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以小見大:ZUK是聯想移動的縮影

以小見大是ZUK最後一款手機ZUKEdge的宣傳詞。 如今ZUK被砍掉無不折射出聯想移動業務的低迷

2017年3月份, 據媒體從上游供應商處獲悉, ZUK負責人常程被調去聯想MBG(聯想移動)任職研發副總裁,

ZUK主要人員就被聯想收編, 不再單獨存在。 隨著ZUK研發、市場和軟體人員先後回歸聯想MBG, 供應鏈崗位上最後十幾位員工逐漸找到去處之後, 曾經承載聯想創新重任的ZUK最終沒有過完2017年春天, 聯想ZUK手機結束三年生命。

說起來這個結局並不讓意外, 早在去年11月的聯想集團業績溝通會上楊元慶就表示了:“未來品牌整合會進一步加強, Moto將會是我們未來智慧手機的唯一品牌。 ”是進行了整合。

ZUK的誕生是傳統手機大公司“中華酷聯”為應對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手機兇猛攻勢而設立子品牌。 與原來的聯想手機不同, ZUK學小米走線上模式。 初出茅廬的Z1定價為1799元, 要知到1500~2000元可是一個競爭相當激烈的價位段, 典型的代表當然就是魅族和小米了。 2016年聯想曾主推過ZUK, 樂檬和Moto在2016年都沒有主流價位段產品, 但ZUK在這一年發佈了三款。 同樣是互聯網子品牌, 華為集團的榮耀, 2016年銷售量已經超過4000萬台。 ZUK離千萬台年銷售量距離太遠。

聯想來說三大產品線中:Moto主打中高端市場,

聯想ZUK面向主流的消費市場, 聯想樂檬定位於互聯網用戶。 聯想手機管理層變動頻繁, 品牌戰略也一變再變, 然而同時作多個品牌已經不現實。 當初29億美元從穀歌收購來的Moto顯然不能輕易放棄, Vibe、Lenovo、樂檬、ZUK等品牌接連被放棄。 所以管理層最終認定, 唯一保留最具市場認可度的品牌Moto。

不過ZUK小清新的系統依然會存在。 即將在國內發佈的MOTO新機將搭載ZUI。 或許未來聯想神奇工廠的手機業務將轉向軟體方面。

據媒體報導:與聯想2015年在中國賣出1500萬台手機相比, 2016年聯想移動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直接下降了一個數量級, 僅僅賣出手機300多萬台, 銷量排名已經排到了十名開外, 表現甚至趕不上360手機。

在去年聯想智慧手機的出貨量同比下跌了26%, 全球出貨量排名已經跌出前五;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為9800萬美元, 同比下滑67%, 但總體而言, 聯想MBG在海外市場的表現仍然不錯。 根據聯想財報披露的跌幅計算, 2016年聯想移動在海外出貨量為4000萬台左右。 在印度市場, 聯想目前仍是前五大智慧手機廠商,

但也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36氪在《聯想失去的五年》中深度說到:

聯想在移動互聯網和智慧手機時代到來後, 屢屢犯錯:

完全押注運營商管道, 對線下和互聯網管道的崛起視而不見;目睹小米等重視用戶體驗的互聯網手機公司紛紛崛起, 聯想的技術和產品創新依舊緩慢;內部管理也缺乏自我批判精神和快速反應機制, 錯失關鍵機遇。

“聯想是一家沒有長期策略的公司。 ”前聯想高管向騰訊科技形容。 戰略方向全由楊元慶定奪, 沒有長期方向轉換較快, 長期策略還停留在PC時代。

“聯想做手機, 就好比種樹——最開始種了很多, 然後把其中幾棵拔出來希望長更快一點, 卻發現拔了的都死了, 沒拔的反而長得好, 於是又開始對剩下的樹瘋狂澆水施肥,結果發現這些樹要麼被水淹死了,要麼被肥料催死了。”一名前聯想手機高管告訴騰訊科技,“最後的結局是,既然自己種的都不行,那就再從外面買一棵樹回來吧。”

對比其他競爭對手,小米從成立至今,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其戰略目標一直是做高性價比的產品;OPPO、vivo的戰略目標也很簡單——十年如一日地深耕線下管道;華為為了做海思晶片,可以忍受持續虧損10年。

而聯想的方向總是變了又變。


雖然遭遇重重挑戰,只要方向對,MOTO扛旗,聯想不會掉隊的。聯想畢竟是一家年收入3000億元的國際化公司。

從孫宏斌到後來的郭為,柳老爺子從眾多候選人中選擇了更擅長守業的元慶,楊元慶的市場開拓能力肯定毋庸置疑,但缺少柳傳志戰略指揮的情況下,弱點已現。不知道柳總是否想到了聯想移動業務今日的低迷?

於是又開始對剩下的樹瘋狂澆水施肥,結果發現這些樹要麼被水淹死了,要麼被肥料催死了。”一名前聯想手機高管告訴騰訊科技,“最後的結局是,既然自己種的都不行,那就再從外面買一棵樹回來吧。”

對比其他競爭對手,小米從成立至今,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其戰略目標一直是做高性價比的產品;OPPO、vivo的戰略目標也很簡單——十年如一日地深耕線下管道;華為為了做海思晶片,可以忍受持續虧損10年。

而聯想的方向總是變了又變。


雖然遭遇重重挑戰,只要方向對,MOTO扛旗,聯想不會掉隊的。聯想畢竟是一家年收入3000億元的國際化公司。

從孫宏斌到後來的郭為,柳老爺子從眾多候選人中選擇了更擅長守業的元慶,楊元慶的市場開拓能力肯定毋庸置疑,但缺少柳傳志戰略指揮的情況下,弱點已現。不知道柳總是否想到了聯想移動業務今日的低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