體上徹底考慮降低各種信號, 降低艦體低可偵測性設計的護衛艦, 也對後來世界各國艦艇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隱身成為最重視的艦艇技術指標之一。

各國新設計的艦艇開始趕流行般地引用隱身技術, 而這些隱身技術無論是在抑制雷達、紅外線或聲噪信號等方面大多脫離不了拉法葉級所採用的技術範疇。

“拉法葉”級護衛艦是與“花月”級遠洋護衛艦幾乎同時服役的,

都被法國海軍列為“二等護衛艦”序列, 其作戰任務主要是擔負廣大的法國海外領地與專屬經濟區的巡邏敦睦, 維護法國的海外利益。 因此, 和“花月”級相同, 這兩型艦艇並不需要高強度的正規作戰能力, 僅配置極簡單的船電與武裝, 主要功能包括近距離反水面、少量的遠距離反水面能力以及最低限度的防空能力, 而且不具備任何反潛能力。

但是“拉法葉”級護衛艦雖然隱身性能突出, 但是針對其需要擔負的上述這些任務, 卻並不如“花月”級來得實在, 粗短肥胖的“花月”級擁有“拉法葉”級無法比擬的遠洋性、穩定性、耐波性和適居性。 所以在之後的服役歷程中, “花月”級頻繁穿梭在法國各個海外領地之間, 而“拉法葉”級的露臉次數則少得多。

對於海軍艦艇來說, 服役一代、研製一代、退役一代是很重要的節奏, 不然就會造成某型艦艇服役時間過長甚至造成艦船隊伍的空窗。 2010年後, “花月”級和“拉法葉”級也將要服役到二十多年了, 綜合來看DCNS集團在展會上推出的新型艦艇設計方案, “追風”(Gowind)系列有些略小, 難以擔負長時間的遠洋任務。 而FREMM-NG系列護衛艦則是主力護衛艦的艦型, 同樣不適合海外巡邏任務。 正當人們詫異的時候, 在2014年的歐洲海軍展上, DCNS集團首次亮相了一款四千噸級的新型護衛艦設計概念。

新護衛艦概念非常科幻

這一新型護衛艦被稱為XWind-4000型, 一經亮相就引發了人們極大的好奇心, 因為它的外形實在是太科幻了。 XWind-4000的艦體與美國海軍“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相似,

採用三體穿浪設計, 但是艦首設計相較於“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採用了更極端的斜角式刀型劈浪艦首。

法國認為這一艦首設計能在像北大西洋此類惡劣海況中仍讓艦艇維持高航速, 減輕海浪衝擊船艏導致結構疲勞問題。 上層建築也經過大幅度切削式隱身處理, 艦體前部因為隱身的大幅度內傾設計導致空間狹小, 因此前部的艦橋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一個狹長的形狀。 後半部分的三體設計卻極大的彌補了上層結構不足的缺點。 上層結構向後外擴, 顯得十分寬敞。 這也使後甲板能夠容納兩架直升機並排停放, 兩個相互獨立的直升機庫提高了損管水準。

動力系統。 XWind-4000沿用了FREMM歐洲多工護衛艦的成熟配置——柴燃聯合推進系統, 而且在推進裝置上採用了和南非“勇敢”級護衛艦相同的傳統螺旋槳+噴水推進相結合的方式, 兩部柴油發電機帶動的電動機驅動雙軸五葉片可變距螺旋槳(CPP)推進器, 燃氣輪機則直接驅動一具位於艦尾中央的噴水推進器。 燃氣輪機配合噴水推進能夠帶來良好的加速性和高速性,柴電帶動的螺旋槳能夠給予XWind-4000充足的續航力和靜音性。

武器配置。艦首主炮為一門“遠程對地打擊”艦炮,與“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AGS艦炮相似。從其外形上判斷應該不屬於法意“地平線”和FREMM採用的義大利奧托·梅臘拉公司的產品。這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FREMM法國版在設計階段曾經提出使用法國陸軍“凱撒”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火炮系統上艦充當FREMM對地型的主炮這一想法。陸軍用自行榴彈炮上艦已有先例,2005年德國為驗證陸基大口徑火炮艦上操作強化艦艇岸轟能力的可行性,HDW就與萊茵金屬合作將完整的PzH-2000自行榴彈炮炮塔直接固定在德國海軍“薩克森“級護衛艦的主炮位和直升機甲板上。

XWind-4000還安裝有五組垂直發射系統,三組安裝在艦首主炮後方,艦尾直升機庫兩側分別還一有組。艦首分別為兩組四聯裝“席爾瓦”A70垂直發射裝置和一組十六聯裝“席爾瓦”A35垂直發射裝置,艦尾直升機庫兩側的也是四聯裝席爾瓦垂直發射裝置。“席爾瓦”A70應該裝填的是海軍巡航導彈(MdCN)和“紫菀”系列中遠端防空導彈,“席爾瓦”A35發射裝置裝填米卡近程防空導彈。

雷達船電。XWind-4000將各類雷達系統近可能的平板陣列化,和其他的電磁與探測系統一起整合進艦橋上方的封閉式結構當中,最大化的減少外露天線,寬大的上層建築也能為電子設備提供全面的球形覆蓋。DCNS宣稱XWind-4000還採用新一代作戰中心和新一代艦橋作為本艦戰鬥管理與人機交互系統。新一代作戰中心大量採用商業化的高性能處理器,針對非對稱任務,例如巡邏、反海盜等進行程式優化,將戰鬥系統和艦船管理平臺虛擬化,在新一代艦橋多塊高清顯示幕上投放出來各種資訊。同時,該艦橋還將採用VR技術和IPAD一樣的觸控式螢幕技術,使操作更加直觀化、方便化。VR技術在艦橋無死角地顯示艦船周圍球面環境,使人員視線不再受制於艦橋舷窗或局部偵測儀器的視野。

其他方面,XWind-4000在艦體後部也擁有一個類似於“花月”級的大型載荷艙,容納各類物資或補給物品,高度的自動化應用也使得該艦艦員維持在六十人以下的規模,這也使得該艦能在無補給的情況下擁有50天左右的自持力。直升機庫兩側的位置可以像上述那樣安裝“席爾瓦”垂直發射裝置,也是一個多工模組,可以更換各類武器模組,以應對多樣化的作戰任務。

然而,實際上DCNS對於XWind-4000的設計能否被法國海軍所採用也並沒抱著太大的希望,因為太多設計以現代的目光來看略顯超前。據採訪XWind-4000更多的是作為DCNS的技術概念展示艦,展示DCNS集團近年來在未來艦艇發展上所做的探索與理念,不過到“拉法葉”級退役的20世紀20年代以後,XWind-4000也許會成為非常值得一試的護衛艦設計。

燃氣輪機配合噴水推進能夠帶來良好的加速性和高速性,柴電帶動的螺旋槳能夠給予XWind-4000充足的續航力和靜音性。

武器配置。艦首主炮為一門“遠程對地打擊”艦炮,與“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AGS艦炮相似。從其外形上判斷應該不屬於法意“地平線”和FREMM採用的義大利奧托·梅臘拉公司的產品。這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FREMM法國版在設計階段曾經提出使用法國陸軍“凱撒”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火炮系統上艦充當FREMM對地型的主炮這一想法。陸軍用自行榴彈炮上艦已有先例,2005年德國為驗證陸基大口徑火炮艦上操作強化艦艇岸轟能力的可行性,HDW就與萊茵金屬合作將完整的PzH-2000自行榴彈炮炮塔直接固定在德國海軍“薩克森“級護衛艦的主炮位和直升機甲板上。

XWind-4000還安裝有五組垂直發射系統,三組安裝在艦首主炮後方,艦尾直升機庫兩側分別還一有組。艦首分別為兩組四聯裝“席爾瓦”A70垂直發射裝置和一組十六聯裝“席爾瓦”A35垂直發射裝置,艦尾直升機庫兩側的也是四聯裝席爾瓦垂直發射裝置。“席爾瓦”A70應該裝填的是海軍巡航導彈(MdCN)和“紫菀”系列中遠端防空導彈,“席爾瓦”A35發射裝置裝填米卡近程防空導彈。

雷達船電。XWind-4000將各類雷達系統近可能的平板陣列化,和其他的電磁與探測系統一起整合進艦橋上方的封閉式結構當中,最大化的減少外露天線,寬大的上層建築也能為電子設備提供全面的球形覆蓋。DCNS宣稱XWind-4000還採用新一代作戰中心和新一代艦橋作為本艦戰鬥管理與人機交互系統。新一代作戰中心大量採用商業化的高性能處理器,針對非對稱任務,例如巡邏、反海盜等進行程式優化,將戰鬥系統和艦船管理平臺虛擬化,在新一代艦橋多塊高清顯示幕上投放出來各種資訊。同時,該艦橋還將採用VR技術和IPAD一樣的觸控式螢幕技術,使操作更加直觀化、方便化。VR技術在艦橋無死角地顯示艦船周圍球面環境,使人員視線不再受制於艦橋舷窗或局部偵測儀器的視野。

其他方面,XWind-4000在艦體後部也擁有一個類似於“花月”級的大型載荷艙,容納各類物資或補給物品,高度的自動化應用也使得該艦艦員維持在六十人以下的規模,這也使得該艦能在無補給的情況下擁有50天左右的自持力。直升機庫兩側的位置可以像上述那樣安裝“席爾瓦”垂直發射裝置,也是一個多工模組,可以更換各類武器模組,以應對多樣化的作戰任務。

然而,實際上DCNS對於XWind-4000的設計能否被法國海軍所採用也並沒抱著太大的希望,因為太多設計以現代的目光來看略顯超前。據採訪XWind-4000更多的是作為DCNS的技術概念展示艦,展示DCNS集團近年來在未來艦艇發展上所做的探索與理念,不過到“拉法葉”級退役的20世紀20年代以後,XWind-4000也許會成為非常值得一試的護衛艦設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