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紙上談兵”的趙括到底被低估了嗎?

長平之戰, 白起奠定戰國出色軍事家地位, 趙括淪為上千年“紙上談兵”儒弱的形象。 而關於對趙括的評價越來越多的人顛覆了之前的觀點。

當然也有不少人始終認為趙括確實是實戰能力不行。 今天我們就一同來說說。

先說說最初的觀點, 認為趙括無能。 這是從司馬遷《史記》中的評述, 後世基本延續這種觀點。 老將軍廉頗深溝高壘, 待敵自斃, 擊其疲憊。 應該說這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而趙王急於求成, 放棄廉頗, 任命經驗不多的趙括作為前線總指揮, 於是雙方開始正面較量, 趙國敗, 40萬大軍全部被殺, 趙括也死於疆場。 趙國一戰敗的沒有了任何資本。 無疑按照這種說法, 趙括這鍋必須他背。

另一種說法是在不否認失敗的前提下,

對戰略和責任兩點提出了質疑。 有人認為, 在採取廉頗相持的策略上秦軍的後備力量比趙國強因此可能拖得太久容易趙軍自己把自己拖進墳墓, 而趙括的方法在大的出發點上也未免有錯。 另一種聲音是, 急於出戰是趙王的命令, 趙括作為手下又是名門之後, 在接到命令後能夠出戰並最終戰死沙場已然是一種無畏和擔當。 因此這鍋得趙王背。

那麼到底這位歷史上著名的趙括將軍是被嚴重低估還是本就如此, 真的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不能否認的是長平之戰的失敗絕不僅僅是趙括一個人的失敗, 而是整個趙國的失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