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良品率極低的手機陶瓷後蓋火了,為何竹子殼卻“死”了?

大家都知道, 現在安卓手機“同質化”太嚴重了, 基本上都“長一個樣子”。

今年的手機廠商, 為了實現“差異化”, 都在外殼材質上下了功夫, 特別是背面的外殼!

比如昨天開賣的小米6, 早些時候的華為榮耀8青春版, 華為V9等暢銷手機, 亮藍色的背蓋幾乎如出一轍, 散發出晶瑩剔透的質感。

但是, 又開始“撞臉”了, 準確說是“撞後腦門”。

那麼不經要問, 早些時候流行過一陣子的竹子殼, 為什麼沒有堅持下來?如今新款手機幾乎沒有採用竹子背殼材料的。

眾所周知, MOTO是較早推出竹子外殼的手機廠商, 一款MOTO X曾經一騎絕塵。 但據說一塊竹子殼的生產成本, 會明顯比常見的塑膠和玻璃後蓋成本更高, 甚至比金屬材料還要貴。

後來, 一加初代也推出了竹子殼版本,

而且除了竹子材料外, 還加入了桃木等木質材料。

一加1手機的竹子版本整機當時售價2499.99, 而普通版本64G的售價才2299.99。 中間差價200元, 就是這片竹子後蓋的成本。

後來, 小米4也“跟風”推出過竹子外殼的版本, 但小米也比較聰明, 除了竹子殼以外還給了大家粉紅色、白色等多重選擇。

哪曉得, 小米4的竹子殼版本銷量一直很低。 後來小米5換成了金屬外殼, 小米6換成了陶瓷材料+四曲面設計。

據說, 竹子後殼製造工藝相當複雜, 良品率只有50%-60%。

但是, 號稱初期良品率只有5%-10%的小米MIX全陶瓷後殼(雷軍原話是燒制100片陶瓷後殼,

初期合格成品只有5片左右), 到現在也基本克服了產能問題, 實現了產量爬坡。

相對而言, 竹子殼製造工藝也沒那麼難, 為什麼現在卻銷聲匿跡呢?

PS:據說關注飯哥的人, 都會撿到iPhone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