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國外發現的一張圓明園老照片:竟牽扯出頤和園鮮為人知的秘密

上個世紀末, 曾經有媒體爆出一則驚人消息, 是一張在國外發現的圓明園老照片。 照片上的這座建築結構奇特, 呈六角星形, 但是在圓明園檔案中, 卻沒有找到它的所在。 對於這一建築, 史學界爭論很久, 後來, 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後來的頤和園上面, 經過各種分析, 有人認定這張照片上面的奇特建築被確認為頤和園傳說中的曇花閣。

這個曇花閣在如今景福閣所在的位置, 是用來供佛的場所。 後來被大火燒毀, 直到重修頤和園的時候, 在原先曇花閣的位置上修建了一座景福閣, 寓意是福壽安康, 在這個閣子中有一個小院, 名叫益壽堂。

當人站在萬壽山上向昆明湖西南方看, 在西堤以西的湖水能夠看到一座孤島, 島上有兩道高大的城牆, 據傳說, 這裡以前是頤和園的秘密水牢, 是專門關押不聽話的宮女和太監的地方。 這座孤島上的建築叫做治鏡閣, 因為地處偏僻, 因此沒有毀于英法聯軍之手。

不過, 在今天, 這個治境閣已經蕩然無存, 剩下的只是一堆殘垣斷壁, 據推測, 很可能是慈禧在重修頤和園時, 由於缺少木料, 將其拆除, 並將材料挪用到了其他地方。 治鏡閣在清漪園的時候就是個比較重要的建築。 根據設計圖紙, 它的造型是仿造壇城修建的。 這裡的壇城, 指的是佛教世界的宇宙模型, 是藏傳佛教密宗修法時陳設和觀想的重要道具。

至於它的作用, 主要是存放一些傢俱、古玩之類的東西。 除此之外, 這裡其實也是給皇帝修身養性用的。 因此, 對於說這裡曾經存在專門關押太監、宮女的水牢, 自然也就說不通了。

今天我們看到的頤和園, 表面上延續了乾隆時期的設計風格, 但很多建築的變動都很大, 比如說, 在昆明湖南端的小島鳳凰墩, 原先修建時, 仿照了江南地區的黃埠墩,

道光時期, 因為壯年的道光帝求子心切, 認為鳳凰閣不利於生子, 於是命人將其拆除;再比如說後山大廟香岩宗印之閣, 原先是仿照西藏的金剛寶座神殿設計, 後來慈禧對它作出巨大的改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