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萬安黃岩形如雄獅“腹”中溶洞奇幻多姿

眾所周知, 岩溶景觀變幻多姿, 常常因景色秀美神奇而令人讚歎。 雖然江西不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 但境內的溶洞景觀都頗具特色,

如萬安縣的黃岩便是其中之一。 不論外形還是內在, 黃岩都稱得上是一處神奇而又獨特的溶洞景觀。

遠望如同昂首雄獅

“岩”作名詞時, 通常指岩石或者是由凸起的岩石構成的山峰, 萬安縣的黃岩便是一座小巧玲瓏的岩石山峰, 因山的旁邊有一口四季泛黃的水塘而得名。 黃岩坐落在萬安縣寶山鄉江背村東側的獅子山中, 整座山峰長600米、寬300米, 遠望如同一頭昂首臥地的雄獅, 形態逼真, 因而當地人又稱其為“獅子岩”“寶山獅子岩”。

萬安縣旅遊局工作人員曾潔告訴記者, 黃岩有兩大看點——“奇”和“怪”。 說它奇, 是因為整體像一頭昂首臥地的雄獅, 有頭有尾, 有鼻子有眼睛, 可謂栩栩如生、形態逼真;說它怪, 是因為“獅肚”中還藏著一座地下宮殿,

有千姿百態的鐘乳石、氣勢巍峨的天柱峰、向高處伸展的石鼓洞、向東延伸的和尚煉丹洞等。

“黃岩的溶洞中的岩石, 有的像走獸, 有的像飛禽, 有叫飛雲石的, 有叫紫霄岩的, 那‘站’著的叫孔夫子讀書, 那‘坐’著的叫觀音娘娘坐蓮, 個個形象生動, 猶如鬼斧神工。 ”曾潔如是說。

“獅肚”中藏地下溶洞

記者從當地村民廖旺生處得知, 黃岩坐西北向東南, 其週邊是由黃岩石灰石構成的, 在其南邊的山腰處有一個洞口, 高達數丈, 壁立奇削。 洞口的岩壁上並排橫刻著明代進士張鳴鶴題寫的“飛雲岩”和“方崖仙躅”幾個大字。

“雖然黃岩溶洞的總面積不大, 但洞中有洞, 遊客若沒有導遊引領, 很容易在‘獅肚’中迷路。 ”廖旺生說。

黃岩洞內地形複雜多變, 進洞後非常開闊。 在高達50米的大岩洞內, 洞頂垂下了無數鐘乳石, 如寶蓋之狀, 不停地滴著泉水, 用石一擊, 響如洪鐘。 正中巨大的鐘乳石上鐫刻著“天柱峰”3個字, 每個字約有1平方米大小, 筆鋒雄健, 似柳體風格, 其下刻有“重九日首陽趙時朴宗同邑人何謙遜可來遊”字樣。

據悉, 天柱峰左側是位於岩腰處的石鼓洞洞口, 岩壁上刻有“大鼓”二字, 筆力粗壯, 有顏體韻味。 出石鼓洞向右行往“獅頭”方向, 洞逐漸狹窄並向高處伸展, 來到“孔夫子讀書”處, 可見石像森列, 四賢侍立, 孔夫子居上。

從“孔夫子讀書”處再向東前行10米, 便到了傳說中古代和尚煉丹的石洞, 洞中形似煉丹爐的鐘乳石高約2尺。 岩頂有鐘鼓形巨石,

舉石投擊, 各如其聲。 洞中“丹爐”二字十分清晰, 右豎刻“萬曆丁酉孟冬”6個小字。

再往前進, 洞中有2塊岩石, 左獅右象, 威風凜凜、惟妙惟肖。 “紫霄岩”3個字呈現於眼前, 每個字2米長寬, 左角刻“張鳴鶴題”。 洞內石壁有許多奇特石紋, 或如鳥羽, 或如龜紋, 或如大谷深林, 或如山中隱居的仙人, 形態不一。

相傳被“趕山”到此

說起黃岩的來歷, 曾潔向記者介紹稱, 當地一直流傳著幾種不同的說法, 有人說是天上飛來的, 有人說是海底鑽出來的, 有人說是仙人趕來的, 也有人說是從桂林逃來的, 但不論哪種傳說, 都與秦始皇有關。

據廖旺生介紹, 相傳秦始皇統一六國後, 一直想填平南海, 擴大疆域。 於是, 他用一把具有神力的趕山鞭將一些大小山頭趕去南海,

“生”得像獅子的黃岩便是其中之一。 但它不甘心葬身南海, 便偷偷逃跑了。

不久後, 玉皇大帝得知此事, 便派龍王三公主下到凡間, 幫助這些山頭逃離, 還收回了秦始皇手中的趕山鞭。 見秦始皇沒有了趕山鞭, 再也不能趕山了, 黃岩便化作雄獅跑到江西境內的一片荒山野嶺中作威作福, 損害莊稼, 危害生靈, 嚇得百姓膽顫心驚。

正在這時, 不知從哪來了一名獵人, 他拉開弓箭, 把“雄獅”的肚子射出了一個大窟窿。 只見它嘶吼了一聲, 昂起頭顱, 坐臥在地, 肚裡的血不斷湧出來, 匯成了一條黃色的小溪, 流遍了山下的田野和村莊, 流滿了池塘。 從此, 這裡就成了一座村莊, 吸引著百姓在此聚居。

後來, 黃岩的肚子變成了一座通天石室, 五臟六腑分別變成了石鼓、石柱、石乳、石人等,吸引了歷朝歷代眾多文人墨客到此留下石刻詩詞。如宋代詩人趙時朴所作的“平地有石室,玲瓏戶牗空。重門疑鬼鑿,六月與天通。乳竇如滴雨,幡幢欲舞風。僧言岩下水,窈窕到驪宮”;明代詩人朱維京所作的“見說黃壙洞,奇雎最可憐。鞭回度海日,練自補天年”等。至今,山中一處岩壁上仍有宋甯宗(西元1195~1224年)御筆題刻的“通天石室”4個字。

被列入“萬安八景”

比起高山峻嶺,游黃岩並不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但仍要蓄足精力,才能一氣呵成。曾潔告訴記者,黃岩原來的規模非常宏偉,後因人為破壞,目前只剩四分之一殘餘。但僅憑這“殘餘”的景觀,也足以讓人驚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千百年來,黃岩不僅被稱為“洞天福地”,還被列為“萬安八景”。記者從萬安縣旅遊局瞭解到,這裡曾是工農紅軍的哨所,抗日戰爭時期是八路軍的防空洞,解放戰爭時期是解放軍的指揮部。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得知,當年陳毅派部下在這裡組建了一支遊擊隊,遭到盤踞在黃岩洞內的敵軍靖衛團的阻擊。後在陳毅的指揮下,紅軍攻佔了這個天然溶洞,為此,紅軍還專門寫下了一篇文章,記錄下這次戰役的經過。

擁有歷史悠久的遠古遺跡

令人稱奇的是,黃岩附近區域的地下還留存著許多遠古遺跡。1991年3月,萬安縣水泥廠工程隊在黃岩“獅尾”部挖取石材時,在距離地表約20米深的地下、大約50平方米的範圍內發現了距今已有數千萬年的第四代古脊椎動物化石,包括動物的芻齒、獠牙、門牙、股骨等。由此可見,黃岩不僅有奇異幽美的溶洞,還藏有舉世無雙的地下“寶藏”。

為了保護這些地下“寶藏”,萬安縣政府立即採取措施,叫停了對黃岩及其周邊區域的一切採石活動。

據曾潔介紹,黃岩擁有歷史悠久的古代遺跡,可謂一件不朽的天然作品,在全世界也相當少見。那些古化石被發掘出來後,當地政府通過申請,將這裡列為人類文化遺產,並進行撥款重修和保護。經過複修,雖然無法呈現其完整的原貌,但這四周環境幽靜,足以觸發遊人的思古之情。

五臟六腑分別變成了石鼓、石柱、石乳、石人等,吸引了歷朝歷代眾多文人墨客到此留下石刻詩詞。如宋代詩人趙時朴所作的“平地有石室,玲瓏戶牗空。重門疑鬼鑿,六月與天通。乳竇如滴雨,幡幢欲舞風。僧言岩下水,窈窕到驪宮”;明代詩人朱維京所作的“見說黃壙洞,奇雎最可憐。鞭回度海日,練自補天年”等。至今,山中一處岩壁上仍有宋甯宗(西元1195~1224年)御筆題刻的“通天石室”4個字。

被列入“萬安八景”

比起高山峻嶺,游黃岩並不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但仍要蓄足精力,才能一氣呵成。曾潔告訴記者,黃岩原來的規模非常宏偉,後因人為破壞,目前只剩四分之一殘餘。但僅憑這“殘餘”的景觀,也足以讓人驚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千百年來,黃岩不僅被稱為“洞天福地”,還被列為“萬安八景”。記者從萬安縣旅遊局瞭解到,這裡曾是工農紅軍的哨所,抗日戰爭時期是八路軍的防空洞,解放戰爭時期是解放軍的指揮部。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得知,當年陳毅派部下在這裡組建了一支遊擊隊,遭到盤踞在黃岩洞內的敵軍靖衛團的阻擊。後在陳毅的指揮下,紅軍攻佔了這個天然溶洞,為此,紅軍還專門寫下了一篇文章,記錄下這次戰役的經過。

擁有歷史悠久的遠古遺跡

令人稱奇的是,黃岩附近區域的地下還留存著許多遠古遺跡。1991年3月,萬安縣水泥廠工程隊在黃岩“獅尾”部挖取石材時,在距離地表約20米深的地下、大約50平方米的範圍內發現了距今已有數千萬年的第四代古脊椎動物化石,包括動物的芻齒、獠牙、門牙、股骨等。由此可見,黃岩不僅有奇異幽美的溶洞,還藏有舉世無雙的地下“寶藏”。

為了保護這些地下“寶藏”,萬安縣政府立即採取措施,叫停了對黃岩及其周邊區域的一切採石活動。

據曾潔介紹,黃岩擁有歷史悠久的古代遺跡,可謂一件不朽的天然作品,在全世界也相當少見。那些古化石被發掘出來後,當地政府通過申請,將這裡列為人類文化遺產,並進行撥款重修和保護。經過複修,雖然無法呈現其完整的原貌,但這四周環境幽靜,足以觸發遊人的思古之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