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珠的隕落告訴你 比站錯的隊更可怕的是:沒有自知之明

納蘭明珠是“滿清第一詞人”納蘭容若的父親, 康熙一朝的權臣。 他自幼跟隨在康熙身旁, 先在侍衛、治儀正、內務府郎中等職位歷練, 後又擔任內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

納蘭明珠之所以受康熙器重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會站隊。 就好像單位裡面一樣, 緊跟一把手往往就會受到重視, 何況這個一把手還是集權于一身的皇帝。 當時藩王割據一方, 兵精糧多, 存在謀反的隱患, 一直是康熙心頭之痛。 深思熟慮之下, 康熙帝想到了撤藩的主意, 並在朝堂之上尋求大臣們的意見。

康熙把想法剛一道出就遭到了群臣的反對, 包括權臣索額圖。 這時, 納蘭明珠站了出來, 他力挺撤藩, 從此受到康熙重用。 在納蘭明珠的力推下, 皇帝決意撤藩, 終於除掉了影響朝廷根基的一大隱患。

皇上面前是紅人, 大臣面前就成了敵人。 人怕出名豬怕壯就是這個道理。 站對了隊伍並不能保證萬無一失, 這位當紅大臣最後還是陷入了朋黨之禍。

納蘭明珠身兼數職, 權傾朝野後, 開始飄飄然了。 他利用手中權力打擊政治對手, 貪污受賄, 愈加放縱。 索額圖與納蘭明珠也一直不對付,

相互栽贓陷害, 互相掐架, 導致朝綱混亂, 政律渾濁。 失望的康熙在收到禦使郭琇的彈劾後選擇不再庇護自己的愛卿, 將納蘭明珠以結黨營私之罪罷免了所有官職。 不過從對納蘭明珠的處理上, 還是可以看出康熙手下留了情。 康熙曾說:“不忍遽行加罪大臣, 且用兵之時, 有效勞績者”, 所以最終採取了從寬處理。

明珠之貪瀆和跋扈, 從某種程度言之, 是康熙帝放任的結果, 康熙帝起初允許明珠一黨的發展, 也是出於牽制索額圖一黨的政治需求。 一旦聖主認為其勢力不加約束就弊大於利時, 便一定會著手整頓。 只能說明珠的不自知害了自己, 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不作死就不會死。

納蘭明珠的最後時光想必是抑鬱的, 從高處跌落的落寞讓他很難再抬起頭來, 榮華富貴、高官厚祿仿佛就是一場夢。 或許他會後悔自己不該這麼張揚跋扈, 不該失去自知之明, 可惜歷史無情, 不會再給他從頭再來的機會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