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悲摧的高麗國王,命運掌握在元朝皇帝手裡,被呼來喝去,狗都不如

2008年韓國推出了一部史詩級別的歷史大片《霜花店》。

片名源自高麗第25代王忠烈王時期無名氏創作的高麗歌謠《霜花店》。

歌裡是這樣唱的:

我想去霜花店買一塊霜花糕, 那個蒙古大叔把我手抓, 這話若是傳出店外, 夥計就會說我閒話, 說我也想去那裡睡……

裡面反復提到“蒙古大叔把我手抓”, 那是暗喻高麗政府完全被元朝所控制, 元朝不但能直接指定高麗王的人選, 還為他們指定王妃。

高麗王不得不在元朝接受王位。 這種情形下, 高麗王不過一個政治傀儡, 無法自主治理國家, 導致高麗國內動盪不安, 倫理道德墮落頹廢。

電影是這樣演, 史實上也正是如此。

首先簡單說一下王氏高麗王朝的歷史。

唐末亂世, 中原正進入五代十國的烽火時代, 山河動盪, 大旗變幻。

原籍太原、定居世居朝鮮半島的漢人王建于西元918年建立高麗國, 西元936年統一朝鮮半島。

高麗國剛成立時, 沿襲中原皇室制度, 國王自稱“朕”, 下達的命令稱為“詔”;國王的繼任人稱“太子”;國王的母親稱“太后”。 首都的皇宮被稱為“皇城”;稍為不同的是國王被稱“陛下”外, 也稱“海東天子”或為“大王”。

中原五代十國結束後, 統治北方的先是遼國, 後是金國, 這段漫長的歲月裡, 高麗國算是自由的、活潑的。

但蒙元滅掉了金國、南宋, 完成了中原大一統, 高麗不得不乖乖向蒙元稱臣。

高麗元宗為了保住王位, 請求與元朝聯姻, 元世祖答允了他的請求。

此後, 元朝皇帝或王室成員之女嫁與高麗國王便成為一種例制, 蒙古公主成為元朝的代理人, 在高麗擁有高於國王的權力。

元朝皇帝是高麗國王的岳父, 高麗國王成為元朝的駙馬。 高麗國王與元公主所生之子由元朝指定立為世子, 日後再成為國王。

這樣, 高麗政權就掌握在元朝手中。

1275年, 高麗忠烈王被元朝冊立後,

從元大都返回開城即位, 不再自稱朕, 改稱孤, 陛下改為殿下, 太子改為世子, 廟號制度也從元宗後廢止。

高麗國王成了一個擁有雙重身份的人, 既是元朝的地方官, 又是高麗國的國王。

元朝統治者並沒有強迫高麗改變其本國習俗, 但高麗統治者為了醜表忠心, 主動改換蒙古服飾,屁顛屁顛地梳剃起蒙古髮式,高麗百姓也不得不跟著效仿。

另外,從忠宣王開始,高麗國王大多有蒙古名宇。忠宣王的蒙古名叫益智禮普化,忠肅王叫阿刺訥忒失裡,忠惠王叫普塔失裡,恭湣王叫伯顏帖木兒,等等。

這裡,說說忠惠王普塔失裡的不平常遭遇。

忠惠王普塔失裡本名王禎,是忠肅王阿刺訥忒失裡(本名王燾)的兒子,在作世子時,到元朝朝覲,很得元朝右丞相燕鐵木兒的歡心。

在燕鐵木兒的運作下,王禎於1330年被元朝冊封為高麗國王,在元大都接受了高麗王金印,娶元朝鎮西武靖王的女兒亦憐真班即德甯公主為妻。

王禎回國,王禎的父親王燾就當不成國王了,巴巴到元大都朝拜。

可是,王禎的王位還沒坐穩,第二年,有人在元朝廷誣告王禎,說高麗與遼陽行省密謀叛亂,擁立太子妥懽帖睦爾(成吉思汗的八世孫)為帝。

於是,一道詔令從元大都發出,王禎被解除高麗王位,並火速到元大都聽候發落,而其父王燾則回國復位。

此事,搞得王燾父子莫明其妙、不知所措。

王禎回到元大都,雖然沒受到大的懲罰,但親信金天祜、盧世瑞等人被流放到海南。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故?

原來,喜歡王禎的燕鐵木兒死了,接任右丞相的是燕鐵木兒的死對頭伯顏。

伯顏不喜歡王楨,於是就略施小計,撤了王楨的國王之職。

王楨丟了國王之職,但在元大都混得還是不錯的,生活有滋有味。

伯顏左看右看,看王禎不上眼,斥之為“潑皮”,上奏朝廷說:“禎無行,恐累聖德,不宜宿衛”,要求把王楨驅逐出元大都。

1336年年底,王禎在漫天風雪中被驅逐出了元大都,恓恓惶惶地回了高麗國。

王禎的父親王燾年老病死,立遺囑把王位傳給王楨。

王禎遵照父親的遺囑,在高麗即位。

但伯顏堅決反對,不安排冊封,則王禎的王位就名不正、言不順,相當尷尬。

這還不算,伯顏又以王禎強姦婦女為由,命人將他押送到元朝。

不過,作為一代權臣,伯顏雖然予殺予奪,飛揚跋扈,但他的最終歸宿也不好。

元順帝不甘受伯顏挾制,利用伯顏的侄子脫脫髮動政變,將伯顏貶黜流放。

這樣,王楨才得以回到高麗復位。

這是王楨第三次登上王位了,但這還不是最終的結局。

1343年11月,元朝大臣朶赤等六人出使高麗,王禎身體患病,禮數不周。元朝天使震怒,與駐高麗的行省官員把王禎及其一幫親信捆綁起來,押送回元大都,罪名是元朝不恭,且“貪淫不道”、“剝民已甚”。

歷史是由當權者寫的,說是就是不是也是,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那麼,王禎是不是真的“貪淫不道”、“剝民已甚”,就不得而知了。

搞笑的是,朶赤押送王禎經過肅州。王禎晚上睡覺時覺得有點冷,向肅州太守安鈞要一床被子。這個安鈞,平日逢迎巴結王禎,這會兒看王楨已是階下囚,就落井下石,向朶赤告狀說:“國王因為貪婪淫蕩而犯罪,現在還敢勒索我的被子,討厭!”朶赤一聽,氣不打一處來,拎起一把鐵尺安鈞劈頭蓋臉就是一陣亂打,邊打邊罵:“你能當到太守的官職,還不是國王任命啊?現在他覺得冷了,向你要床被子你都不給,你還是人嗎你!”安鈞被打得嗷嗷真叫,心裡那個懊悔啊,直呼元朝天使實在是天威難測,自己拍馬屁給拍馬蹄上了。

王禎被押到了北京,元順帝也沒太多精力過問他的爛事,直接發配他到廣東揭陽。

而高麗臣子,一個個都是安鈞之流。本來連同王禎一起被押送來的還有他的一幫親信,但這些親信被判處沒事,立刻拍拍屁股溜了,沒一個人肯跟隨王禎到揭陽去。

1344年,慘被呼來喝去、最後眾叛親離的高麗忠惠王王禎,走到湖南岳陽,寂寂無聞地死了,時年36歲。

據說,王禎的死訊傳回高麗,高麗人竟“無閔之者”。

不過,飽受反復折騰的王楨也沒耽誤生子,他和德甯公主亦憐真班生有兒子王昕和女兒長寧翁主。

王禎死了,元順帝便冊封只有8歲的王昕為高麗王,由德甯公主垂簾聽政。

德甯公主壯年喪夫,難忍寂寞,與居中裴儉和康允忠勾搭成奸。但德甯公主是元朝的公主,誰敢說三道四?

1348年,王昕病死。繼承王位的人選有王楨母弟江陵大君王祺和王禎的庶子慶昌院君王眂。

王祺是成年人,王眂只有12歲。

在德甯公主看來,當然是只有12歲的王眂好操控。

於是,次年二月,元朝冊封王眂為高麗王。

但和王昕一樣,沖齡繼位的王眡在位不足數年也夭折了。

沒奈何,1351年,元朝被迫冊立王祺為高麗王。

王祺雖是成年人,但在強勢的德甯公主面前仍是沒有說話的份。

直到二十多年後,即1375年德甯公主去世,王祺才掌握了政權。

但是,高麗國敗亡在即,任誰也無法改變結局了。

主動改換蒙古服飾,屁顛屁顛地梳剃起蒙古髮式,高麗百姓也不得不跟著效仿。

另外,從忠宣王開始,高麗國王大多有蒙古名宇。忠宣王的蒙古名叫益智禮普化,忠肅王叫阿刺訥忒失裡,忠惠王叫普塔失裡,恭湣王叫伯顏帖木兒,等等。

這裡,說說忠惠王普塔失裡的不平常遭遇。

忠惠王普塔失裡本名王禎,是忠肅王阿刺訥忒失裡(本名王燾)的兒子,在作世子時,到元朝朝覲,很得元朝右丞相燕鐵木兒的歡心。

在燕鐵木兒的運作下,王禎於1330年被元朝冊封為高麗國王,在元大都接受了高麗王金印,娶元朝鎮西武靖王的女兒亦憐真班即德甯公主為妻。

王禎回國,王禎的父親王燾就當不成國王了,巴巴到元大都朝拜。

可是,王禎的王位還沒坐穩,第二年,有人在元朝廷誣告王禎,說高麗與遼陽行省密謀叛亂,擁立太子妥懽帖睦爾(成吉思汗的八世孫)為帝。

於是,一道詔令從元大都發出,王禎被解除高麗王位,並火速到元大都聽候發落,而其父王燾則回國復位。

此事,搞得王燾父子莫明其妙、不知所措。

王禎回到元大都,雖然沒受到大的懲罰,但親信金天祜、盧世瑞等人被流放到海南。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故?

原來,喜歡王禎的燕鐵木兒死了,接任右丞相的是燕鐵木兒的死對頭伯顏。

伯顏不喜歡王楨,於是就略施小計,撤了王楨的國王之職。

王楨丟了國王之職,但在元大都混得還是不錯的,生活有滋有味。

伯顏左看右看,看王禎不上眼,斥之為“潑皮”,上奏朝廷說:“禎無行,恐累聖德,不宜宿衛”,要求把王楨驅逐出元大都。

1336年年底,王禎在漫天風雪中被驅逐出了元大都,恓恓惶惶地回了高麗國。

王禎的父親王燾年老病死,立遺囑把王位傳給王楨。

王禎遵照父親的遺囑,在高麗即位。

但伯顏堅決反對,不安排冊封,則王禎的王位就名不正、言不順,相當尷尬。

這還不算,伯顏又以王禎強姦婦女為由,命人將他押送到元朝。

不過,作為一代權臣,伯顏雖然予殺予奪,飛揚跋扈,但他的最終歸宿也不好。

元順帝不甘受伯顏挾制,利用伯顏的侄子脫脫髮動政變,將伯顏貶黜流放。

這樣,王楨才得以回到高麗復位。

這是王楨第三次登上王位了,但這還不是最終的結局。

1343年11月,元朝大臣朶赤等六人出使高麗,王禎身體患病,禮數不周。元朝天使震怒,與駐高麗的行省官員把王禎及其一幫親信捆綁起來,押送回元大都,罪名是元朝不恭,且“貪淫不道”、“剝民已甚”。

歷史是由當權者寫的,說是就是不是也是,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那麼,王禎是不是真的“貪淫不道”、“剝民已甚”,就不得而知了。

搞笑的是,朶赤押送王禎經過肅州。王禎晚上睡覺時覺得有點冷,向肅州太守安鈞要一床被子。這個安鈞,平日逢迎巴結王禎,這會兒看王楨已是階下囚,就落井下石,向朶赤告狀說:“國王因為貪婪淫蕩而犯罪,現在還敢勒索我的被子,討厭!”朶赤一聽,氣不打一處來,拎起一把鐵尺安鈞劈頭蓋臉就是一陣亂打,邊打邊罵:“你能當到太守的官職,還不是國王任命啊?現在他覺得冷了,向你要床被子你都不給,你還是人嗎你!”安鈞被打得嗷嗷真叫,心裡那個懊悔啊,直呼元朝天使實在是天威難測,自己拍馬屁給拍馬蹄上了。

王禎被押到了北京,元順帝也沒太多精力過問他的爛事,直接發配他到廣東揭陽。

而高麗臣子,一個個都是安鈞之流。本來連同王禎一起被押送來的還有他的一幫親信,但這些親信被判處沒事,立刻拍拍屁股溜了,沒一個人肯跟隨王禎到揭陽去。

1344年,慘被呼來喝去、最後眾叛親離的高麗忠惠王王禎,走到湖南岳陽,寂寂無聞地死了,時年36歲。

據說,王禎的死訊傳回高麗,高麗人竟“無閔之者”。

不過,飽受反復折騰的王楨也沒耽誤生子,他和德甯公主亦憐真班生有兒子王昕和女兒長寧翁主。

王禎死了,元順帝便冊封只有8歲的王昕為高麗王,由德甯公主垂簾聽政。

德甯公主壯年喪夫,難忍寂寞,與居中裴儉和康允忠勾搭成奸。但德甯公主是元朝的公主,誰敢說三道四?

1348年,王昕病死。繼承王位的人選有王楨母弟江陵大君王祺和王禎的庶子慶昌院君王眂。

王祺是成年人,王眂只有12歲。

在德甯公主看來,當然是只有12歲的王眂好操控。

於是,次年二月,元朝冊封王眂為高麗王。

但和王昕一樣,沖齡繼位的王眡在位不足數年也夭折了。

沒奈何,1351年,元朝被迫冊立王祺為高麗王。

王祺雖是成年人,但在強勢的德甯公主面前仍是沒有說話的份。

直到二十多年後,即1375年德甯公主去世,王祺才掌握了政權。

但是,高麗國敗亡在即,任誰也無法改變結局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