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美食說之王昭君與桃花魚,這可是一道地道的湖北名菜啊

提起“昭君出塞”, 大家都知道是漢代王昭君遠嫁匈奴和親的事。

王昭君, 名培, 字昭君。 南郡姊歸(今湖北姊歸)人。 晉避司馬昭諱, 改稱為明帝或明妃。 她的故事成為後世詩詞、戲曲、小說、說唱等的流行題材。

今湖北林歸縣的香溪, 地處巫峽, 在長江北岸, 這裡正是王昭君的故里。 每年桃花盛開的季節, 香溪河中就會出現成群的桃花魚, 它們個個通體透明, 漂浮在水面, 有玉白、乳黃、粉紅三色, 觸手多達200多條, 散開後酷似桃花瓣, 這桃花魚的來歷, 還有一段美麗動人的故事呢。 相傳, 當漢元帝決定讓昭君遠嫁匈奴和番前,

恩准她返回故里, 探望父母、鄉親。 昭君返回家鄉後, 一面與親人細敘別, 一面滿山遍野去尋覓兒時的足跡, 真捨不得離開這青山秀水的故鄉。 可是皇命在身, 必須按期返回京城, 遠嫁荒漠異域的匈奴王。 昭君別去那天, 鄉親們送了一程又一程, 難捨難分。 昭君登上江中的龍舟, 抱起心愛的琵琶, 彈起哀婉動人的別離曲。 此時盛開的桃花似她的知音, 聽到感人處, 竟紛紛飄落, 有的落在船上, 有的落在她身上, 昭君不禁潸然淚下, 淚水灑落在桃花瓣上, 又漂入江中。 這些沾滿昭君淚水的桃花瓣紛紛變成了五顏六色的小魚, 追隨龍舟遊動。 當哀怨的琵琶聲嘎然而止時, 船工們也都灑下同情的淚水。 有位船工隨手摸起一條小魚獻給昭君,
昭君深情地賜給它們一個美麗的名字一桃花魚。 從此, 每當桃花盛開的季節, 桃花魚便在香溪清澈的水中游來遊去, 好象和故鄉的親人們一起呼喚昭君的歸來。 至今香溪的老人們還說:每當桃花盛開, 明月當空的深夜, 有時就能聽到古代婦女衣服上金玉飾物的撞擊聲, 難怪杜甫到昭君故里憑弔古跡後寫的《詠懷古跡》這首詩中道“環佩空歸月夜魂”呢!人們想那一定是懷念故鄉的昭君回來看望鄉親們來了, 鄉親們還想用“水未桃花魚”來款待她呢。 湖北名菜, 水未桃花魚就是來自這個美麗哀怨的傳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