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古代怎麼對付騎兵?

眾所周知, 由於漢民族為農耕民族, 北方的遊牧民族經常與漢族發生摩擦。 所以在古代與遊牧民族的戰鬥中多是以步兵為主對抗敵人的騎兵, 在3000年的歷史長河中, 步兵與騎兵聯合上演了一出出驚心動魄的戰鬥。 而且北方的遊牧民族特別強悍。

北方民族古代生存環境之惡劣, 遠非文明區民族能比, 其耐力與野蠻也遠非文明區民族能比。

水草豐年還好, 一旦災年, 集體成匪四處搶掠是家常便飯。

北亞馬種為蒙古馬, 蒙古馬體格和速度不如其他馬種, 但長於遠途奔襲, 且對草料的需求比其他馬低,

耐得嚴酷的自然條件。

那麼古代漢人對付遊牧民族騎兵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一:漢朝的騎兵流

匈奴是北方的遊牧民族, 全族均為能騎善射之士漢初處匈奴已號稱“控弦之士”三十萬, 時刻威脅著漢朝的北部。 匈奴人是典型的亞洲式輕騎兵, 他們作為遊牧民族, 從小生長在馬背上, 長於騎射, 他們馬術精良, 射術奇佳, 只穿輕便的皮甲十分靈活。 漢的晃錯曾在《言兵事疏》中說匈奴有三大長處為漢軍所不及:其一, 上下山阪, 出入溪澗, 中國之馬弗與也;其二, 險道傾厭:且馳且射, 中國之騎弗與也;其三, 風雨罷勞,

譏渴不困, 中國之人弗與也。 這也就指明了騎兵較之車兵的較大優勢, 車兵只能在平原之上才能發揮威力, 而騎兵在較狹小的地形也能做戰, 比車兵更為機動靈活。

到了漢朝時為了改變對匈奴作戰的不利被動局面, 漢朝大力發展騎兵, 至武帝時已能運用十余萬騎兵主動出擊, 對匈奴作戰歷時數十年, 漢的名將衛青, 霍去病等多次率數萬騎兵, 採用迂回包抄, 深入敵後等戰法大破匈奴。 其西元前119年武帝以衛青, 霍去病二人各帶五萬騎出擊, 以步卒數十萬, 馬十余萬匹轉運輜重。 霍去病部深入匈奴兩千餘裡, 大破敵軍狼居胥山而還, 傳為佳話。

這一時代一個重要成就就是官馬制度的確立, 漢為了對抗匈奴, 發展騎兵,

建立了飼馬的制度。 漢文景時期頒行“馬複令”用免役的辦法鼓勵民間養馬。 並在中央和地方設立專管的馬政機構。 中央任命太僕管理, 在地方設有馬丞負責。 這些官員負責馬匹的飼養以備軍用。 從漢初至武帝時即有廄馬四十余萬匹。 這一制度保證了漢朝對匈奴作戰的大量馬匹的消耗。

在漢代騎兵發展壯大, 成為軍隊的主力軍種, 取代戰車的位置。 兵種內漢代已經有了輕騎兵和重騎兵之分。 輕騎兵基本無甲, 武器以弓箭為主, 配備較矮小的戰馬, 重騎兵著甲, 武器為戟, 矛, 環首刀等近戰武器, 配備高大的馬匹用於衝鋒陷陣。 漢代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出現了更適於馬上作戰的環柄長鐵刀, 刀脊厚, 刃鋒利適於劈砍,

成為騎兵的重要武器。 一般來說漢代的騎兵主要武器有:矛、刀、戟、弓、弩等。 這一時期騎兵作為機動兵力的戰術也得以發展漢軍在與匈奴作戰中就大量採用了長距離奔襲迂回包抄作戰。

二:唐朝的騎兵與重步兵相結合

唐軍的主力部隊多是步騎混成的, 其一個標準的軍團應該包括步兵12500人,騎兵5000—6000,輜重兵1000—2000,一支這樣的部隊合計約兩萬人馬。其中,12500名步兵中,甲兵7500名,主要使用明光甲。在7500甲兵中有2500名陌刀兵,這些陌刀兵每人在兩腰分別掛有弓一把、箭30,背後交叉插有長柄陌刀一柄,長槍一條。此外5000甲兵也同有弓一把、箭30,槍一條,斷柄重刀一把。

5000輕步兵中,2500人配弓一把、箭30,斷柄重刀一把,長槍一條,方型牛皮盾一面。另外2500輕兵配弓一把、箭30。背後背著一個更大的箭婁,裝箭100,配弩一把,長槍一條。

唐軍弓弩配備率得到120%,每名士兵都配有三件以上的武器。這與秦漢軍隊相比,火力強出了3—5倍,衝擊力也大有提高!

而更有意思的是,為了配合騎兵完成對運動速度快,而路途又遠的遊牧軍隊,唐軍藩鎮軍和中央軍主力的步兵部隊都是坐車馬機動的,而不是徒步。在得到戰場時才下車列陣作戰!

唐軍的裝備極好,武器精良,馬匹充足。安史之亂前,價格昂貴而又極易損壞的“唐樣大刀”(橫刀)是士兵的標配,製造工時為三年的強弓人手一把,就連步兵也會裝備馱馬以提高機動能力,而重騎兵們除了人馬皆著鐵甲外,更是裝備了耗時十五年才能完成一把的馬槊(護具)。盛唐時代安西都護府的唐軍從來沒有超過三萬人,但卻控制著西域近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震懾著大大小小數十個國家,並還有餘力數次主動進攻阿拉伯帝國,唐軍的強悍可見一斑。

三:宋朝的重步兵與弓弩陣相結合

宋朝在我國歷史上武功極為不盛的一個朝代,因為在後唐,五代時期崛起的少數民族西北的產馬地區,基本掉失,所以宋無論是通過在邊地買馬,換馬,或設置監牧等方法,始終都不能滿足需要,所以從來都沒一支強大的騎兵。到了南宋時更糟,連殿前司的騎兵都有五分之一的沒馬可用。宋朝喜歡擺陣勢,所以騎兵也多半佈置在陣中,基本上都是把騎兵佈置在大規模的步兵陣周圍做策應或掩護側翼。如宋太宗的“平戎萬全陣”就是把主力步兵結合戰車,在中間布成密集陣勢,反騎後佈置在前後左右擔任警戒和掩護。防禦敵軍騎兵的陣勢。這種陣式,騎兵成了步兵的輔助力量,用於克敵制勝的是核心的步兵陣。

宋朝喪失了西北、北方產馬地區,馬源匱乏,為了對付周圍遊牧民族的入侵,不得不努力提高弓弩製作水準,以達到“以步制騎”的功效。為了滿足軍中弓弩的使用,宋朝軍器監中專門開設弓弩院,院中工匠達一千零四十二人。宋朝軍民在借鑒了秦朝的大風弩、三國時期的諸葛弩以及南北朝床弩的基礎上研發了踏張弩和腰弩,分別借助了由雙足或腰足提供張力,更大程度上積蓄了弩箭的勢能。

從《武經總要》前集卷13的記載看,宋朝的弓有黃樺弓、黑漆弓等四種,箭有點銅箭、鐵骨麗錐箭等十多種,弩有床子弩、踏張弩、腰弩、黑漆弩、跳鐙弩等等。

床子弩是絕對算得上冷兵器時代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文獻通考》卷161記,宋太祖“嘗令試床子弩於近郊外,矢及七百步,又令別造千步弩試之,矢及三裡”。

《後桐先生大全集》卷141記,宋理宗時,有一種三弓弩,“可及千步”。

一步為五宋尺,依每宋尺約合0.31米計,一千步約合1550米!

《武經總要》前集卷13記宋仁宗時期,有一種稱為三弓八牛床子弩的超級巨無霸,不但弓弩超大,箭也很大,稱一槍三劍箭。該弩由“七十人張發”,該箭可“射及三百步”。

床子弩體積龐大,一般都用四腳木架作為弩座,笨重不易運輸,主要用於城防。

澶淵之盟前夕,遼軍氣焰囂張。宋軍一氣之下,調運來三弓八牛床子弩,推至陣前,絞動弩弦,一箭身出,直接將契丹大將蕭撻覽釘死。最終促使遼人乖乖走向了談判桌。

床子弩還有一種妙用,即“系鐵鬥於弦上,鬥中著常箭數十隻,凡一發,可中數十人,世謂之斗子箭,亦雲寒鴉箭,言矢之紛散如鴉飛也”。

宋神宗時,宋朝軍民還研發出了一種名垂史冊的神臂弓。

神臂弓其實也是一種弩,但只用一人發射,射程卻遠及二百四十多步,約合372米以上,“仍透穿榆木,沒半簳”,可謂勁利霸道。

因為神臂弓不像床子弩那樣笨重,易於使用,“施於軍事,實有奇功”,因此成了歷史上最經典的弩具,同時也是宋朝的獨門利器。

為了保護這種兵器的獨家產權,宋朝統治者專門制訂了不准私造、私習以及軍士毀棄,戰陣亡失的種種條法。

曾幾何時,神臂弓讓來去如風的金國騎軍望面生畏。

更可怕的是,在神臂弓的基礎上,韓世忠又製造出神臂弓的加強升級版——克敵弓!

克敵弓“一人挽之,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約合558米,可以貫穿重甲,“每射鐵馬,一發應弦而倒”。

四:明朝的火器部隊與步騎結合

在明代,當時社會經濟十分繁榮,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極為發達,海外貿易非常活躍,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處在萌芽時期,科技的進步出現了新的明顯的轉機。所有這些新的進步的因素,為明代的兵器、火藥發展提供了物質技術基礎。加之明一代,北方長期受到遊牧民族的騷擾,東南沿海經常受到倭寇的侵擾,,因此為了鞏固邊防,抗擊外族的進犯,明代十分重視國家武備,對火藥、火器尤為重視,視火器為禦敵的“長技”。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明代的軍隊對火器十分重視。由於在各次戰爭中大量使用火器,使軍隊火器的編制裝備達到了冷兵器時代的頂峰。

明代的騎兵主要和其他兵種配合作戰。

明軍不僅在軍隊中普遍裝備火器,還建立了專業火器部隊。

永樂前期創建的專業火器部隊神機營,他同當時的五軍營、三千營合稱京軍三大營,擔負著“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任務,是朝廷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

據《大明會典》卷一百三十四《京營》的記載神機營編制主要如下:神機營設提督內臣2名、武臣2名、掌號頭官2名,下轄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軍;

中軍設坐營內臣1名、武臣1名、下轄4司,每司設監槍內臣1名、把司官1名、把牌官1名。

左掖、右掖、左哨、右哨的編制相同,各設坐營內臣1名、武臣1名、下轄3司,每司設監槍內臣1名、把司官1名、把牌官2名。

後來有增設“五千下營”設坐營內臣1名、武臣1名、下轄4司,每司設把司官2名。神機營是朝廷直接指揮調遣的戰略機動部隊,主要“掌操演神銃、神炮諸火器”,“專習槍炮”,裝備了盞口炮、碗口炮、將軍炮、手把銃、神槍、快槍、單飛神火箭等火器。

其一個標準的軍團應該包括步兵12500人,騎兵5000—6000,輜重兵1000—2000,一支這樣的部隊合計約兩萬人馬。其中,12500名步兵中,甲兵7500名,主要使用明光甲。在7500甲兵中有2500名陌刀兵,這些陌刀兵每人在兩腰分別掛有弓一把、箭30,背後交叉插有長柄陌刀一柄,長槍一條。此外5000甲兵也同有弓一把、箭30,槍一條,斷柄重刀一把。

5000輕步兵中,2500人配弓一把、箭30,斷柄重刀一把,長槍一條,方型牛皮盾一面。另外2500輕兵配弓一把、箭30。背後背著一個更大的箭婁,裝箭100,配弩一把,長槍一條。

唐軍弓弩配備率得到120%,每名士兵都配有三件以上的武器。這與秦漢軍隊相比,火力強出了3—5倍,衝擊力也大有提高!

而更有意思的是,為了配合騎兵完成對運動速度快,而路途又遠的遊牧軍隊,唐軍藩鎮軍和中央軍主力的步兵部隊都是坐車馬機動的,而不是徒步。在得到戰場時才下車列陣作戰!

唐軍的裝備極好,武器精良,馬匹充足。安史之亂前,價格昂貴而又極易損壞的“唐樣大刀”(橫刀)是士兵的標配,製造工時為三年的強弓人手一把,就連步兵也會裝備馱馬以提高機動能力,而重騎兵們除了人馬皆著鐵甲外,更是裝備了耗時十五年才能完成一把的馬槊(護具)。盛唐時代安西都護府的唐軍從來沒有超過三萬人,但卻控制著西域近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震懾著大大小小數十個國家,並還有餘力數次主動進攻阿拉伯帝國,唐軍的強悍可見一斑。

三:宋朝的重步兵與弓弩陣相結合

宋朝在我國歷史上武功極為不盛的一個朝代,因為在後唐,五代時期崛起的少數民族西北的產馬地區,基本掉失,所以宋無論是通過在邊地買馬,換馬,或設置監牧等方法,始終都不能滿足需要,所以從來都沒一支強大的騎兵。到了南宋時更糟,連殿前司的騎兵都有五分之一的沒馬可用。宋朝喜歡擺陣勢,所以騎兵也多半佈置在陣中,基本上都是把騎兵佈置在大規模的步兵陣周圍做策應或掩護側翼。如宋太宗的“平戎萬全陣”就是把主力步兵結合戰車,在中間布成密集陣勢,反騎後佈置在前後左右擔任警戒和掩護。防禦敵軍騎兵的陣勢。這種陣式,騎兵成了步兵的輔助力量,用於克敵制勝的是核心的步兵陣。

宋朝喪失了西北、北方產馬地區,馬源匱乏,為了對付周圍遊牧民族的入侵,不得不努力提高弓弩製作水準,以達到“以步制騎”的功效。為了滿足軍中弓弩的使用,宋朝軍器監中專門開設弓弩院,院中工匠達一千零四十二人。宋朝軍民在借鑒了秦朝的大風弩、三國時期的諸葛弩以及南北朝床弩的基礎上研發了踏張弩和腰弩,分別借助了由雙足或腰足提供張力,更大程度上積蓄了弩箭的勢能。

從《武經總要》前集卷13的記載看,宋朝的弓有黃樺弓、黑漆弓等四種,箭有點銅箭、鐵骨麗錐箭等十多種,弩有床子弩、踏張弩、腰弩、黑漆弩、跳鐙弩等等。

床子弩是絕對算得上冷兵器時代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文獻通考》卷161記,宋太祖“嘗令試床子弩於近郊外,矢及七百步,又令別造千步弩試之,矢及三裡”。

《後桐先生大全集》卷141記,宋理宗時,有一種三弓弩,“可及千步”。

一步為五宋尺,依每宋尺約合0.31米計,一千步約合1550米!

《武經總要》前集卷13記宋仁宗時期,有一種稱為三弓八牛床子弩的超級巨無霸,不但弓弩超大,箭也很大,稱一槍三劍箭。該弩由“七十人張發”,該箭可“射及三百步”。

床子弩體積龐大,一般都用四腳木架作為弩座,笨重不易運輸,主要用於城防。

澶淵之盟前夕,遼軍氣焰囂張。宋軍一氣之下,調運來三弓八牛床子弩,推至陣前,絞動弩弦,一箭身出,直接將契丹大將蕭撻覽釘死。最終促使遼人乖乖走向了談判桌。

床子弩還有一種妙用,即“系鐵鬥於弦上,鬥中著常箭數十隻,凡一發,可中數十人,世謂之斗子箭,亦雲寒鴉箭,言矢之紛散如鴉飛也”。

宋神宗時,宋朝軍民還研發出了一種名垂史冊的神臂弓。

神臂弓其實也是一種弩,但只用一人發射,射程卻遠及二百四十多步,約合372米以上,“仍透穿榆木,沒半簳”,可謂勁利霸道。

因為神臂弓不像床子弩那樣笨重,易於使用,“施於軍事,實有奇功”,因此成了歷史上最經典的弩具,同時也是宋朝的獨門利器。

為了保護這種兵器的獨家產權,宋朝統治者專門制訂了不准私造、私習以及軍士毀棄,戰陣亡失的種種條法。

曾幾何時,神臂弓讓來去如風的金國騎軍望面生畏。

更可怕的是,在神臂弓的基礎上,韓世忠又製造出神臂弓的加強升級版——克敵弓!

克敵弓“一人挽之,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約合558米,可以貫穿重甲,“每射鐵馬,一發應弦而倒”。

四:明朝的火器部隊與步騎結合

在明代,當時社會經濟十分繁榮,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極為發達,海外貿易非常活躍,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處在萌芽時期,科技的進步出現了新的明顯的轉機。所有這些新的進步的因素,為明代的兵器、火藥發展提供了物質技術基礎。加之明一代,北方長期受到遊牧民族的騷擾,東南沿海經常受到倭寇的侵擾,,因此為了鞏固邊防,抗擊外族的進犯,明代十分重視國家武備,對火藥、火器尤為重視,視火器為禦敵的“長技”。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明代的軍隊對火器十分重視。由於在各次戰爭中大量使用火器,使軍隊火器的編制裝備達到了冷兵器時代的頂峰。

明代的騎兵主要和其他兵種配合作戰。

明軍不僅在軍隊中普遍裝備火器,還建立了專業火器部隊。

永樂前期創建的專業火器部隊神機營,他同當時的五軍營、三千營合稱京軍三大營,擔負著“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任務,是朝廷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

據《大明會典》卷一百三十四《京營》的記載神機營編制主要如下:神機營設提督內臣2名、武臣2名、掌號頭官2名,下轄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軍;

中軍設坐營內臣1名、武臣1名、下轄4司,每司設監槍內臣1名、把司官1名、把牌官1名。

左掖、右掖、左哨、右哨的編制相同,各設坐營內臣1名、武臣1名、下轄3司,每司設監槍內臣1名、把司官1名、把牌官2名。

後來有增設“五千下營”設坐營內臣1名、武臣1名、下轄4司,每司設把司官2名。神機營是朝廷直接指揮調遣的戰略機動部隊,主要“掌操演神銃、神炮諸火器”,“專習槍炮”,裝備了盞口炮、碗口炮、將軍炮、手把銃、神槍、快槍、單飛神火箭等火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