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德的“五心”家規

作者:朱舒坤

朱德和家人

作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和新中國成立後中央紀委的第一任書記, 朱德深知處理好大家小家的關係、教育好子女、過好“親情關”的重要性。

他堅持不搞特殊、不謀私利, 對親屬講原則嚴要求, 形成了廉潔清正的優良家風, 這個家風最集中的表現就是他立下的“五心”家規:對信仰追求要有恒心, 對黨和人民要有忠心, 對社會主義事業要有熱心, 對人民群眾要有愛心, 忠於職守要有公心。

“對家庭的忠誠, 應該服從於更大的忠誠”

朱德與母親感情深厚, 卻因長年南征北戰、出生入死, 不能留在長輩身邊親自照顧。 在忠孝難兩全的情況下, 朱德毅然做出選擇:舍小家為大家, 忠於人民和革命事業。 朱德後來在接受一位元外國記者採訪時說:“我違背了古代相傳的孝道, 可是自覺對家庭的忠誠, 應該服從於更大的忠誠——對國家和全體人民的忠誠。

革命勝利後, 作為開國元勳的朱德, 深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危害無窮, 他用實際行動為世人樹立起破除裙帶關係的榜樣。 新中國成立不久, 朱德為了報答家鄉親戚支持他投身革命的恩情, 向一個老家來的親戚表達了可以出資支援三五個親族中的小孩來北京上學的心意。 沒想到親戚回去後, 將親族中的50多人送到了西南局軍政府, 並要求來北京。 朱德瞭解情況後非常生氣, 他給西南局寫信:“率五十二人之多, 已到渝, 再欲來京, 是犯極大錯誤的行動……將族親都帶來, 浪費公款, 又使他們脫離生養來作寄生生活, 是十足的封建思想作祟, 我請統戰部留下幾個小孩, 以外全部送回儀隴家鄉。

這個人請統戰部切實批評。 他的封建思想使族親脫離生活來京, 做什麼, 能做什麼, 如何生活, 誰人供養, 如何再回家鄉等事實完全不顧, 現在補救的辦法只有迅速讓他們回家才不致流離失所。 ”

“我最大的希望是要你們成為可靠的革命接班人”

朱德常對子孫說:“你們是革命的後代, 要熱愛老一輩的事業, 不應關注老一輩的財產, 你們是革命事業的接班人而不應該是我財產的繼承人。 我沒有財產, 我這裡的一切包括我的整個生命都是屬於黨和人民的, 沒有黨便沒有我的一切便沒有你們。 ”朱德一生積攢下來近兩萬元的“財富”, 用女兒朱敏的話說:“這來之不易的積蓄是爹爹用近似‘虐待’自己的方式才換取而來的。 ”臨終前,

朱德立下遺願, 將這些積蓄全部作為黨費交給了黨組織。

1974年, 朱德的兒子朱琦去世了, 幾個孫子都在外地工作。 組織上為了使朱德身邊有家人照顧, 特意把他的孫子從外地調到北京。 朱德卻耐心地勸導孫子說:“我雖然年紀大了, 但組織上對我有很好的照顧。 我最大的希望是要你們成為可靠的革命接班人, 不需要孝子賢孫。 你從哪裡來, 還是回哪裡去吧。 ”在朱德的說服下, 他的孫子離開北京, 回到了原來的崗位繼續工作。

“必須服從組織分配, 不要任何特殊照顧”

朱德治家很嚴, 決不允許親屬搞特殊化。 他時常告誡子女要樹立自力更生和為人民服務的正確人生觀。 兒子朱琦曾經在戰鬥中負傷, 導致右腳殘疾。 新中國成立後朱琦轉業時,

朱德叮囑他:“必須服從組織分配, 不要任何特殊照顧。 ”按照朱德的要求, 在部隊已是團級幹部的朱琦先是當練習生, 後來當火車司爐工和司機, 真正從一名普通工人幹起來。 朱琦嚴格要求自己, 以至於許多和他在一起戰鬥、工作過多年的同志都不知道他是朱德的兒子。 朱德的女兒朱敏後來談道:“正因為當初爹爹沒讓我享受特殊的生活, 讓我和普通人一樣生活和工作, 才使我今天能擁有普通人幸福的生活和普通人那金子般的平常心。 ”

外孫劉建初中畢業後, 朱德建議他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務農。 連裡分配劉建去養豬。 由於年齡小、力量小, 豬食挑不動還灑了一身, 劉建一生氣就給家裡寫了一封信, 要求調回北京。朱德知道後,馬上回信對外孫進行嚴肅的教育:“幹什麼都是為人民服務,養豬也是為人民服務,怕髒、怕苦、不願養豬,說明沒有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人民服務就不要怕吃苦。勞動沒有貴賤高低之分。想調回來是逃兵思想。”

“勤儉持家,勤儉辦一切事業”

朱德給家人規定了“三不准”:不准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車;不准親友相求;不准講究吃、穿、住、玩。朱德常說:“粗茶淡飯,吃飽就行了;衣服乾乾淨淨,穿暖就行了。不然就不能到工農中去了”,“幹部子女往往自以為比別人優越,這是十分要不得的”。朱德對家人要求嚴格,對自己要求更是嚴格。朱德住進中南海20多年,除了必要的出訪所用的兩套好一點的服裝外,其他的衣服都有補丁。

1963年12月26日,朱德給朱敏題詞:“勤儉建國,勤儉持家,勤儉辦一切事業,做一個又紅又專的接班人。”朱德以身作則,在孫輩們很小的時候,就帶領他們一起耕耘勞作,手把手地教他們墾土、種菜,教育他們要自食其力,培養對勞動人民的感情。朱德嚴格控制家庭日常開銷,從不允許孩子們亂花錢。孫子們添置必要的衣服和用具都要征得同意,並一一記帳,制定一個開支表,每月伙食費、水電費、書報費、衣物費、雜支等項目非常細緻清楚,朱德還要親自檢查這些開支。

(據《中國紀檢監察》雜誌2016年第6期)

要求調回北京。朱德知道後,馬上回信對外孫進行嚴肅的教育:“幹什麼都是為人民服務,養豬也是為人民服務,怕髒、怕苦、不願養豬,說明沒有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人民服務就不要怕吃苦。勞動沒有貴賤高低之分。想調回來是逃兵思想。”

“勤儉持家,勤儉辦一切事業”

朱德給家人規定了“三不准”:不准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車;不准親友相求;不准講究吃、穿、住、玩。朱德常說:“粗茶淡飯,吃飽就行了;衣服乾乾淨淨,穿暖就行了。不然就不能到工農中去了”,“幹部子女往往自以為比別人優越,這是十分要不得的”。朱德對家人要求嚴格,對自己要求更是嚴格。朱德住進中南海20多年,除了必要的出訪所用的兩套好一點的服裝外,其他的衣服都有補丁。

1963年12月26日,朱德給朱敏題詞:“勤儉建國,勤儉持家,勤儉辦一切事業,做一個又紅又專的接班人。”朱德以身作則,在孫輩們很小的時候,就帶領他們一起耕耘勞作,手把手地教他們墾土、種菜,教育他們要自食其力,培養對勞動人民的感情。朱德嚴格控制家庭日常開銷,從不允許孩子們亂花錢。孫子們添置必要的衣服和用具都要征得同意,並一一記帳,制定一個開支表,每月伙食費、水電費、書報費、衣物費、雜支等項目非常細緻清楚,朱德還要親自檢查這些開支。

(據《中國紀檢監察》雜誌2016年第6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