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代權臣納蘭明珠為何晚年失勢?

納蘭明珠, 字端範, 姓納喇氏, 生於後金天聰八年(1634)。 祖父金台石于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繼其兄納林布祿為葉赫部首領, 天命四年(1619)時, 被英明汗努爾哈赤斬殺。 其子尼雅哈、德勒格爾歸順後金, 隸滿洲正黃旗。 尼雅哈初授佐領, 後屢次從征有功。 順治時改授騎都尉世職, 康熙三年(1664)卒, 長子振庫襲職。

(《康熙王朝》劇照)

明珠為尼雅哈次子, 順治時初任侍衛, 後遷従鑾儀衛治儀 正遷內務府朗中, 內務府總管、弘文院學士、刑部尚書、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 士、加太子太傅, 又晉太子太師, 成為名噪一時, 權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 人以 “相國”榮稱。 他官居內閣十三年“掌儀天下之政”在議撤三藩, 統一臺灣, 抗 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 起了積極作用。 同時作為封建權臣, 他也利用皇帝的寵信, 獨攬朝政, 貪財納賄, 賣官鬻爵, 被參劾, 在封建統治集團的內部鬥爭中, 經歷 榮辱興衰, 有起有落。

明珠妻覺羅氏為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正妃第五女。 有三子:長子納蘭性德, 次子納蘭揆敘, 三子納蘭揆方。

明珠真正受到康熙全心器重, 大概在於總是與康熙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俗話說的好, “跟著老大走, 有肉吃”, 明珠嚴格跟著康熙的步調, 如何不受器重。

(《康熙王朝》劇照)下圖同出處

從清朝入關以後, 在當地雄踞一方的四位異姓王爺, 就是皇帝心中懸著的一塊石頭。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康熙是為野心勃勃的帝王, 自然不可能就這樣放任他們擁兵自重, 所以撤蕃一事一直都被他放在心中, 只等適合的時機。

在議撤三藩事件中, 康熙召集大臣商議是否同意吳三桂等人撤藩的請求, 只有米思翰、莫洛和納蘭明珠主張撤藩, 其他多數大臣對此保持沉默不表態, 最後康熙提出不論是否撤藩吳三桂等人都回反, 不如先發制人, 於是批准了吳三桂等人撤藩的請求。 吳三桂立馬造反, 朝中不少請求處死倡議撤藩的人, 然而康熙力排眾議, 保下了他們。 最後三藩終被平定,

納蘭明珠也因為議撤三藩這個契機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 康熙說:“之前商議撤藩, 只有納蘭明珠做事符合朕的想法”, 此後納蘭明珠成為康熙倚重的大臣。

納蘭明顯在當官期, 在諸多重要事件中都有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例如議剿臺灣事件中他推動了出兵進剿臺灣以徹底解決臺灣問題;抵禦沙俄事件中納蘭明珠作為中方代表與俄國談判, 嚴厲駁斥俄方的無理取鬧, 促使俄國同意和平談判。

然而, 在納蘭明珠身兼雙重要職, 權傾朝野後, 他卻開始獨攬朝政, 利用權力排除異己, 貪污受賄, 枉費康熙皇帝對他的信任。 最後被禦使郭琇彈劾其結黨營私, 康熙出於打擊納蘭一黨的用意罷免了納蘭明珠的官職。 雖然之後因跟隨康熙出征葛爾丹而官復原職, 卻在此後多年都未受到康熙的重用, 最後鬱鬱而死。

晚年, 納蘭明珠雖因在朝廷中獨攬朝政、貪污受賄被人彈劾而被康熙罷免官位, 然而納蘭明珠一生無比輝煌, 晚年令人遺憾的結局並不能掩蓋他一生所作出的功績。

(《康熙王朝》劇照)

康熙二十六年冬(1687年),直隸巡撫于成龍向康熙密奏:“官已被納蘭明珠和余國柱賣完。”康熙帝問高士奇:“為什麼沒有人參劾?”高士奇回答:“人誰不怕死?”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禦使郭琇上疏彈劾納蘭明珠結黨營私、排斥異己。康熙皇帝決意打擊納蘭一黨,隨即罷黜納蘭明珠大學士,交給侍衛酌情留用。但沒過多久納蘭明珠隨康熙西征葛爾丹,隨後官復原職,但此後二十年沒有再被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納蘭明珠病故,康熙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

康熙皇帝:“以前議撤籓,惟明珠等能稱旨。”

郭琇:“明珠對人柔顏甘語,百計款曲,而陰行鷙害,意毒謀險。”

《清史稿》:“康熙中,滿洲大臣以權位相尚者,惟索額圖、明珠,一時氣勢熏灼,然不能終保令名,卒以貪侈敗。”

《正說清朝十二臣》: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名噪一時、權傾朝野,人以“相國”榮稱。他官居內閣,“掌儀天下之政”,在康熙朝各個重大事件中扮演了相當關鍵的角色。同時作為封建權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寵信獨攬朝綱、結黨營私,在封建統治集團的內部鬥爭中經歷榮辱興衰,最終難逃失勢的結局。

(《康熙王朝》劇照)

康熙二十六年冬(1687年),直隸巡撫于成龍向康熙密奏:“官已被納蘭明珠和余國柱賣完。”康熙帝問高士奇:“為什麼沒有人參劾?”高士奇回答:“人誰不怕死?”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禦使郭琇上疏彈劾納蘭明珠結黨營私、排斥異己。康熙皇帝決意打擊納蘭一黨,隨即罷黜納蘭明珠大學士,交給侍衛酌情留用。但沒過多久納蘭明珠隨康熙西征葛爾丹,隨後官復原職,但此後二十年沒有再被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納蘭明珠病故,康熙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

康熙皇帝:“以前議撤籓,惟明珠等能稱旨。”

郭琇:“明珠對人柔顏甘語,百計款曲,而陰行鷙害,意毒謀險。”

《清史稿》:“康熙中,滿洲大臣以權位相尚者,惟索額圖、明珠,一時氣勢熏灼,然不能終保令名,卒以貪侈敗。”

《正說清朝十二臣》: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名噪一時、權傾朝野,人以“相國”榮稱。他官居內閣,“掌儀天下之政”,在康熙朝各個重大事件中扮演了相當關鍵的角色。同時作為封建權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寵信獨攬朝綱、結黨營私,在封建統治集團的內部鬥爭中經歷榮辱興衰,最終難逃失勢的結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