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瀕海戰鬥艦火力鬥不過056輕護,航空週刊連發5稿批評它

據近期某外媒的報導, 美海軍第一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LCS-1上岸維護, 船底結構曝光, 可以看到該艦紅色的防銹漆品質似乎還有缺陷, 沒有醫治好前幾天大面積脫漆的問題, 讓人不禁想起了瀕海戰鬥艦步入“冰河期”的過往。

自由號瀕海戰鬥艦(LCS_1)與“拳擊手理查”號(LHD_6)兩栖攻擊艦進行海上補給演練

“自由”號瀕海戰鬥艦(LCS-1)是洛克希德·馬丁設計和建造的, 採用兩台羅爾斯羅伊斯MT-30汽輪機作動力, 巡航時速可達到30節, 全速航行時可在7個船長的距離內作360°的回轉, 吃水深僅為3.65米。 該艦的艦體採用模組化結構, 艦體材料先進, 航程6900公里以上。

自由號瀕海戰鬥艦

“自由”號瀕海戰鬥艦最大特點就是是艦上佈置了不同的集裝箱式模組, 對於設備和武器能夠進行”非常簡便”的換裝, 就像搭積木一樣。 根據不同的作戰角色“自由”號瀕海戰鬥艦可以進行重新配置, 擔負包括反潛、反水雷、反水面艦艇、情報、監控和偵察國土防禦、海上攔截、特種作戰、後勤保障等任務。 得益於它的模組化設計, LCS 能替代更慢、更特製的艦艇如掃雷艇和攻擊艇, 有助於海軍應對不斷增長的瀕海或近岸威脅, 為近海水域的作戰空間提供進入和控制。

“柯洛納多”號瀕海戰鬥艦

但是, 《航空週刊》雜誌曾經連續發表5篇文章指出“自由”號存在的諸多問題, 美國國會和媒體的批評聲不絕於耳, 海軍和製造商則陷入了無休止的辯解之中, 將這艘幾乎被“神化”了的艦艇推上了風口浪尖。 “自由”號瀕海戰鬥艦的全體艦員部署驗證實驗,

就有讓研發團隊計畫通過此次海試解決LCS存在的諸多問題的用意。

“沃斯堡”號瀕海戰鬥艦(LCS-3)

美軍已經承認瀕海戰鬥艦的設計製造缺陷太多, 從互聯網上廣為流傳的一幅照片上可以看出, 作為一艘剛交付使用六七年的先進軍艦,

部分船體已經嚴重腐蝕, 讓人不得不對該艦的製造工藝和後期保養產生質疑, 有網友嘲諷美軍“自由”號瀕海戰鬥艦不小心“露底”了。 陰極防護系統可以防止船體表面金屬在海水中產生電解效應, 這在現代艦艇的設計方面已經不算是高科技, 雖然“自由”號本身採用了主動防腐蝕系統, 並已經應用到“沃斯堡”號(LCS-3)之後的瀕海戰鬥艦船體設計之中, 但是其他幾艘艦艇上的小塊銹蝕也是屢見不鮮。

第4艘瀕海戰鬥艦“科羅拉多”號

瀕海戰鬥艦號稱具有小型攻擊運輸艦的能力,飛行甲板可操作兩架SH-60W“海鷹”直升機,還有從船尾回收和釋放小艇的能力。然而,正是這塊先進的飛行甲板出現了嚴重的銹蝕,由於焊接工藝和海水腐蝕等多種原因,“自由”號的部分海水消防管線已經鬆動,接近破損的程度。備用電力系統自動轉換開關(ABT),艦員們被迫給轉換開關加裝了一個防水罩,防止海水繼續侵蝕這個關鍵部件。

“自由”號設計建造方面的最大缺陷出現在船體後部中央部位,吊門和底板之間出現了25英尺長的裂縫,寬度足以平伸進一隻手,目前僅用防水密封圈進行了臨時修補。據“自由”號艦員透露,當艦艇以20節的時速行駛時,這個縫隙就生產了巨大的“噴射器效應”:位於船體水上部分的機艙內的空氣被大量抽出,造成船體各隔音出現壓差。機艙內的負壓造成了引擎機油箱內的高壓空氣將潤滑油通過軸承擠出,這種無人操控的部件漏油就可能導致火災。美國海軍分析腐蝕原因時指出,由於“自由”號的吊門與甲板之間的縫隙過大,造成吊門在關閉狀態下也有海水灌入,必須加裝防水密封圈才能解決問題。但是“自由”號停泊在聖達戈的幹船塢期間,人們仍能看到陽光透過裂縫照進船體裡。

“柯洛納多”號瀕海戰鬥艦

“自由”號最初的引擎綜合設計也存在問題。機艙設計了一個進氣洞,雖然初衷是改善空氣流通,但是通常情況下進去的都是海水,海水腐蝕了焊接在燃氣輪機隔離壁側面的空氣預濾器,通過兩個角上的焊點進入燃氣輪機,導致了渦輪葉片斷裂等多次引擎故障。海軍不得不斥資1000萬美元,在“自由”號下水後2年就為其更換了勞斯萊斯MT-30引擎。對此,美國海軍辯解稱“自由”號下水3年來的引擎故障大都是由於海上環境產生的鹽沫腐蝕了渦輪葉片,最終導致葉片完全斷裂,而非是海水進入了引擎內部。

此外,“自由”號的變速箱油槽蓋也存在問題,潤滑油經常滲到主機殼外側,機艙底部經常堆積著大量殘油,也需要通過改良提高密封性能,並且已經安裝在LCS-5之後的艦艇上面。“自由”號減搖鰭的可靠度也非常低,海軍已經要求拆除主引擎排氣管附近的碼頭護舷板,避免這些木質護板起火。

592“瀘州”號056級護衛艦

有俄羅斯專家前段時間指出,在和平時期,美軍的瀕海戰鬥艦可以輕鬆地將中國海軍056型護衛艦遠遠地“甩在後面”,另外一時就是與平時對應的對個時,在對比火力方面,瀕海戰鬥艦面臨的命運將是被056型護衛艦“TKO”的命運。中國海軍022型導彈艇這種小角色時,由於其火力很強,瀕海戰鬥艦也是“很難對付”。鑒於上面的原因,瀕海戰鬥艦在美國國內也遭受到了許多的質疑。有人指出,瀕海戰鬥艦不過是概念酷炫、技術先進、造價高昂然而實際用途非常有限的武器平臺。

第4艘瀕海戰鬥艦“科羅拉多”號

瀕海戰鬥艦號稱具有小型攻擊運輸艦的能力,飛行甲板可操作兩架SH-60W“海鷹”直升機,還有從船尾回收和釋放小艇的能力。然而,正是這塊先進的飛行甲板出現了嚴重的銹蝕,由於焊接工藝和海水腐蝕等多種原因,“自由”號的部分海水消防管線已經鬆動,接近破損的程度。備用電力系統自動轉換開關(ABT),艦員們被迫給轉換開關加裝了一個防水罩,防止海水繼續侵蝕這個關鍵部件。

“自由”號設計建造方面的最大缺陷出現在船體後部中央部位,吊門和底板之間出現了25英尺長的裂縫,寬度足以平伸進一隻手,目前僅用防水密封圈進行了臨時修補。據“自由”號艦員透露,當艦艇以20節的時速行駛時,這個縫隙就生產了巨大的“噴射器效應”:位於船體水上部分的機艙內的空氣被大量抽出,造成船體各隔音出現壓差。機艙內的負壓造成了引擎機油箱內的高壓空氣將潤滑油通過軸承擠出,這種無人操控的部件漏油就可能導致火災。美國海軍分析腐蝕原因時指出,由於“自由”號的吊門與甲板之間的縫隙過大,造成吊門在關閉狀態下也有海水灌入,必須加裝防水密封圈才能解決問題。但是“自由”號停泊在聖達戈的幹船塢期間,人們仍能看到陽光透過裂縫照進船體裡。

“柯洛納多”號瀕海戰鬥艦

“自由”號最初的引擎綜合設計也存在問題。機艙設計了一個進氣洞,雖然初衷是改善空氣流通,但是通常情況下進去的都是海水,海水腐蝕了焊接在燃氣輪機隔離壁側面的空氣預濾器,通過兩個角上的焊點進入燃氣輪機,導致了渦輪葉片斷裂等多次引擎故障。海軍不得不斥資1000萬美元,在“自由”號下水後2年就為其更換了勞斯萊斯MT-30引擎。對此,美國海軍辯解稱“自由”號下水3年來的引擎故障大都是由於海上環境產生的鹽沫腐蝕了渦輪葉片,最終導致葉片完全斷裂,而非是海水進入了引擎內部。

此外,“自由”號的變速箱油槽蓋也存在問題,潤滑油經常滲到主機殼外側,機艙底部經常堆積著大量殘油,也需要通過改良提高密封性能,並且已經安裝在LCS-5之後的艦艇上面。“自由”號減搖鰭的可靠度也非常低,海軍已經要求拆除主引擎排氣管附近的碼頭護舷板,避免這些木質護板起火。

592“瀘州”號056級護衛艦

有俄羅斯專家前段時間指出,在和平時期,美軍的瀕海戰鬥艦可以輕鬆地將中國海軍056型護衛艦遠遠地“甩在後面”,另外一時就是與平時對應的對個時,在對比火力方面,瀕海戰鬥艦面臨的命運將是被056型護衛艦“TKO”的命運。中國海軍022型導彈艇這種小角色時,由於其火力很強,瀕海戰鬥艦也是“很難對付”。鑒於上面的原因,瀕海戰鬥艦在美國國內也遭受到了許多的質疑。有人指出,瀕海戰鬥艦不過是概念酷炫、技術先進、造價高昂然而實際用途非常有限的武器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