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冬春交替病毒細菌肆虐 小心!別把皰疹性咽峽炎當感冒

幾天前突然出現發熱、體溫越來越高, 食欲下降, 口服退熱藥後, 體溫不能降至正常, 逐步發展為持續高熱。 錢先生以為是普通感冒,

而未及時帶孩子就診, 隨後虎子出現抽搐2次, 到了婦幼保健院急診兒科就診後, 經醫生查看, 虎子患的是皰疹性咽峽炎並發熱性驚厥。

據陳建麗主任介紹,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 每年都會發生。 該病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7歲以下, 以1—3歲最為高發, 潛伏期2-4天。 多以突發高熱開始, 24-48小時可達高峰, 升至39-41℃, 伴頭痛、咽部不適、肌痛等, 嬰幼兒常有嘔吐、拒食, 甚而發生熱性驚厥;年長兒童及成人常見嚴重的咽痛、吞咽困難、四肢肌痛、厭食乏力等。 不過陳主任表示, 皰疹性咽峽炎大多時候具有自限性, 孩子患病家長不必驚慌, 若出現以上症狀, 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大多可及時控制病情。

皰疹性咽峽炎易和普通感冒混淆 高熱和熱程長是特點

錢先生感到不解, 兒子症狀和感冒差不多, 怎麼被確診為皰疹性咽峽炎?陳建麗主任解釋道, 皰疹性咽峽炎容易和普通感冒或者手足口病混淆。 “普通感冒多由呼吸道病毒引起, 表現為流鼻涕、鼻塞、咳嗽、疲倦、食欲減退、發熱。 而皰疹性咽峽炎的發熱有兩個特點:一是高熱, 體溫在39-41℃;二是熱程較長, 持續3-4天。 雖然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區別不大, 很容易被家長誤認為普通感冒, 但皰疹性咽峽炎發病後, 起初孩子會發高燒, 胃口不好。 慢慢出現咽部紅腫、出現小皰疹。 孩子會表現出煩躁、哭鬧、流涎、輕微腹瀉、拒食等。 整個過程持續7-10天。 於這兩種病的區別, 口腔裡的皰疹是最重要的鑒別點。 ”

陳主任進一步介紹說, 另一方面,

皰疹性咽峽炎也容易與手足口病混淆, 雖然它們可能都屬同一類腸道病毒所致, 但兩者的症狀與危害相差甚遠, 主要的區別在於皰疹性咽峽炎只會在咽峽部位出現皰疹, 而不會在手足臀上出現。 但家長仍需引起重視, 注意觀察患兒手足以及臀部情況, 必要時需到醫院明確診斷。

預防:小心飛沫、糞—口傳播和親密接觸

生活中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預防皰疹性咽峽炎?陳建麗主任表示, 皰疹性咽峽炎主要通過糞-口和呼吸道傳播。 家長應注意孩子的個人衛生, 勤洗手,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謹防病從口入。 儘量不要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較差的公共場所, 要保持居住環境的衛生和通風。 陳主任詳細介紹說,

除了飛沫傳播, 家長的親密接觸也有可能讓孩子感染病毒, 因此, 家長不要親吻孩子, 不要衝孩子喘氣, 不和孩子共用餐具, 不和孩子入嘴同一個食物, 不要用嘴吹涼孩子的食物。

同時, 一旦家長發現孩子出現類似于皰疹性咽峽炎症狀, 應立即就醫確診, 確診後, 再在醫生的囑託下, 局部使用口腔搽劑和抗病毒藥物。 有些孩子患病後, 因疼痛而拒食。 要鼓勵孩子多張嘴, 多喝水。 飲食應清淡, 少量多次, 以牛奶、新鮮蔬菜湯、新鮮果汁等流質、粥、麵條等半流質食物為主。

醫生提醒:皰疹性咽峽炎可能發展為手足口病

陳建麗主任強調, 由於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的病原部分同屬於柯薩奇病毒, 因此多少有一些關聯, 就像兩“兄弟”。

孩子患上皰疹性咽峽炎, 在不嚴重的情況下, 一般可以自愈, 自然病程為1周左右。 對於病情較輕的患兒, 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而對於部分抵抗力較差、高熱的幼兒, 應及時就醫。 “一些病情嚴重的患兒, 可能會引發心肌炎、腦炎等併發症。 ”陳主任強調, 當幼兒持續高熱, 家長可以給孩子服用退燒藥, 並輔助物理降溫, 同時, 對症使用抗病毒藥物。

“因病原的原因, 有些患兒的病情會發展為手足口病, 那麼治療週期可能會變長。 ”陳主任提醒家長, 有些孩子在發病的第1-2天只出現發燒和嘴裡長皰疹的症狀, 被診斷為兒童皰疹性咽峽炎, 可能過了幾天, 手腳開始長皰疹, 病情就發展為手足口病。 因此, 如果孩子得了皰疹性咽峽炎, 最好儘早到有條件的醫院診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