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臨汾:古縣藺相如墓介紹

藺相如(生卒年不詳), 戰國時期趙國名相。 據岳陽(今古縣)縣誌記載“趙上卿藺相如為岳陽寶豐裡(今古縣北平鎮李子坪村)人。 其河曰藺河, 其村多藺姓, 其墳墓至今巍然獨存”。 藺相如為人機智勇武, 有遠見, 善謀斷, 為趙國抵禦強秦、壯大國勢立下了汗馬功勞。 “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這兩個成語, 就源自於他的事蹟(見《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

據當地傳說, 藺相如自幼習武, 臂力過人。 少年時期, 有一個五大三粗的外地人見他長相不俗, 欲騙他到手, 相如不上當, 他又欲強搶, 相如拾起家門前的石獅子朝那人砸去。 那人見他小小年紀竟有如此功夫, 遂倉慌逃走。

藺相如好讀書, 求上進, 樂於助人。 他見小夥伴們因家貧無力讀書, 便把自己所學悉數教授給他們, 人都稱之為“藺先生”。

趙惠文王時期, 藺相如做了宦者令繆賢門下的食客。

西元前283年, 秦昭襄王派使者帶著國書去見趙惠文王, 說秦王情願讓出十五座城來換趙國收藏的一塊珍貴的“和氏璧”, 希望趙王答應。

趙惠文王就跟大臣們商量。 若要答應, 怕上秦國的當, 丟了和氏璧, 拿不到城;要不答應, 又怕得罪秦國。 趙惠文王當廷懸賞, 詢問眾臣, 有誰可堪此重任,

出使秦國。

朝堂上本來亂糟糟的頓時安靜下來, 沒有一個大臣敢自告奮勇。 這時, 繆賢推薦藺相如, 說他是個挺有見識的人, 可以出使秦國。 趙惠文王就把藺相如召來, 向他問計。

藺相如說:“秦強趙弱, 秦國拿出十五座城來換一塊璧玉, 這個價值是夠高的了。 如果趙國不答應, 錯在趙國。 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 要是秦國不交出城來, 那麼錯在秦國。 權衡利弊, 寧可答應, 叫秦國擔當過錯。 ”趙惠文王說:“那麼誰可以出使秦國呢?”藺相如說:“我願意拿和氏璧出使秦國。 秦國交了城, 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國;要不然, 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帶回趙國。 ”

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了咸陽, 把和氏壁獻給秦王。 秦昭襄王得意地把壁給美人和左右侍臣傳看, 大臣們都向秦昭襄王慶賀。

藺相如看到秦王不提換城之事, 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來換璧。 於是他上前對秦昭襄王說:“這塊璧雖說挺名貴, 可是也有點小毛病, 不容易瞧出來, 讓我來指給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為真, 就吩咐侍從把和氏璧遞給藺相如。

藺相如一拿到璧, 往後退了幾步, 靠在柱子上, 怒髮衝冠地說:“大王想要拿城換和氏璧, 趙王恐怕秦王不守諾言, 拿到璧後不給趙國城池, 打算不予交換。 我勸趙王說,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何況秦國這樣的大國, 況且因為一塊璧而得罪強大的秦國, 也于趙國不利。 ’於是趙王齋戒五日, 誠心誠意派我把璧送來。 可是, 我來之後, 大王態度傲慢, 疏於禮節, 拿到和氏璧之後, 把寶璧給嬪妃傳看, 以此戲弄我, 並沒有交換的誠意。 如今璧在我的手上, 大王要是逼我的話, 我寧可把我的腦袋和這塊璧在這柱子上一同砸碎!”說著, 他拿著和氏璧, 對著柱子做出要砸的樣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壞了璧, 連忙向他賠罪, 命令大臣拿上地圖來, 把準備換給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藺相如看。

藺相如知道秦王只不過是在欺騙他,就說:“和氏璧是天上公認的寶貝,趙王送璧到秦國來之前,齋戒了五天,大王如果誠意換璧,也應當齋戒五天,在朝堂上舉行隆重的儀式,我才敢把璧奉上。”秦昭襄王知道沒有辦法強行奪璧,於是答應下來,把藺相如送到客舍去歇息。

藺相如知道秦王即使是齋戒,也不會如約拿城來換璧,於是叫隨從打扮成商人,把璧貼身藏好,悄悄地從小道回到趙國去了。

五天后,秦昭襄王在朝堂舉行接受和氏璧的儀式,叫藺相如上朝。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禮。秦昭襄王說:“我已經齋戒五天,現在你把璧拿出來吧。”藺相如說:“秦國自秦穆公以來,前後二十幾位君主,沒有一個講信義的。我怕受欺騙,丟了璧,對不起趙王,所以把璧送回趙國去了。且天下諸侯都知道秦是強國,趙是弱國。大王真要那塊璧的話,請先把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絕不敢不把璧交出來。我欺騙了大王,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與大臣們只能苦笑相對,大臣們要殺了藺相如,秦昭襄王說:“即使殺了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而且會使秦趙兩國結仇,不如把他送回趙國,以免傷了兩家的和氣。”於是讓藺相如回到了趙國。

藺相如回國後,趙惠文王認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來也不存心想用十五座城去換和氏壁,此事便不了了之。

藺相如墓,位於山西省臨汾市古縣。

這就是著名的“完璧歸趙”的故事。

把準備換給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藺相如看。

藺相如知道秦王只不過是在欺騙他,就說:“和氏璧是天上公認的寶貝,趙王送璧到秦國來之前,齋戒了五天,大王如果誠意換璧,也應當齋戒五天,在朝堂上舉行隆重的儀式,我才敢把璧奉上。”秦昭襄王知道沒有辦法強行奪璧,於是答應下來,把藺相如送到客舍去歇息。

藺相如知道秦王即使是齋戒,也不會如約拿城來換璧,於是叫隨從打扮成商人,把璧貼身藏好,悄悄地從小道回到趙國去了。

五天后,秦昭襄王在朝堂舉行接受和氏璧的儀式,叫藺相如上朝。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禮。秦昭襄王說:“我已經齋戒五天,現在你把璧拿出來吧。”藺相如說:“秦國自秦穆公以來,前後二十幾位君主,沒有一個講信義的。我怕受欺騙,丟了璧,對不起趙王,所以把璧送回趙國去了。且天下諸侯都知道秦是強國,趙是弱國。大王真要那塊璧的話,請先把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絕不敢不把璧交出來。我欺騙了大王,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與大臣們只能苦笑相對,大臣們要殺了藺相如,秦昭襄王說:“即使殺了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而且會使秦趙兩國結仇,不如把他送回趙國,以免傷了兩家的和氣。”於是讓藺相如回到了趙國。

藺相如回國後,趙惠文王認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來也不存心想用十五座城去換和氏壁,此事便不了了之。

藺相如墓,位於山西省臨汾市古縣。

這就是著名的“完璧歸趙”的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