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2017年新能源汽車大環境市場分析

2016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分析

2016年, 我國汽車產量2800萬輛以上, 世界第一, 自主品牌汽車發展態勢良好, 但在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仍處於追趕階段, 中國企業很難進入到世界知名車企的供應鏈體系, 我國傳統汽車產業是典型的大而不強, 而新能源汽車領域和國外差距相對較小。 2016年,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51.7萬輛, 累計產量97萬輛以上, 產量世界領先。

我國汽車年度產量和增速 萬輛

我國新能源汽車年度累計產量 輛

截止到2016年底, 我國累計生產純電動汽車75.1萬輛, 混合動力汽車22.2萬輛。 目前, 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還主要集中在限購城市, 北京只推廣純電動, 上海以混合動力為主, 新能源乘用車將向其他限購城市傳導, 量大且增速快。 現有新能源客車主要集中在城市公交和公司班車領域, 多個城市明確規定, 未來新增的公車大部分或全部是新能源汽車, 城市公交市場的滲透率接近26%新能源客車將小幅增長。 在城市用專用車領域只有純電動車型, 且處於起步階段, 未來替代空間最大。

我國新能源汽車年度產量 輛

我國新能源汽車預計產量 萬輛

新能源汽車未來產業分析

新能源積分市場交易將給新能源車企帶來額外的經濟效益。 如果以每分5000元計算, 2018-2020年新能源積分將給新能源車企帶來1-2.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的額外收益, 略低於2019-2020年國家補貼。 結合補貼退坡進程, 新能源車企將在2018年獲得3.5-6.9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的高額回報, 達到未來5年的峰值。 且根據所需積分測算, 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需求量約為95萬輛, 同比增速高達77%, 預計2018 年新能源積分將會相對緊缺, 新能源乘用車搶裝潮或將出現。

騙補短期影響新能源客車需求, 長期利好行業發展。 新能源客車之前的補貼政策大幅度高於其它車型補貼額度, 甚至遠高出車企生產新能源客車的電池成本,

套利空間的存在激勵了車企騙補、謀補行為。 而經過2016年一年從騙補調查到處罰結果落定, 行業秩序開始恢復規範, 全年客車整體銷量增速有所下滑, 但從長遠角度利好行業發展, 並且中長期來看電動化仍是趨勢。

專用車政策空窗期結束, 未來將成為新增增長點。 自2016年初核查騙補開始, 新能源專用車政策就陷入了停擺狀態, 全年時間內的專用車訂單多是停留在協定層面, 車企承擔了庫存積壓與資金鏈壓力, 直至2016年12月2日發佈的第四批推廣目錄中首次包含了176款純電動物流車, 意味著制約新能源專用車推廣的政策變數的最終落實, 月底第五批目錄落地進一步解決專用車庫存積壓以及車企合法銷售問題。 隨著產業政策的逐步落地,電動專用車型已被納入補貼目錄,內生需求將得到釋放,新能源專用車市場2017年有望迎來高速增長。

未來新能源乘用車有望受益於積分制長效機制,保守預測2020年前CAGR將達近40%以上,新能源客車成長高峰已過,未來產銷將保持相對平穩水準,而新能源專用車有望受益於補貼目錄落地以及物流車等電動化替換開始,2017年起有望進入快速成長期,預計2020年前CAGR有望近30%。綜合來看,2017-2020年新能源汽車總產量保守預計為70萬輛、103萬輛、147萬輛和204萬輛,CAGR可達40%。而受益于未來新能源車產銷量的增長,2017-2020 年中 游 車用動力電池需求量 有望達到 為35GWh 、48GWh 、69GWh 和96GWh , 而受益于乘用車 、 物流車爆發與客車三元滲透,三元電池需求量有望達到17GWh 、29GWh 、47GWh 和71GWh ,高於電池行業整體增速。

隨著產業政策的逐步落地,電動專用車型已被納入補貼目錄,內生需求將得到釋放,新能源專用車市場2017年有望迎來高速增長。

未來新能源乘用車有望受益於積分制長效機制,保守預測2020年前CAGR將達近40%以上,新能源客車成長高峰已過,未來產銷將保持相對平穩水準,而新能源專用車有望受益於補貼目錄落地以及物流車等電動化替換開始,2017年起有望進入快速成長期,預計2020年前CAGR有望近30%。綜合來看,2017-2020年新能源汽車總產量保守預計為70萬輛、103萬輛、147萬輛和204萬輛,CAGR可達40%。而受益于未來新能源車產銷量的增長,2017-2020 年中 游 車用動力電池需求量 有望達到 為35GWh 、48GWh 、69GWh 和96GWh , 而受益于乘用車 、 物流車爆發與客車三元滲透,三元電池需求量有望達到17GWh 、29GWh 、47GWh 和71GWh ,高於電池行業整體增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