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兵家七大聖:岳飛第七張良第五孫武第二,第一簡直就是活神仙

古代兵家有許多賢者, 但被後世尊為“聖”者只有七人。 這七個人是不同時代, 不同版本的“兵家四聖”成員。 當然, “兵家四聖”之中, 還有白起、韓信等人, 但他們都沒有“聖”名, 故不在其內。 以下七位大聖, 按地位和影響排名。

第七位:武聖嶽飛(1103-1142), 南宋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抗金名將, 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力大絕人, 能挽300宋斤鐵弓, 腰弩八石, 少有“一縣無敵”之譽。 岳飛是“南宋第一帥”, 也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軍事統帥, 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 他的“岳家軍”號稱“凍殺不拆屋, 餓殺不打擄”, 金人更有“撼山易, 撼岳家軍難”之哀歎。 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 嶽飛率岳家軍金軍對抗十餘年, 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 所向披靡。 1140年, 岳飛揮師北伐, 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 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 進軍朱仙鎮, 誓要“直搗黃龍”, 迎回徽欽二帝。 岳飛又南宋第一猛將, 刀、槍、鐧、箭無敵手,
有多次單挑斬將記錄, 最典型的是槍挑一帥(黑風大王)刀劈兩將(叛將和金將)。 岳飛之孫岳珂著《鄂王行實編年》記載了嶽飛用分別用刀、槍、鐧、箭單挑陣斬敵將的戰績。 一是刀斬。 “先臣以刀承之, 刃入寸餘, 複拔刀擊之, 斬其首, 屍僕冰上。 ”二是鐧殺。 “揮四刃鐵簡, 直犯虜陣。 士皆賈勇, 無不一當百。 ”三是槍挑。 “複與虜遇, 先臣單騎持丈八鐵槍, 刺殺虜帥黑風大王。 ”四是箭射。 “先臣躍馬馳射, 應弦而斃。 ”五是刀劈。 “賊魁出鬥, 某馳騎獨往, 奮大刀劈之, 自頂至腰分為兩, 數萬眾不戰而潰”, “趁敵陣未定單騎突入虜陣, 斫其驍將, 敵遂披靡。 ”嶽飛帥才第一, 勇力第一, 被後人譽為“兵家四聖”之“武聖”。

第六位:尉聖尉繚。 指戰國時期魏繚, 魏國大樑(今河南開封)人。 秦王政十年(西元前237年)入秦遊說, 被任為國尉後, 改稱尉繚, 為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 主張‘並兼廣大, 以一其制度’。 著有兵書《尉繚子》, 被後兵家世尊為“尉聖”。

第五位:謀聖張良(約前250—前186年), 字子房, 潁川城父人, 秦末漢初傑出謀士、大臣, 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 保存實力, 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 使劉邦得以脫身。 後又以出色的智謀, 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 幫助呂後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 被封為留侯。 張良謀略過人, 劉邦評價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
決勝於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 ”後世敬其謀略出眾, 稱其為“謀聖”。

第四位:計聖孫臏。 本名孫伯靈, 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 孫武后代, 山東鄄城人。 與龐涓為同窗, 從師鬼穀子, 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 身體殘疾, 後在齊國使者幫助下投奔齊國, 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勝利,奠定了齊國霸業。因其以用計見長,著有《孫臏兵法》,後世兵家尊其為“計聖”,又有認為其次于孫武,又尊為“次聖”。唐德宗時入武成王廟,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第三位:亞聖吳起(約前440-前381年)。唐武廟“十哲”,戰國初期軍事家、大將,有“中華第一名將”之稱,一生從無敗跡,載入《資治通鑒》,為史上最為優秀的常勝將軍。早期投筆從戎,一生曆侍魯、魏、楚三國,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率兵南征北戰,為魏國奪取千里土地,期間共與諸侯軍隊大戰76次,大勝64次,12次不分勝負。與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合稱《孫吳兵法》。吳起最後在楚國遭到貴族嫉恨,貴族圍攻將其亂箭射殺。論用兵,孫武第一,吳起第二,被後世兵家譽為亞聖。

第二位:兵聖孫武(約前545年—約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孫武初在齊國,後到吳國,經伍員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推為《武經七書》之首。《孫子兵法》在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在各個領域被廣泛運用,成為國際上最著名的兵書典範。

第一位:謀聖鬼穀子。又名王詡、王禪,道號玄微子。春秋戰國時期人,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清溪鬼穀,故自稱鬼谷先生。鬼穀子常入山采藥修道,于嵩山東南學仙。“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穀子的稱呼,為老學五派之一。他通天徹地,人不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佈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祛病延年,服食導引,平地飛升。兩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鬼穀子超凡脫俗,已非常人可比,簡直就是一位活神仙!

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勝利,奠定了齊國霸業。因其以用計見長,著有《孫臏兵法》,後世兵家尊其為“計聖”,又有認為其次于孫武,又尊為“次聖”。唐德宗時入武成王廟,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第三位:亞聖吳起(約前440-前381年)。唐武廟“十哲”,戰國初期軍事家、大將,有“中華第一名將”之稱,一生從無敗跡,載入《資治通鑒》,為史上最為優秀的常勝將軍。早期投筆從戎,一生曆侍魯、魏、楚三國,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率兵南征北戰,為魏國奪取千里土地,期間共與諸侯軍隊大戰76次,大勝64次,12次不分勝負。與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合稱《孫吳兵法》。吳起最後在楚國遭到貴族嫉恨,貴族圍攻將其亂箭射殺。論用兵,孫武第一,吳起第二,被後世兵家譽為亞聖。

第二位:兵聖孫武(約前545年—約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孫武初在齊國,後到吳國,經伍員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推為《武經七書》之首。《孫子兵法》在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在各個領域被廣泛運用,成為國際上最著名的兵書典範。

第一位:謀聖鬼穀子。又名王詡、王禪,道號玄微子。春秋戰國時期人,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清溪鬼穀,故自稱鬼谷先生。鬼穀子常入山采藥修道,于嵩山東南學仙。“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穀子的稱呼,為老學五派之一。他通天徹地,人不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佈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祛病延年,服食導引,平地飛升。兩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鬼穀子超凡脫俗,已非常人可比,簡直就是一位活神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