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尚書》裡的歷史:《皋陶謨》——建立中國第一個夏王朝的禹

天下無臣 時拾史事

禹, 姓姒, 據說是山西人。 在歷史裡, 禹是個沒有童年的人物, 因為他一出現就已經跟治理洪水扯上了關係。 話說在堯做大王的時候, 控制區就洪水濤濤, 堯找鯀治水, 鯀治了九年也沒成功。 等到舜做大王的時候, 洪水依舊, 於是禹出場了, 因為舜找到了他。 禹當仁不讓:“我不治洪水, 誰治洪水?”可別小看這洪水的規模, 因為禹接下這任務的時候, 洪水已經大到一眼望不到邊際, 就像跟天連接起來一樣;到處都是水, 只有山頂露出土地, 丘陵都被淹沒乾淨;黎民原來的房子就別指望了, 只能聚在山頂生存,

不少黎民撐不下去就掉水裡去了。 可以說, 天下蒼生就指望禹一人了。

舜看人的眼光很厲害, 禹就一治水的天才, 他居然知道治水的正確步驟。 首先, 禹到各地查勘山川形勢, 山脈與水脈相通, 看清楚山脈就能知道水脈;禹沿著山路砍削樹木作為路標, 司馬遷說禹“陸行乘車, 水行乘船, 泥行乘橇, 山行乘檋”(《史記·夏本紀》), 看來禹準備得很充分, 交通工具非常有針對性。 其次, 禹利用查勘山川的時機, 順便打獵;可別鄙視禹不務正業哦, 他這是為了黎民, 因為黎民被水困得久, 吃不到新鮮食物, 當然容易染病, 所以禹把打獵來的鮮活鳥獸送給各地受困的黎民, 讓他們保持生機, 沒有黎民怎麼做領導啊。 第三, 禹開始疏通河道,

讓小河通大河, 大河通大海, 海納百川, 洪水消退。 完了嗎?沒, 還有最後一步, 就是讓災後的黎民得到糧食救濟, 不然這水就白治了。 當然, 治理洪水這麼大的一項工程, 僅靠天才是不夠的。 禹可是發了狠投入到工作中的, 他才娶媳婦的第四天就離開家門治水去了。 當兒子啟出生時, 禹也沒回家, 後來禹偶爾經過家門, 聽到兒子的哭泣聲, 禹還是沒進去看看。 可見, 禹是全副身心地去治理洪水。

終於, 洪水退了, 黎民得救了, 實在是無與倫比的功勞, 禹要是做不了舜的接班人, 那簡直是沒天理。 所以, 禹後來做大王了。 不過, 韓非認為其實在那時做大王沒什麼可羡慕的。 “禹之王天下也, 身執耒函以為民先, 股無胈, 脛不生毛;雖臣虜之勞不苦於此矣。

”(《韓非子·五蠹》)就是說, 禹做大王的時候, 為了起模範帶頭作用, 親自拿了農具為黎民示範如何幹活, 那個苦啊, 大腿都累沒了肉, 小腿都累沒了毛。 當然, 這是韓非以小人之心度大禹之腹, 人家禹要真是個怕苦怕累的人, 就不會接那治水的重任了。

禹是個有心人, 知道治水成功會得到什麼回報。 所以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 禹把九州的地理也勘定好了, 這九州就是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 哇, 禹的足跡遍佈華北華中, 我服得五體投地。 其實, 當時舜就已經服了, 所以在洪水退後, 立即任命禹擔任司空, 總理行政。 後來, 舜更是宣佈禹為大王接班人。 禹做了17年的接班人, 舜在南巡中去世, 禹正式做大王。 嗯, 在這事上,

韓非又出來爆料了:“禹逼舜。 ”(《韓非子·說難》)韓非心理太陰暗了, 我們別信他的。 做大王是件大好事, 當然不能低調行事, 於是禹開了一個塗山大會:“禹會諸侯于塗山, 執玉帛者萬國。 ”(《左傳·哀公七年》)萬國來朝?這牛吹得也忒離譜了吧。 不, 這牛還有更離譜的吹法, 範曄稱“至於塗山之會, 諸侯承唐虞之盛, 執玉帛亦有萬國。 是以山海經稱禹使大章步自東極, 至於西垂, 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 ”(《後漢書·地理志》)算吧, 別管怎麼吹, 反正禹這大王盛典是一次提氣的盛典、勝利的盛典、圓滿的盛典。 在這次盛典中,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誕生了。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讀者群號 53585837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