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這個野菜最適合5月前吃,是祛風濕、濕熱的良藥!

俗話說:“三月茵陳四月蒿, 五月砍來當柴燒”, 我們應該順應時節養生, 養出健康好身體。 所以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白蒿吧。

《本草綱目》中記載:“白蒿,

昔人多蒔為蔬, 故入藥用山白蒿, 所以別家白蒿也。 洪舜俞《老圃賦》雲:酣糟紫薑之掌, 沐醯青陳之絲是也。 今淮揚人二月二日猶采野白蒿苗, 和粉面作白蒿餅食之, 後人各據方土所傳, 遂致淆亂。 今山白蒿二月生苗, 其莖如艾, 其葉如淡色青蒿而背白, 葉歧緊細而扁整, 九月開細花, 黃色, 結實大如艾子, 花實並與庵?花實相似, 亦有無花實者。 ”

《本經逢原》:“白蒿有二種:一種葉細如青蒿者名綿白蒿, 專于利水, 為濕熱黃疸要藥。 一種生子如鈴者, 名山白蒿, 又名角蒿, 其味苦辛小毒, 專於殺蟲, 治口齒瘡絕勝。 《本經》主風濕寒熱, 熱結黃疸, 濕伏陽明所生之病, 皆指綿白蒿而言。 ”

白蒿其莖葉可入藥, 《本草綱目》載:氣味苦, 平、微寒, 無毒。 主治:風濕寒熱邪氣。 熱結黃疸, 久服輕身益氣耐老。 面白長年。 白兔食之仙。 治通身發黃, 小便不利, 降低頭熱, 去伏瘕。 通關節, 去滯熱, 傷寒用之。 附方:茵陳羹。 除大熱黃疸, 傷寒痛, 風熱瘴瘧, 利小便;以茵陳細切, 煮羹食之。 生食亦宜。 《本經》中記載:"主五藏邪氣, 風寒濕痹,

補中益氣, 長毛發令黑。 療心懸少食常饑。 "

孟詵:"搗汁去熱黃及心痛。 葉幹為末, 夏日暴水痢, 以米飲和一匙, 空腹服之。 又燒灰淋煎治淋瀝疾。 "

而且臨床實驗也再次證明了白蒿的功效。 取白蒿鮮草2兩或幹品1兩, 水煎。 分2~3次服, 每日1劑, 5~7日為一療程;或製成沖劑及片劑服用。

共治100例, 顯效(3天內達臨床治癒)70例, 有效(4~7天內達臨床治癒)23例, 治癒率為93%。 據部分病例觀察, 服藥後體溫恢復正常平均1.35天, 便次恢復正常2.12天, 腹痛消失1.55天, 裡急後重消失1.68天;大便鏡檢恢復正常及細菌轉陰平均時間分別為3.02天和5.65天。 療效似較黃連、痢特靈、合黴素等為高。 沖劑、片劑療效似較煎劑為差。

除此之外, 白蒿的嫩莖葉可供食用。 採集白蒿製成各種點心既能治病也能解饞。 白蒿的吃法有許多, 一是吃包子、團子做餡, 二是摻進玉米麵蒸窩頭, 還可以清拌豆腐, 也可以蒸熟了吃, 味道都挺好吃。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道簡單的白蒿的做法。

白蒿窩頭:將白蒿嫩莖葉去雜洗淨, 切碎, 摻進玉米麵, 拌勻和好, 蒸窩頭。 既調劑了伙食, 又能防病治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