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只要努力做好這三件事,你即使普通也能逆襲成功

文/紅石

清嘉慶十六年(1811), 曾國藩出生在湖南湘鄉白楊坪的一個耕讀之家, 就是家裡有讀書人的種田家庭。 這在湖南的農村比較普遍,

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後來, 曾國藩靠自己的努力, 通過層層嚴格的考試, 逐步改變了自己的處境。 他的內聖功夫做得好, 德行受到廣泛讚譽;他建立了一支軍隊平定了太平天國和撚軍, 建立了很大的事功;一生勤奮著述, 留下1000萬字的《曾國藩全集》, 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完人”。

曾國藩真正的轉折發生在到了翰林院後, 他有機會接觸到鄉村所不容易看到的書籍。 他決心要與過去作個告別, 把自己的號改為“滌生”。 有句話叫“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 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表示他告別過去、追求嶄新生活境界的決心。

在這個時期, 他潛心做了三件事, 助力他抓住了人生機遇、創立了一番功業。

1.堅持修身。

他當時為自己立了很多功課,

主要是五個字:“誠、敬、靜、謹、恒”。

所謂“誠”, 就是要誠實、誠懇、老實、忠厚, 為人表裡如一, 做到臺上台下一個樣, 人前人後一個樣。

所謂“敬”, 就是要有敬畏之心, 畏道、畏法、畏民。 畏道, 就是要畏懼大道理、正道理, 不搞歪門邪道;畏法, 就是畏懼法律, 要有底線,

遵紀守法;畏民, 就是要畏懼人民, 重視老百姓的看法, 重視群眾輿論。

所謂“靜”, 就是人的心、氣、神、體都要處於一種安靜放鬆的狀態, 遇事沉著冷靜, 不著急, 不慌亂, 不倉促決定, 以免做出錯誤的決策。

所謂“謹”, 就是做事要小心謹慎, 不能狂妄, 不能目中無人, 不能粗枝大葉, 不能不拘小節。

所謂“恒”, 就是做事要有恒心毅力, 遇到困難挫折不能輕言放棄, 要堅持到底, 不達目的誓不甘休。

縱觀曾國藩後半生的事業, 可知這五個字對他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以後的歲月中, 他也堅守住了這五個字, 使得他在腐敗的晚清官場中保持清醒, 成為入污泥而不染的高潔蓮花。

2.堅持儲才。

翰林院是一個清閒的地方, 但曾國藩沒有因為清閒而放鬆自我要求, 而是充分利用這個休閒的機會, 勤讀書, 苦讀書。 他發憤讀了先輩大家之作, 如諸子百家、二十三史、韓歐李杜等人的文集, 也讀了很多治理國家的實用之學, 如兵書、水利等方面的書籍, 以開闊眼界視野, 豐富知識結構, 為今後做大事而進行充分的準備。

也正是這個時候, 他的能力素質得到了極大提高, 為今後把握機遇、成就一番功業奠定了扎實基礎。

3.堅持養望。

就是盡可能培養自己的聲望, 也就是今天所說的提高知名度。 今天提高知名度, 方式手段比較多, 接受報紙、電視、網路媒體採訪, 參加直播平臺成為“網紅”等等, 很快全國乃至全世界就知道了。 但那個時候沒有這些媒介, 曾國藩靠什麼提高知名度呢?他主要以詩文和奏摺來達到提高知名度、贏得威望的目的。

曾國藩一生真正自詡的是詩文。30多歲的時候,他的詩文已經達到很高的境界。那時候在北京皇城官場士林之中,他的每一篇詩文寫出來,便有很多人爭相傳抄、閱讀。因詩文寫得好,他很快提高了知名度,在文人圈裡非常受歡迎。

另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給朝廷上奏摺。咸豐皇帝初登大位的一年多裡,曾國藩一連上了五道奏摺,都是針對當時的時政,反映社情民意的。他分析時局之全面,洞察時局之深刻,預測時局之準確,都為當時的官場所驚訝,令人無不佩服。當時有人寫了這樣兩句話:“曾公當世一鳳凰,五疏直上唱朝陽。”把他比喻成鳳凰,說他這五道奏摺引出一片朗朗晴天來。就這樣,曾國藩為自己創造了巨大的知名度。

通過堅持不懈的修身、儲才、養望,曾國藩在當時已經是人人皆知的政壇上的傑出人才。他入翰林後,十年內連續七次升職,37歲便是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後來又先後任兵部、工部、刑部、史部侍郎,官運只好令人驚歎。

作為今天的我們,能夠從曾國藩身上學到什麼呢?

一是不斷修煉內心。就是在機遇來臨前,特別是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人生落魄的時候,不能灰心喪氣,更不能破罐子破摔,覺得今生永無出頭之日。而應修心養性,培養自己健康的心態、強大的心理、執著的精神,養精蓄銳,靜待時機。

二是努力提升本領。所謂的懷才不遇,不是世道不公,根本的還是因為才華不夠。在不如意的時候,一定把心思和精力用在讀書學習、增長才幹上。要堅持理論聯繫實踐,缺什麼補什麼,什麼不行學什麼,堅持不懈地抓學習、補短板、強素質,為今後贏得機遇、創建功業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是點滴積累名譽。包括三個方面,一個是名聲,注重把所學所思反映出來,不能死讀書、讀死書,閉門造車,封閉自己。這樣的途徑有很多,比如寫作、演講,循序漸進,日夜精進,一定會有所收穫。另一個是好人緣,越是在自己處於平地甚至低谷的時候,越要注意積累自己的人脈。再一個是信譽,注意從點滴做起,講誠信,辦實事,做好人。

在你年輕不如意的時候,如果不注意從自身找原因,不注意努力做到修身、儲才、養望,那你就會空有懷才不遇的感慨,可能一生都走得不順,更難做出一番事業,最終只能感歎生不逢時,傷懷不已,鬱鬱寡歡,在很多遺憾中終了此生。

夜夜掌燈疾書,只為奉獻好文,如覺文章對您有益,敬請關注傲天之鷹。您的點贊、評論、轉發是對我創作最大的鼓勵!

曾國藩一生真正自詡的是詩文。30多歲的時候,他的詩文已經達到很高的境界。那時候在北京皇城官場士林之中,他的每一篇詩文寫出來,便有很多人爭相傳抄、閱讀。因詩文寫得好,他很快提高了知名度,在文人圈裡非常受歡迎。

另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給朝廷上奏摺。咸豐皇帝初登大位的一年多裡,曾國藩一連上了五道奏摺,都是針對當時的時政,反映社情民意的。他分析時局之全面,洞察時局之深刻,預測時局之準確,都為當時的官場所驚訝,令人無不佩服。當時有人寫了這樣兩句話:“曾公當世一鳳凰,五疏直上唱朝陽。”把他比喻成鳳凰,說他這五道奏摺引出一片朗朗晴天來。就這樣,曾國藩為自己創造了巨大的知名度。

通過堅持不懈的修身、儲才、養望,曾國藩在當時已經是人人皆知的政壇上的傑出人才。他入翰林後,十年內連續七次升職,37歲便是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後來又先後任兵部、工部、刑部、史部侍郎,官運只好令人驚歎。

作為今天的我們,能夠從曾國藩身上學到什麼呢?

一是不斷修煉內心。就是在機遇來臨前,特別是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人生落魄的時候,不能灰心喪氣,更不能破罐子破摔,覺得今生永無出頭之日。而應修心養性,培養自己健康的心態、強大的心理、執著的精神,養精蓄銳,靜待時機。

二是努力提升本領。所謂的懷才不遇,不是世道不公,根本的還是因為才華不夠。在不如意的時候,一定把心思和精力用在讀書學習、增長才幹上。要堅持理論聯繫實踐,缺什麼補什麼,什麼不行學什麼,堅持不懈地抓學習、補短板、強素質,為今後贏得機遇、創建功業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是點滴積累名譽。包括三個方面,一個是名聲,注重把所學所思反映出來,不能死讀書、讀死書,閉門造車,封閉自己。這樣的途徑有很多,比如寫作、演講,循序漸進,日夜精進,一定會有所收穫。另一個是好人緣,越是在自己處於平地甚至低谷的時候,越要注意積累自己的人脈。再一個是信譽,注意從點滴做起,講誠信,辦實事,做好人。

在你年輕不如意的時候,如果不注意從自身找原因,不注意努力做到修身、儲才、養望,那你就會空有懷才不遇的感慨,可能一生都走得不順,更難做出一番事業,最終只能感歎生不逢時,傷懷不已,鬱鬱寡歡,在很多遺憾中終了此生。

夜夜掌燈疾書,只為奉獻好文,如覺文章對您有益,敬請關注傲天之鷹。您的點贊、評論、轉發是對我創作最大的鼓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