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才子解縉編了一半的永樂大典,為啥被朱棣給叫停了?

朱棣一朝, 留下的永樂大典, 到現在還被世人稱讚。

起初, 這本書是由大才子解縉負責編纂的。

在解縉的眼中, 這本書已經編纂完事了, 但是朱棣卻非常不滿意。

臨陣換將, 不再讓解縉編輯。

這是為什麼呢?

洪武二年(1369年)解縉出生在吉水鑒湖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

傳說, 他小時候聰穎絕倫, 有“神童”之稱。

在繈褓之中他母親就在地上寫字讓他認識;5歲時他父親教他詩文他聽一遍就能記住;7歲時就能寫文章了;10歲一天背誦千言的文章, 終身不忘;12歲讀盡《四書》、《五經》, 貫穿它們的義理 。

洪武二十年(1387年), 解縉參加江西鄉試, 名列榜首(解元)。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解縉中戊辰科進士三甲第十名, 廷試與兄解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 授庶起士, 讀中秘書。 同年, 官至翰林學士。 朱元璋非常器重他, 命其常在身邊。

一天, 朱元璋在大庖西室, 對解縉說:“我和你從道義上是君臣, 而從恩情上如同父子,

你應當知無不言。 ”次日, 解縉即呈上萬言書, 主張應當簡明律法、並賞褒善政 。 朱元璋讀後, 稱讚其才。

不久, 解縉再次呈上《太平十策》進言 。 解縉初入仕時, 曾指責兵部僚屬怠忽職守, 尚書沈潛對此極為惱怒, 上疏誣告解縉。 明太祖朱元璋由此也責備解縉“散自怒”並貶他為江西道監察禦史。 韓國公李善長因罪被朱元璋處死, 解縉代郎中王國用上疏為李善長辯冤, 他又代禦史夏長文革疏《論袁泰奸黠狀》, 曆陳禦史袁泰蔑視朝綱, 貪贓枉法, 陷害忠良之罪。 袁泰受到處罰, 對此懷恨在心。 朱元璋認為解縉還缺乏涵養, 必須修身養性, 閉門思過, 否則會成為眾臣攻擊的對象。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朱元璋召解縉父親進京, 對他直說:“大器晚成, 若以爾子歸, 益令進, 後十年來, 大用未晚也。 ”解縉只好隨父回歸吉水。 在老家8年, 他閉門著述, 校改《元史》, 補寫《宋書》, 刪定《禮記》。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朱元璋病逝, 解縉進京弔喪。 時明惠帝朱允炆臨朝, 袁泰乘機進誨言, 攻擊解縉“詔旨, 且母喪未葬,

父年90, 不當舍以行。 ”朱允炆聽信誨言, 貶解縉為河州(今甘肅蘭州附近)衛吏。

建文四年(1402年), 當時的禮部侍郎董倫為朱允炆所信任, 在朱允炆面前為解縉說了不少好話, 這樣, 解縉才被召回京師複職, 任翰林待詔。 十一月任內閣首輔。

永樂元年(西元1403年), 明成祖朱棣登基, 解縉升任翰林侍讀。 隨後成祖建立文淵閣, 解縉與與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等進文淵閣參預機務, 明朝內閣制度由此開始。 不久, 又遷為翰林侍讀學士, 奉命總裁《太祖實錄》、《列女傳》, 書成, 朱棣賞賜銀幣, 其後又主編《永樂大典》。

1403年9月, 受皇帝委託, 解縉開始接手一項足以讓他彪炳史冊的浩大工程, 編纂一部包羅萬象、涵蓋古今世間一切知識的百科全書。 皇帝直接下達給他的指令是“括宇宙之廣大, 統會古今之異同”, “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言, 至於天文地志陰陽醫蔔僧道技藝之言, 備輯成一書, 毋厭浩繁”。

可能一開始解縉並沒有真正領悟皇帝編一部終極之書的意圖, 才一年功夫, 解縉和他的工作班子就編成了這部把歷代文獻分門別類的書。

當他把這部名為“文獻大成”的著作獻上時,皇帝並不滿意,認為所纂尚多未備,過於簡略,不符合他的原意,因此又下令大規模地予以修改充實。

其實,朱棣不滿意解縉更主要的一個原因,解縉是儒家信徒,排斥道家、法家等各種書籍,而朱棣則是一個雜家,希望這本書能夠包羅萬象,時間各種思想著作都能囊括其中。兩人世界觀的不同,希望書達到的理想狀態自然不同,這種情況下,無論解縉怎麼做,朱棣肯定不會滿意。

朱棣撤換下解縉,讓自己的舊臣姚廣孝重新抓永樂大典的編纂工作。

三年寒暑,到1407年12月,這部叫“永樂大典”的大書終於全部編成,此書收錄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各種書籍七八千種,內容涵蓋經史子集,以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北劇、南戲、平話、工技、農藝、志乘等,共計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三億七千萬字,全書被裝訂成11095冊,僅目錄就達60卷之多。如此宏大的規模,它就像一面多重轉折的繁複的鏡子映照出了大千世界的種種。

而這個時候的解縉, 卻已經流放。因為作為內閣首輔的他,捲入朱家繼承人的紛爭中,朱棣對他非常惱怒。

永樂十三年(1415年))正月十三日,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上囚籍,朱棣見到解縉姓名問:“縉猶在耶?”紀綱用酒將解縉灌醉,而後拖到積雪中埋起來,解縉立刻死了,此時解縉年僅四十七歲。解縉去世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子、兒女、宗族都流放到遼東。

正統元年(1436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鎮下詔赦還所抄家產。成化元年(1465年)明憲宗朱見深下詔為解縉平反昭雪,恢復官職,贈朝議大夫,諡文毅。

(每日漢字)

當他把這部名為“文獻大成”的著作獻上時,皇帝並不滿意,認為所纂尚多未備,過於簡略,不符合他的原意,因此又下令大規模地予以修改充實。

其實,朱棣不滿意解縉更主要的一個原因,解縉是儒家信徒,排斥道家、法家等各種書籍,而朱棣則是一個雜家,希望這本書能夠包羅萬象,時間各種思想著作都能囊括其中。兩人世界觀的不同,希望書達到的理想狀態自然不同,這種情況下,無論解縉怎麼做,朱棣肯定不會滿意。

朱棣撤換下解縉,讓自己的舊臣姚廣孝重新抓永樂大典的編纂工作。

三年寒暑,到1407年12月,這部叫“永樂大典”的大書終於全部編成,此書收錄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各種書籍七八千種,內容涵蓋經史子集,以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北劇、南戲、平話、工技、農藝、志乘等,共計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三億七千萬字,全書被裝訂成11095冊,僅目錄就達60卷之多。如此宏大的規模,它就像一面多重轉折的繁複的鏡子映照出了大千世界的種種。

而這個時候的解縉, 卻已經流放。因為作為內閣首輔的他,捲入朱家繼承人的紛爭中,朱棣對他非常惱怒。

永樂十三年(1415年))正月十三日,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上囚籍,朱棣見到解縉姓名問:“縉猶在耶?”紀綱用酒將解縉灌醉,而後拖到積雪中埋起來,解縉立刻死了,此時解縉年僅四十七歲。解縉去世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子、兒女、宗族都流放到遼東。

正統元年(1436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鎮下詔赦還所抄家產。成化元年(1465年)明憲宗朱見深下詔為解縉平反昭雪,恢復官職,贈朝議大夫,諡文毅。

(每日漢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