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黃疸不可怕,新手媽媽必知的黃疸知識!

一般剛出生不久很多寶寶皮膚都會看起來比正常皮膚要黃, 這個在醫學上稱之為黃疸。 黃疸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 是新生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一般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正常現象, 但如果發現超過了生理性的範圍就必須注意是不是有病變。 所以新生兒出生後要特別注意寶寶的皮膚變化。

一、新生兒為什麼會有黃疸

出生前, 胎兒生長于媽媽子宮內, 相對於大氣來說是低氧環境。 與高原生活的人們一樣, 會出現紅細胞增多現象, 以增加血液攜氧量。 出生後, 嬰兒開始通過肺與大氣行氣體交換。 氧氣增多, 大量紅細胞變多餘, 體內衰變形成引起黃疸的物質——膽紅素。 因此皮膚變黃。

二.、黃疸的種類

生理性黃疸:新生兒出生於2-3天面部、頸部、軀幹及四肢輕度發黃, 但全身狀況良好, 10-14天消退, 且寶寶一般情況良好,

即吃奶好、睡眠好、體重增加。 稱為生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是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出現, 在2-3周內不會消退, 甚至會繼續加深、加重或者出現消退後再發的情況。 病理性黃疸的原因較複雜, 常見的有新生兒溶血、新生兒肝炎、先天性膽道閉鎖等。 母乳性黃疸比較常見, 寶寶出生5-6天后出現黃疸, 且持續時間比較長, 可達4-12周。 母乳性黃疸是由於母汁中葡萄糖醛酸苷酶水準較高, 加重了寶寶腸道膽紅素的再吸收, 所以除了黃疸持續時間稍長外, 無其他症狀。

三、黃疸的嚴重只與黃疸程度有關

寶寶體內膽紅素增加引起的皮膚黃疸不會對嬰兒造成直接損傷, 只有膽紅素進入大腦, 才可引起腦損傷。 也就是說高膽紅素血症才有可能對嬰兒大腦造成損傷。

若黃疸程度超過14mg/dl, 醫生會考慮是否與溶血、感染或入量不足有關。 像母乳性黃疸可持續2-3個月, 而且只要黃疸水準沒有高過14mg/dl (240mmol/l)無需給與干預治療。 輕度黃疸既不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 也不影響嬰兒臟器功能。 輕度黃疸時完全可以堅持母乳餵養。

四、如何退黃疸

1.不是疾病原因所致的黃疸, 盡可能通過多餵養, 增加排便量達到退黃效果。 因引起新生兒黃疸的膽紅素只能通過排便排出體外。

2.服用退黃藥物、照光等治療

3.嚴重母乳性黃疸, 可暫停2-3天母乳, 看黃疸是否減輕, 恢復後再進行母乳餵養

4.給寶寶多曬太陽, 但要避開陽光直射寶寶眼睛。

媽媽建議:

(1)當寶寶有黃疸的時候寶媽們要儘量保持平和的心態,

不要過於緊張。

(2)當你去醫院進行檢查的時候醫生可能最先判斷是否為母乳性黃疸, 然後會建議你回家給寶寶斷母乳進行退疸。 斷乳期間你會面臨自己漲奶、寶寶因為不習慣奶粉而哇哇大哭狀況, 但是寶媽們一定要堅持。 如果放棄了你可能會面臨第二次斷乳過程。

(3)醫生可能會給你開茵梔黃, 並且你也給寶寶服用了。 寶寶可能會出現腹瀉、拉綠便這都是正常現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