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最多跑一次: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大課題。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 將“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列為今年第一項重點改革任務。 “最多跑一次”是指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一次辦結”甚至“零上門”。 這是我省推進政府自身改革新的動員令, 是對“放管服”改革的再深化再提升, 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充分認識“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意義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抓好改革落實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上強調, 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親力親為抓改革, 撲下身子抓落實。 近年來, 我省推出了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一系列改革舉措, 取得良好成效, 但與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差距, 在推進改革落地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最多跑一次”改革確立了政府自身改革的目標和要求,

它是檢驗改革成效的重要標準, 更是推進改革落地的有效抓手, 使企業和群眾擁有實實在在的改革獲得感。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放管服”改革的再深化再推進。 “放管服”改革的根本目的在於轉變政府職能,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以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重在打通制度建設的“最後一公里”, 破解企業和群眾辦事的堵點和痛點, 以問題導向進一步倒逼政府自身改革、加快職能轉變, 是在更高起點更深層次上推進“放管服”改革。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 減少審批環節;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 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表面上看主要是解決“三去一降一補”等經濟問題, 在根本上則是為了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解決政府職能錯位、越位和缺位等問題。 “最多跑一次”改革對於降低交易成本、補齊制度短板具有重要作用, 是我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

“最多跑一次”改革促進企業降成本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最多跑一次”改革將倒逼行政審批和投資審批、商事制度、公共服務等一系列政府自身改革, 打破“玻璃門”“旋轉門”, 為企業和群眾鬆綁減負, 促進創新創業。 同時, 有利於加強監管,

倒逼政府部門形成“部門聯合、按標執法、一次到位”等監管機制, 避免重複執法、隨意執法, 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降低行政徵收成本。 “最多跑一次”改革將從兩個方面促進行政徵收成本的降低。 一是減輕企業稅負, 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 適度降低社保費用, 直接降低企業成本。 二是優化行政徵收、行政處罰等收繳方式, 利用統一公共支付平臺實現網上統一收繳, 大幅減少相對人到現場次數甚至“零上門”, 降低實施成本。

降低生產要素供給成本。 根據世界銀行《2017年營商環境報告》, 獲得水電、信貸及土地建築物等產權登記, 是衡量各國營商環境的主要指標。 當前, 在獲得水電煤氣、投資項目、不動產登記、戶籍辦理等方面,

相對人“跑多次”問題較為突出。 一方面, 表明政府在這些領域設置了諸多門檻和審批環節, 對重要生產要素實行管制, 使價格信號不能真實反映市場供求變化和資源稀缺程度;另一方面, 企業和群眾多頭跑、來回跑也不利於社會資本、土地建築物、水電煤氣、人力資源等迅速進入要素市場, 人為造成生產要素流通的“中阻梗”, 推高要素成本。 “最多跑一次”改革將改變政府對要素資源配置的直接干預, 加速生產要素自由流動, 降低企業成本。

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思考

以人民群眾滿意度為目標, 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 從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突出問題入手, 除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外, 能夠實現“最多跑一次”的, 應當全部實現。改變部門本位主義和思維慣性,以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性為宗旨,推進改革落地,不僅要實現單個部門辦理事項“最多跑一次”,更要實現投資專案、市場准入等涉及多部門多環節辦理事項“最多跑一次”,通過優化部門職責、重構辦理流程、推進資訊共用等舉措,最大限度減少相對人到場次數,增強企業和群眾的改革獲得感。

以推進簡政放權為依託,服務“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和投資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探索投資項目承諾備案制和國家鼓勵類允許類投資項目不再審批,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清理規範審批仲介服務,實行政府購買服務。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推行“告知承諾”制度,削減不必要的工商登記前置後置審批事項,解決“辦照容易辦證難”等問題。推進行政服務中心功能升級,政府管理和服務事項“一門辦理”,並賦予其受理、考核、督辦、回饋等職能,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促進實體大廳與網上平臺融合發展。

以嚴格高效的政府監管為基礎,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依託權責清單制度,明確部門的權責邊界和協作配合,強化責任追究。完善公共信用和市場監管資訊平臺,加強市場主體信用資訊歸集、存儲和應用,並與行政許可、行政處罰和監管資訊互聯互通,推行誠實守信“紅名單”和嚴重失信“黑名單”制度。構建“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專業執法”“雙隨機抽查+全面檢查”“行業執法+聯合執法”等監管體系,打破部門壁壘。最終形成以權責清單為基礎,以信用監管為核心,以綜合行政執法、“雙隨機一公開”、智慧監管等為抓手的政府監管體系,以嚴格高效的監管更好地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

【作者為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後】

應當全部實現。改變部門本位主義和思維慣性,以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性為宗旨,推進改革落地,不僅要實現單個部門辦理事項“最多跑一次”,更要實現投資專案、市場准入等涉及多部門多環節辦理事項“最多跑一次”,通過優化部門職責、重構辦理流程、推進資訊共用等舉措,最大限度減少相對人到場次數,增強企業和群眾的改革獲得感。

以推進簡政放權為依託,服務“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和投資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探索投資項目承諾備案制和國家鼓勵類允許類投資項目不再審批,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清理規範審批仲介服務,實行政府購買服務。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推行“告知承諾”制度,削減不必要的工商登記前置後置審批事項,解決“辦照容易辦證難”等問題。推進行政服務中心功能升級,政府管理和服務事項“一門辦理”,並賦予其受理、考核、督辦、回饋等職能,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促進實體大廳與網上平臺融合發展。

以嚴格高效的政府監管為基礎,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依託權責清單制度,明確部門的權責邊界和協作配合,強化責任追究。完善公共信用和市場監管資訊平臺,加強市場主體信用資訊歸集、存儲和應用,並與行政許可、行政處罰和監管資訊互聯互通,推行誠實守信“紅名單”和嚴重失信“黑名單”制度。構建“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專業執法”“雙隨機抽查+全面檢查”“行業執法+聯合執法”等監管體系,打破部門壁壘。最終形成以權責清單為基礎,以信用監管為核心,以綜合行政執法、“雙隨機一公開”、智慧監管等為抓手的政府監管體系,以嚴格高效的監管更好地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

【作者為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