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詩仙李白,還是劍仙李白,李白到底會不會武?

其實李白真的有高強的武藝, 是一個武林英雄。 之所以這樣說, 有以下幾點: 一、李白的成長歷程。 李白與峨眉山高僧有很深的交情, 他在詩中多次描寫與山中高僧交往的情況“蜀僧抱綠綺, 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 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 餘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 秋雲暗幾重”。 李白後來還成了真正的道士。 李白出蜀, 期間穿越高山峻嶺, 著名詩作《蜀道難》描述此時此景此情。

很多人不知道, 李白最引以為自豪的不是自己的“文才”, 而是“劍術”。 他在向別人推介自己的特長時曾說:“十五好劍術, ……三十成文章。 ”明明白白的強調:“文章”非我之長, “劍術”才是我的至愛。 他生怕別人會因為他的五短身材而瞧不起他的功夫, 解釋性地說:“雖長不滿七尺, 而心雄萬夫, 王公大人許與義氣!”(《上韓朝宗》)李白身材不夠高大(不足一米七), 但身輕體健, 有萬夫不擋之勇!這一點, 史書有記載,

《新唐書·文苑傳》就特別指出, 李白“喜縱橫術, 擊劍, 為任俠。 ”《舊唐書》也記載:李白“嘗沉醉殿上, 引足令高力士脫靴。 ”

傳說據說, 李白年輕的時候行俠仗義, 到處打抱不平, 還曾親手殺過人。 “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 ”李白還在《俠客行》只是寫出自己敬佩的古時俠客,

也是暗示他自己的經歷, 抒寫自己的心路歷程?李白青少年時代在家鄉從趙蕤學《長短經》, 修縱橫術與兵法;又曾“學劍來山東”, 一生都以俠客自居, 以好劍任俠自許。 他的學生魏顥在為他的詩文集所作《李翰林集序》裡對李白形象作有下列刻畫:眸子炯然, 哆如餓虎------少任俠, 手刃數人。

李白還曾憑武功“逼退餓虎”:李白與好友吳指南行走於山中, 突遇老虎, 朋友驚嚇過度而倒地而死。 此時李白如逃走, 猛虎便會撕食吳指南身體而不會追趕他。 李白為了保全朋友的遺體, 竟冒著生命危險與猛虎對峙, 最後終以劍逼退餓虎。

上元三年(西元762年), 李白病重, 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 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 終年六十二歲。 關於李白之死, 歷來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 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 其二是病死, 其三是溺死。 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 說李白“以飲酒過度, 醉死于宣城”;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的考證之說。 說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

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 聞訊前往請纓殺敵, 希望在垂暮之年, 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 因病中途返回, 次年病死于當塗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 極富浪漫色彩, 說李白在當塗的江上飲酒, 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 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 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 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係。 因為李白流放夜郎, 遇赦得還後不久, 就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 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寫歷史我是認真的,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雋北說歷史』

寫歷史我是認真的,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雋北說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