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我的父親韓複榘》簽名版,2013中國影響力圖書,中華書局一版一印

點上方“周海濱微說”關注, 看更多有姿態地說!

內容簡介

韓複榘是一個“名人”, 除了他的經歷帶有一定傳奇色彩外, 更多地是因為社會上至今流傳著許多關於他的笑話,

說他沒文化, 是大老粗。 真實的韓複榘是怎樣一個人呢?

本書整體再現了國民黨陸軍上將韓複榘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 介紹了他的個人生活, 對子女的教育, 與各方三字, 往往被寫作讀作‘韓複渠’。 又比如他是河北人, 但因為在山東發跡, 所以往往被認為是山東人。 至於說他大老粗沒文化的笑話, 他在軍隊中本是抄寫出身, 如果真像傳說的那樣, 他又如何官列二級上將?怎麼想都不合邏輯。 ”周海濱說。

帶著好奇, 2011年4月, 周海濱敲開了韓子華在北京天通苑的家門。 今年4月, 韓子華口述、周海濱執筆的《我的父親韓複榘》出版, 首印2萬冊, 並將於本月繼續加印。

替張宗昌背“沒文化”的黑鍋

東方早報: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關於韓複榘的段子?

周海濱:最重要的原因是, 他確實沒有抗日, 臨陣脫逃, 導致大家都對他很反感。 韓子華說他父親被蔣介石誘殺後, 蔣介石的御用文人造了很多謠言, 編了很多笑話。 這些段子並不僅僅是民間流傳, 還進入了文藝作品, 比如劉寶瑞的相聲《韓青天》, 講韓複榘演講裡有“沒來的請舉手”“懂七八個國家的英文”“行人都靠右走, 那左邊留給誰呢?”之類的說法, 是為了突出軍閥的素質低下, 但都安在了韓複榘身上。 而侯寶林也有《關公戰秦瓊》的相聲, 諷刺了瞎指揮的領導, 說因為自己是山東人的原因, 韓複榘和他父親一定要讓山東人秦瓊戰勝關公。 而相聲在當時民間的影響力、傳播力是極強的。

但韓複榘並不是山東人, 是河北灞縣人, 這說明我們在還沒有瞭解一個人的時候, 就給他貼了標籤。 韓複榘的文化修養其實是很高的, 大連大學師範學院原名譽院長于植元曾說過他跟侯寶林提過要改《關公戰秦瓊》, 認為韓複榘雖是軍閥, 但也是學者。 他的古文字學、音韻學的修養很深, 詩寫得好, 字也不錯。 而梁漱溟也評價他“對儒家哲學極為讚賞, 且讀過一些孔孟理學之作, 並非完全一介武夫”。 但因為是“軍閥”, 所以就似乎必須要跟沒文化聯繫上, 關於他的很多段子, 其實是把軍閥張宗昌的事情張冠李戴了。

東方早報:韓子華1923年出生, 他父親去世時他也不過15歲, 而且對父親的瞭解多來自家人的轉述, 這樣還原的韓複榘,

是真實完整的嗎?

周海濱:目前對於韓複榘, 軍閥那面無限放大, 生活這面無限縮小幾乎看不到, 這是我所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即便我本身並不喜歡這個人, 但是他作為一個被概念化的人, 我希望還是能給他一個表達空間, 這樣做可能有些矯枉過正, 但在目前的口述歷史環境下, 也是不得不為之的。

口述史不做讀者的“保姆”

東方早報:人們往往有為尊者諱、為死者諱的習慣, 兒子肯定會說老子好話, 你如何進行甄別?

周海濱:我沒有想去改變、甄別和中和。 家屬這麼說這麼認為, 那我就這麼如實呈現, 當然特別明顯的比如事實上的錯誤我會剔除, 但是觀點上的我會保留。 即便其中有是非曲直, 但我相信讀者有自己的判斷力。

會看這類書的, 基本也都是有一定層次的讀者, 有自己的眼光, 我提供的是材料, 沒必要還要做個潔本。 當年韓複榘所做的事情當然是事實, 但是後代這麼對我說, 他們的說法、態度本身也是一種事實, 他們要說事實上我父親也抗戰, 那我就保留著, 讀者和研究者自然心中有數。 我信任讀者, 並不想做他們的“保姆”, 所有的東西都清洗打磨乾淨, 反而降低了價值。

東方早報:你的意思是口述作者只是作為一個透明的介質存在?

周海濱:半透明吧。 那些特別的溢美之詞, 或者史實上的錯誤我會糾正。 但我並不認為口述作者應該提供給讀者晶瑩剔透的水晶, 反而有的時候泥沙俱下更能給人啟發。 像我之前做瞿秋白女兒的口述, 裡面提到瞿秋白在1966年被打成叛徒,我當時並沒有甄別能力,如實錄入。後來雷頤老師專門為此寫了一篇長文考證這個問題,我看了之後也收穫很大,我的新書會用這篇文章做序。

東方早報:口述歷史中如何體現你的史觀?和口述人物稿有何差別?

周海濱:我在口述歷史當中還是比較堅持自己的,沒有模仿任何前輩。比如唐德剛的口述歷史後面會加上無數的注釋,那我現在的學養還做不到。另一個,他的採訪物件動不動就是胡適、李宗仁之類的人物,這也是我目前沒法達成的。當然我目前想做的是,將家與國聯繫起來,儘管是一個人的後代回憶他的家庭生活,但我想聯繫起民國生活畫卷,比如當時的教育、軍政、文化、社交等等,這些就是要在採訪裡有一個歷史背景的感覺。

我相信我所有的書,將來都是要出修訂本的,我的很多意見,可能在口述者在世時還不能說,或者在現在還不能說。我覺得要承載我史觀的內容,可能得放到以後的修訂本中。

東方早報:人總會有一些不願意談的話題,你要還原歷史,如何攻破?

周海濱:讓他們放下防線的一個方法是讓他們情緒崩潰。我有兩個殺手鐧問題:一是你現在回想你父親,眼前出現的畫面是什麼?尤其一些老太太,問到這個問題,馬上潸然淚下,進入到當時的情境之中了。二是如果有一個時間按鈕,按下就能回到童年,你是否願意?這些老人到了現在,往往有兩個嚮往,一是回到從前、回到童年的嚮往,二是親情的嚮往,畢竟現在子欲養而親不待。用這兩個方法,基本可以攻下心理防線。當然,對很多成功逆襲的“吊絲”後代效果未必很大,對當時受過很好教育的肯定有用。

關於《我的父親韓複榘》

韓子華口述 周海濱撰述/張榮國 李忠良責編/中華書局2013年04月版/39.00元

中華書局古典學術出版中心歷史編輯室編輯出版

*本書獲得2013年4月新浪好書榜,2013年最具影響力圖書獎

作者:周海濱,知名口述歷史學人,文化旅行作家。2015年獲《名人傳記》三十周年“十大優秀作家”。著有《家國光影:開國元勳後人講述往事與現實》(人民出版社)《失落的巔峰:六位中共前主要負責人親屬口述歷史》(人民出版社)《我的父親韓複榘》(中華書局)等。其中《我的父親韓複榘》獲“2013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獎。《失落的巔峰》獲《新京報》2012年夏季好書。

隨意轉載,無需授權

【作者版權所有,微說整理發佈】

訂閱周海濱簽名版圖書,請查看“閱讀原文”

裡面提到瞿秋白在1966年被打成叛徒,我當時並沒有甄別能力,如實錄入。後來雷頤老師專門為此寫了一篇長文考證這個問題,我看了之後也收穫很大,我的新書會用這篇文章做序。

東方早報:口述歷史中如何體現你的史觀?和口述人物稿有何差別?

周海濱:我在口述歷史當中還是比較堅持自己的,沒有模仿任何前輩。比如唐德剛的口述歷史後面會加上無數的注釋,那我現在的學養還做不到。另一個,他的採訪物件動不動就是胡適、李宗仁之類的人物,這也是我目前沒法達成的。當然我目前想做的是,將家與國聯繫起來,儘管是一個人的後代回憶他的家庭生活,但我想聯繫起民國生活畫卷,比如當時的教育、軍政、文化、社交等等,這些就是要在採訪裡有一個歷史背景的感覺。

我相信我所有的書,將來都是要出修訂本的,我的很多意見,可能在口述者在世時還不能說,或者在現在還不能說。我覺得要承載我史觀的內容,可能得放到以後的修訂本中。

東方早報:人總會有一些不願意談的話題,你要還原歷史,如何攻破?

周海濱:讓他們放下防線的一個方法是讓他們情緒崩潰。我有兩個殺手鐧問題:一是你現在回想你父親,眼前出現的畫面是什麼?尤其一些老太太,問到這個問題,馬上潸然淚下,進入到當時的情境之中了。二是如果有一個時間按鈕,按下就能回到童年,你是否願意?這些老人到了現在,往往有兩個嚮往,一是回到從前、回到童年的嚮往,二是親情的嚮往,畢竟現在子欲養而親不待。用這兩個方法,基本可以攻下心理防線。當然,對很多成功逆襲的“吊絲”後代效果未必很大,對當時受過很好教育的肯定有用。

關於《我的父親韓複榘》

韓子華口述 周海濱撰述/張榮國 李忠良責編/中華書局2013年04月版/39.00元

中華書局古典學術出版中心歷史編輯室編輯出版

*本書獲得2013年4月新浪好書榜,2013年最具影響力圖書獎

作者:周海濱,知名口述歷史學人,文化旅行作家。2015年獲《名人傳記》三十周年“十大優秀作家”。著有《家國光影:開國元勳後人講述往事與現實》(人民出版社)《失落的巔峰:六位中共前主要負責人親屬口述歷史》(人民出版社)《我的父親韓複榘》(中華書局)等。其中《我的父親韓複榘》獲“2013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獎。《失落的巔峰》獲《新京報》2012年夏季好書。

隨意轉載,無需授權

【作者版權所有,微說整理發佈】

訂閱周海濱簽名版圖書,請查看“閱讀原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