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長平之戰,趙括真實的戰鬥力,說紙上談兵冤枉嗎?

說趙括紙上談兵, 其實有點冤枉了趙括。

首先, 趙括的時代還沒有紙, 沒有紙就說人家是紙上談兵, 這有些牽強。

更主要的是, 要歷史地看趙括, 看長平之戰。

趙括

秦趙長平之戰時, 秦國經過變法已經非常強大, 其國力遠在其他六國之上, 趙國雖然偶爾有過局部的勝利, 但想要真的戰勝秦國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敗勢已經不可逆轉。 長平之敗應該是歷史的必然。

戰爭開始前, 大將趙奢已死, 藺相如病篤,趙王只得派廉頗出戰。 可是廉頗初戰就失利了, 沒辦法, 不得不堅壁不出, 死守在營壘裡。

讓趙括替代廉頗, 並不是趙括主動請戰, 更非趙括暗中買官, 而是趙王的旨意, 用現在的話來說, 就是組織安排、上峰命令。 退一步講,即使趙括請戰, 作為一個青年人, 大敵當前, 欲為國抗敵, 也無可非議。 問題是在這麼重要的問題上, 中央政府實際上是專制制度下的趙王,

不該讓毫無戰爭經驗的趙括帶兵打仗。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藺相如說:“王以名使括, 若膠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讀其父書傳, 不知合變也。 ”任命趙括為主帥, 是趙王的錯。

長平之戰形勢圖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 皆內陰相殺食。

來攻秦壘, 欲出。 為四隊, 四五複之, 不能出。 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 秦軍射殺趙括。 括軍敗, 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 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 上党民不樂為秦而歸趙。 趙卒反覆, 非盡殺之, 恐為亂。 ”乃挾詐而盡阬殺之, 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 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 趙人大震。

白起

可見,直到趙括戰死時, 趙軍仍舊能夠保持有四十萬的主力, 趙括顯然不是紙上談兵之輩。 而長平之戰差一點兒成為武安君白起的滑鐵盧。 武安君在隨後的邯鄲之戰中拒絕出任指揮官, 指出“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傷亡過半, 國內空……”秦軍“傷亡過半”,這是趙括的殺敵成果。

胡三省說“趙之喪師蹙國, 不特以趙括代廉頗之故, 亦由不用虞卿之計(聯楚、魏以合縱牽制對抗秦)也”(《資治通鑒》卷5胡注)。 這是說, 趙國戰敗是由不得趙括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