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策的“隆中對“

三國時代, 諸葛亮和劉備的隆中隊千古傳芳, 劉備據此實施, 最終鼎足三分。

而孫策從無到有, 最終掃平六郡, 也得意於他的“隆中對”。

這個為他定下“隆中對”的人, 叫張紘。

二人相遇的緣由實在是很巧合, 是因為各自喪了父母。 孫堅陣亡, 孫策扶棺還葬曲阿, 守喪結束後, 舉家遷到江都, 此時張紘也因母喪, 在江都守靈。

此時二人的名氣相比, 孫策雖是孫堅之子, 孫堅天下聞名, 孫策還是沒有什麼武功和建樹, 況且孫堅部眾, 包括孫策本人此時都依附在袁術門下。

而此時的張紘, 卻已經天下有名, 張紘年輕時候曾經遊學洛陽,

學習易經和尚書, 後來又學習過韓詩、禮記和左氏春秋, 學成以後, 回到本郡即被薦舉為茂才, 當時大將軍何進、太尉朱儁、司空荀爽都辟他為掾, 他都拒絕應召, 天下聞名。

就在此刻的江東, 二人遇到了, 孫策早慕張紘大名, 有心求賢請教, 尤其是在他現在這種附人門下的狀況, 孫策多次登門造訪, 請教天下大勢, 而張紘應該就像隆中的諸葛亮, 雖然原來沒有應召, 但也在物色著可佐的明主, 只是沒有像諸葛亮那樣被三顧那麼出名而已, 孫策可是多次去拜訪張紘啊。

二人相遇, 還是孫策口直心快, 上來就抒發大志:

“方今漢祚中微, 天下擾攘, 英雄俊傑各擁眾營私, 未有能扶危濟亂者也。 先君與袁氏共破董卓, 功業未遂,

卒為黃祖所害。 策雖暗稚, 竊有微志, 欲從袁揚州求先君餘兵, 就舅氏於丹楊, 收合流散, 東據吳會, 報讎雪恥, 為朝廷外籓。 君以為何如?”

漢祚衰微, 這個是大家都知道的, 各地諸侯, 沒有能夠扶危濟困的, 然後敘述了孫堅的功業, 謙虛的表示了下自己的志向, 並且闡述了自己的方案, 先依靠舅舅, 丹陽太守吳景, 進行招兵買馬, 接著東邊佔有吳郡, 會稽郡, 西邊攻打劉表, 報仇雪恨, 能達到這種情況的話, 地盤也有了。

孫策此時還是很謙虛的, 想做朝廷外藩, 對於現在什麼都沒有的孫策, 跟後來有了六郡的孫權, 基礎不一樣, 志向還是先現實點好。

按照慣例, 張紘謙虛了一下, 說自己沒水準, 估計要讓孫策失望了, 孫策也按照慣例, 繼續加把火。

先是給張紘帶了帶高帽子, 接著說若能成功, 不會忘記他的勳勞, 並且涕泣橫流, 顏色不變。

張紘於是表示非常感動, 也不在客套, 開始建言獻策:

“昔周道陵遲, 齊、晉並興;王室已甯, 諸侯貢職。 今君紹先侯之軌, 有驍武之名, 若投丹楊, 收兵吳會, 則荊、揚可一,

讎敵可報。 據長江, 奮威德, 誅除群穢, 匡輔漢室, 功業侔於桓、文, 豈徒外籓而已哉?方今世亂多難, 若功成事立, 當與同好俱南濟也。

前面幾句就不說了, 張紘先是肯定了孫策的計畫, 接著指出, 要依據長江, 掃除那些勢力, 成就功業, 要是用這樣的功業匡扶漢室的話, 豈止是封疆大吏的封賞。

而且更重要的指出, 想要成就功業的話, 應該與志同道合之士南下, 這樣會得到更多江南俊傑的支援。

後來果然江東才興盛, 得到江東大族和士人的慣例支持, 就是從這裡起的好頭。 這個聚會, 奠定了孫策的人才基礎。

說看就看, 孫策把家人託付給張紘, 沒有後顧之憂, 跑去壽春去見袁術索要父親舊部去了, 從此按照原來的計畫, 一步一步佔有六郡,

打下吳國基礎, 孫策如果不是早亡, 最後功業如何, 確實也未可知。

這是孫策的“隆中對”, 其實三國之間, 各家諸侯能夠成就功業, 都有各家的“隆中對”,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做事情, 總要有個規劃, 規劃對了, 切實可行成功, 錯了失敗, 可能一蹶不振, 所以才會考驗各家謀士能力的高低, 以及對天下形勢的判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