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打仗常說百萬大軍,那麼真的有一百萬嗎?只是吹牛而已

在中國古代, 作戰部隊其實分三種:一種為戰兵, 顧名思義就是負責作戰的部隊;一種為輔兵, 平時負責輜重, 押運糧草, 守備據點, 戰時為預備隊;最後就是民壯, 負責轉運糧草, 修建營寨, 開山搭橋的。

戰兵

所以有時候古代人喜歡把輔兵和民壯的數目也拉入軍隊總數, 說起來好像是幾十萬, 甚至是上百萬, 但真正打仗的時候, 其實也就幾萬人在一起廝殺。 絕大部分, 什麼百萬大軍, 其實都是號稱的, 超過十萬就取虛數百萬了, 這是古人常用伎倆。

輔兵

我們中國人打仗, 很多時候都是相互試探, 最後決戰的時候不過是前期試探的成果累積, 很少有一戰而定戰局的。 這個時候, 幾十萬人的作用就是將統帥腦海中的戰略思想轉化為實際應用。 你用車懸我用魚鱗;你側面山谷設下伏兵, 我就左軍偷襲你後方輜重;你設下九層防禦, 我就引兵後撤再在半路設下伏兵......其實真正在局部戰場上拼殺, 可能就是幾千號人, 或者是上萬人左右。

所以從常識上講, 不是兵越多就代表越好, 這關係到後勤壓力, 而且作戰時隊形難以保證。 就像袁紹十萬大軍的糧草堆積如山, 不僅目標非常明顯, 而且當曹操率領精銳曹軍發起突襲時,
袁軍就難以抵擋, 烏巢的軍糧瞬間化為烏有。 戚繼光編練的新軍只有3千人, 卻能夠威震天下, 百戰百勝。

戚家軍

還有像李自成那樣拖家帶口的流民, 幾十萬人馬也不是沒有可能, 只不過其中的戰鬥人員可能連十分之一都沒有。 石達開圍寶慶時連婦孺都算在內號稱五十萬大軍,

天天為籌集糧餉而發愁, 結果被幾千騎兵從大營的西頭一直殺到東頭, 如入無人之境。 這種仗打的確是幾十萬人, 只不過那不是兵, 具體是什麼我也說不上。 炮灰好歹要上第一線送人頭, 他們這種家屬都是窩後面觀光了。 編數位也就是嚇唬下煞筆可以, 對面看見你帶了這麼多女人在大營後面, 說不定反而士氣更高了, 這都有可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