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細思極恐:友友用車黯然離場將不是業界孤例?

3月16日晚, 在上海長陽穀五角場高新技術產業園的汽車人頻道直播間, 圍繞分時租賃的主題訪談如期舉行。 這一次, 翔說汽車沙龍將主題定為“誰殺死了友友用車?”

近日, 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平臺——友友用車正式宣佈停擺, 據稱受困於之前簽署的投資款項未能如期到位。 友友用車是2015年下半年從P2P轉型為新能源車分時租賃的, 經過1年半之後仍然難逃黯然出局的際遇。

對此, 業內主流輿論指向了資源獲取和整合能力的欠缺, 認為分時租賃運營者如果沒有車企或政府背景都將很難存活。 與此同時, 3月初, EVCARD上海機場高鐵交通樞紐網點正式啟動, 繼續在規模化的道路上高歌猛進, 是否, 唯有規模化才能實現盈利?為進一步探討此中真意, 電動頭條網也來到直播現場, 與訪談嘉賓互動溝通。

品質出行專家包軍在回答主持人張翔博士的提問時, 提出了他對友友用車出局原因的理解。 包軍認為, 除了資金不到位, 停車位運維成本居高不下, 取車、還車應用場景不理想等, 都是友友用車平臺難以為繼的要因所在。 而這種種影響因素, 無不與業界輿論所指“資源獲取和整合能力”息息相關。 如此一來, 令筆者細思極恐的是,

分時租賃運營商中面臨與友友用車同樣困局的應該不在少數, 難不成大家都將血本無歸?那豈不是及早離場的玩家反而“早死早超生”?分時租賃的市場前景還值得期待麼?

另一位嘉賓戴菁莪, 曾在汽車租賃和汽車共用領域深度歷練、現任360金融首席行銷官, 表示並不太看好分時租賃的產業發展。 他認為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 仍將是傳統租車模式為主導, 分時租賃企業難以做大, 只有那些能精准定位高密度需求區域且確保有效運營管理的企業才能實現贏利。

“未來分時租賃如能成為主導租車模式, 可能要等到無人駕駛技術成熟、智慧行車普及之時”, 戴菁莪補充道。 包軍則結合上海的情況分析說,

上海對分時租賃的潛在需求頗為強勁, 這是考慮到分時租賃的客戶定位是一次使用里程為20公里至50公里的群體。

據稱, 在滬車輛約有1/3掛外地牌, 其中大部分的擁有者是滬籍人士。 這一群體長期在滬生活工作, 對汽車分時租賃的需求將不斷走強。 “未來汽車共用的主要商業模式是分時租賃, 而不是P2P模式。 ”包軍堅信, 共用經濟下的親民運價和不斷優化的客戶體驗, 將有很強的生命力。

包軍曾就分時租賃模式創新為電動頭條網撰文“抛磚引玉系列”, 闡述如何層層擊破分時租賃的痛點。 這一次他進一步剖析, 稱如能成功做好銜接, 將客戶的取車距離控制在200米到500米之間, 必將為分時租賃打開快速發展通道。 也即, 調用社會司機資源“擺渡”分時租賃車,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隨借隨還”。

而在這一場景中, 賺取傭金的“司機端”變身為另一種意義上的“用戶端”, 為客戶無縫對接“隨借隨還”的司機端也是客戶群, 只是他們用車不需要付錢, 反而接受小額報酬。 這樣的設計無非是為了降低車輛“待機”率, 包軍特別提請相關運營商注意, 租賃Y車牌僅有8年“職場壽命”, 能否延長汽車的有效租賃時間, 決定了運營商的生存空間, 進而才是能否盈利、盈利多少的問題。

筆者當晚離開長陽谷產業園時,園內燈火通明,SANDBOX眾創空間周邊仍有創業者的身影穿梭。說起來友友用車的創業團隊絕非弱旅,最初的核心創始人中的幾位分別出自BAT,如果這樣的團隊無法創業成功,似乎側面佐證分時租賃的運營管理時下面臨的巨大挑戰。

不管怎樣,在對友友用車的黯然離場頗感遺憾的同時,筆者也想表達心中的一份敬意。出行環境和模式不斷優化、升級的滾滾浪潮中,總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也總有一批做出了可貴嘗試與創新的先行者卻並沒能熬過寒冬,迎接春風拂面。但願,他們的披荊斬棘並沒有白費。

筆者當晚離開長陽谷產業園時,園內燈火通明,SANDBOX眾創空間周邊仍有創業者的身影穿梭。說起來友友用車的創業團隊絕非弱旅,最初的核心創始人中的幾位分別出自BAT,如果這樣的團隊無法創業成功,似乎側面佐證分時租賃的運營管理時下面臨的巨大挑戰。

不管怎樣,在對友友用車的黯然離場頗感遺憾的同時,筆者也想表達心中的一份敬意。出行環境和模式不斷優化、升級的滾滾浪潮中,總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也總有一批做出了可貴嘗試與創新的先行者卻並沒能熬過寒冬,迎接春風拂面。但願,他們的披荊斬棘並沒有白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